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长期稳定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张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揭开了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广泛的贸易联系。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日本、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等国家和地区。从近几年的对外贸易额来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基本稳定,这些主要贸易伙伴一方面吸收了我国大部分的出口商品,另一方面也向我国提供了大部分的进口商品,与我国建立了紧密的和稳定的长期贸易联系。一、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排名长期稳定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的我国最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到2004年,美国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实际上,日、美两国与我国的贸易额之间的差距一直都不大,例如2004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仅仅超过中日两国贸易额大约17亿美元,可见两国在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同等重要。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为包括产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相互直接投资、金融合作、环保合作、日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经济知识交流与政策协调等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关系。中日贸易额从1972年的1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00多亿美元。从1993年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关系也非常重要。美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十分庞大,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中国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除香港外,中国获得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中美之间贸易互补性非常强,各自的产品结构差距非常大。美国政府对双边贸易中出现的赤字虽然会发出指责,但由于国内市场庞大,加之有较长的自由贸易传统,因而民众一般对中美贸易中的逆差抱宽容的态度,所以美国市场有吸收中国产品的巨大潜力。除了美国和日本外,香港、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区域内的经济体与我国的贸易联系也非常紧密。其中香港作为传统的自由港,主要从事转口贸易,从大陆进口商品再二次出口到其他国家。而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依靠垂直产业链分工,与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存在巨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就在不久之前,东南亚国家还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感到担心,但是事实证明,东南亚各国外向型经济可以依附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即通过建立协作型的生产关系,消除两者之间的竞争性,强化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同发展。如果把欧盟视为一体,则它在2004年里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成员国由15个变成25个;扩大后的欧盟拥有4.5亿消费者,市场规模超过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总和。欧盟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25国的GDP之和占了世界的1/4,经济潜力十分巨大。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降低了中国与欧盟的交易成本,原中东欧各国的贸易壁垒已被欧盟统一的贸易政策所取代,关税同盟的优势开始显现。这为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促进了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二、我国对外贸易集中度高表4中列出了历年10个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很明显,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表中列出的10个贸易伙伴。从2000年至今,这10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贸易额占到我国历年对外贸易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与美国和日本两国的贸易额就占到了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大约三分之一。这表明我国的贸易集中程度很高,尤其对美国和日本经济的依赖性较高,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可喜的是,我国的贸易集中程度有逐步下降的趋势。2000年里,10个最主要贸易伙伴占到了我国对外贸易额的70.3%,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降到了66.5%,下降了3.8个百分点;美日两国合计所占的比例由2000年的33.2%降到2004年的29.2%,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是在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发展同拉美、非洲和中东国家的经济交往所取得的成果。表1:我国10个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排名200020012002200320041日本日本日本日本美国2美国美国美国美国日本3香港香港香港香港香港4韩国韩国中国台湾韩国韩国5中国台湾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台湾6德国德国德国德国德国7新加坡新加坡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8英国俄罗斯新加坡新加坡马来西亚9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俄罗斯荷兰10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英国荷兰俄罗斯资料来源:商务部表1:我国10个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排名200020012002200320041日本日本日本日本美国2美国美国美国美国日本3香港香港香港香港香港4韩国韩国中国台湾韩国韩国5中国台湾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台湾6德国德国德国德国德国7新加坡新加坡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8英国俄罗斯新加坡新加坡马来西亚9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俄罗斯荷兰10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英国荷兰俄罗斯资料来源:商务部表3:我国10个最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排名200020012002200320041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2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3韩国美国韩国韩国韩国4美国韩国美国美国美国5德国德国德国德国德国6香港香港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7俄罗斯俄罗斯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新加坡8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联邦新加坡俄罗斯联邦9新加坡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联邦香港10澳大利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澳大利亚资料来源:商务部表4:最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20002001200220032004117.517.216.415.714.7215.715.815.714.814.5311.411.011.110.39.847.37.07.27.47.856.46.37.16.96.864.24.64.54.94.772.32.12.32.42.382.12.12.32.32.391.82.01.91.91.9101.71.81.81.81.8合计70.370.170.368.366.5资料来源:商务部世界经济增长喜中有忧晓霏在今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各国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和前景表示乐观的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明显表示警惕。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喜中有忧的现实在会上引发的必然反应。2004年是世界经济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迷之后走向全面复苏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5.1%,大大高于前年的4%。其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4.4%,为多年来的最快增速。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分别达到2%和2.6%,大大高于2003年的0.5%和1.4%。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出现有力增长,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速高达8.2%,高于前年的8.1%。从目前情况看,这一良好形势今年仍将持续下去。不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今年将降为4.3%,明年为4.4%,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也将降至3.6%。但基金组织认为,这是一个世界和美国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速度,世界经济增长仍然沿着比较强劲和健康的轨道运行。应该说,这是目前世界经济可喜的现实,会议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此均持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基金组织和世界各国也对当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且认为必须及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防止这些风险恶化,从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从今年会议的总体情况来分析,在世界经济面临的诸多风险中,世界能源价格前景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国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由于近一年多来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动荡,石油市场的前景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会议,还是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4国集团会议,石油价格都是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几个会议的看法比较一致,认为油价飙升虽然不至于使世界经济增长脱轨,但必然对经济增长造成拖累。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世界各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方面产油国应该加大投资提高石油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主要石油消费国应该加大石油提炼能力,尤其是对重质原油提炼方面的投资。对于近期世界石油市场前景,各国认为,由于需求增加导致供应趋紧,目前世界仅存的少得可怜的剩余生产能力无法缓解石油供应偏紧状况,而且目前这种脆弱的供求平衡状态很容易被一些突发性事件打破,因此高油价和油价动荡局面将维持较长时期。此外,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这一状况早已存在,但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中日显突出。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日益依赖于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占世界产值近四分之一的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表现令人失望,预计今明两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1.6%和2.3%,日本只有0.8%和1.9%,均大大低于去年秋季会议所作的预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全球发展不平衡就将扩大,经济增速更大幅度放慢的风险也将增加。特别是一旦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速同时减缓的时候,世界经济增长就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为此,基金组织和世界各国均要求欧元区国家和日本采取措施实行结构性改革以改善经济增长环境。但从目前看这两大经济实体的经济增长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虽然目前世界经济近期增长前景总体良好,但所面临的风险和威胁也不容忽视。正如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戈·拉托所说,近几个月来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大,各国应采取措施应对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以防止这些风险日益变得严重。2005年世界部分地区、国家经济走势及对我国的影响国家信息中心东盟展望2005年,东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通过经济改革和调整,企业盈利能力提高,消费者信心提升,企业投资复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下降。这些因素将从内部支持东盟经济的增长。此外,东盟在经济合作和次区域贸易谈判方面的一些成果也将逐步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但是,东盟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东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能不如2004年:200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复苏尚不稳定;中国经济的增速也会适当放缓;高科技产业在2004年上半年达到顶峰后,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回落。这些因素对东盟经济特别是出口会有较大的影响。此外,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的隐患增加,地区恐怖主义阴魂不散,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东盟各成员国内部也面临着各不相同的难题。而突发事件的发生更加难以防范,它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也难以估量。综合以上因素,2005年东盟整体的经济增长可能比2004年有所减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04年,东盟是我国的第五大出口对象,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约占我国总出口的7.2%;东盟也是我国的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从东盟的进口约占我国总进口的11.2%。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两个主要协议开始生效:从7月1日起,双方的7000多种商品将削减或取消关税,估计双边贸易量还将进一步扩大。由于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国对东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摩擦的增加,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鼓励企业进一步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特别是对贸易摩擦严重、存在出口配额限制或比较敏感的产品和行业。此外,我们还应利用自贸区关税的降低甚至逐步取消的有利条件,鼓励企业在东盟开展加工贸易,比如对农产品、原材料的深加工。中亚中亚经济领域的上升势头在2005年有望继续保持,主要得益于内外环境的改善,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国际金融机构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多数中亚国家仍为资源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强,未来一年世界石油、棉花、天然气、黄金的价格将维持在高位,对哈萨克斯坦、土
本文标题: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长期稳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5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