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doc19
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一大开发五年来西部对外贸易的成就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2000年该战略开始实施。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686.7万平方公里和3.69亿人口,各占全国的71.5%和28.8%,其矿产、能源、旅游、土地等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由于客观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相对闭塞,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比较缓慢。在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后的五年间,西部地区克服了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不利条件,对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西部地区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各达到367.3亿美元、161.36亿美元和205.94亿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2.14倍、2.23倍和2.07倍;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也分别由2001年的-2%、8%和-9%上涨为2004年的32%、38%和27%,2001~2004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各为22%、23%和22%。从对外贸易额所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西部地区除进口依存度2003年与2000年持平外,其2003年进出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10%和6%,均比2000年上涨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再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情况来看,西部地区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5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进口额达到59.97亿美元,同比增长41.6%;2005年1月份,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各为0.87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9.7%和143.4%。这说明西部地区外贸产品的结构在优化。从贸易方式而言(以2004年为例),西部地区一般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其他贸易出口额分别达到140.22亿美元、33.74亿美元和31.79亿美元,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0%、39.1%和139.0%;其一般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和其他贸易进口额分别达到100.28亿美元、17.01亿美元和44.08亿美元,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7.8%、59.6%和9.9%。由此可见,虽然西部地区基本上以一般贸易为主,但加工出口贸易和其他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一般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贸易产品结构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开放力度在明显加大,贸易结构也在逐渐优化。二对外贸易的差距与问题在2000~2004年的短短五年间,西部地区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取得了世人注目的成就。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对外贸易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首先,从对外贸易的规模上来看,2000~2004年间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在全国三大地区中处于最低、最落后的地位。从动态比较的角度可知,200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在全国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62%、3.22%和3.98%,而2004年这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3.18%、2.87%和3.47%,相对于2000年分别下降了0.44个百分点、0.35个百分点和0.51个百分点;200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是东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的3.93%、3.45%和4.38%,而2004年这三者的比值分别为3.43%、3.09%和3.77%,相对于2000年均下降了;200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是中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的84.52%、91.51%和80.07%,而2004年这三者的比值分别为75.68%、71.67%和79.16%,相对于2000年也都下降了。由此可见,从纵向的角度看,虽然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但从动态横向比较的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在全国三大地区中对外贸易所占份额最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贸易规模在相对萎缩,这说明西部与其他地区在外贸规模方面的差距正在加大。其次,从对外贸易增长速度的角度观察,虽然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于2001~2004年间大体上呈上升态势,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在这四年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全国的进出口总值平均速度分别为26%、25%、22%和26%,西部地区分别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全国4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全国的进口额平均速度分别为26%、30%、23%和26%,西部地区分别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全国3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全国的进口总值平均速度分别为25%、21%、22%和25%,西部地区虽然比中部地区高了1个百分点,却均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3个百分点。再次,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角度而言,在2000~2003年间,虽然西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基本上进入上升轨道,但其上升速度比较缓慢,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这四年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值/GDP)由2000年的9%变为2003年的10%,2000年低于全国进出口依存度31个百分点,2003年低于全国4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进口依存度(进口额/GDP)四年间一直维持在4%的水平,2000年低于全国进口依存度15个百分点,2003年低于全国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出口依存度(出口额/GDP)由2000年的5%缓慢上涨为2003年的6%,2000年低于全国出口依存度16个百分点,2003年低于全国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在外贸依存度方面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迅速拉大。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程度的大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西部地区在外贸依存度方面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加大,起码说明西部地区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国际分工的长处,对外开放程度也相对降低了,这显然与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不相符合。最后,从外贸产品结构与机电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西部地区外贸方式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一高一低”,即“一般贸易比重高,加工贸易比重低”。由表8可知,2004年西部地区进口贸易中的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为62.1%,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2.3%;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为10.5%,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41.6%。在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为68.1%,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38.4%;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为16.4%,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58.6%。从2004年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来看,机电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西部地区仅为1.59%,略高于中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则高达96.87%。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低,仅为17.6%,分别低于东、中部地区约26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在机电产品的进口方面,虽然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东、中部地区,但其所占比重是最低的,仅为1.99%。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外贸产品结构亟待优化。三对外贸易落后原因分析造成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落后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政策与客观等方面的因素。经济因素所包含的子因素比较多,主要有经济实力、需求结构和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外贸企业性质等等;政策因素主要指中央政府宏观决策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信息因素和运输成本等子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和制约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1.经济因素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呈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能够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1)经济实力。GDP和人均GDP是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核心指标。由表10可以看出,1999~2003年间,西部地区人均GDP由4444.92元增加到6656.42元,2003年比1999年净增长了49.8%。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西部地区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而且从动态角度分析这种相对差距还正在拉大。在人均GDP指标上,1999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全国的比值分别为33.97%、79.71%和57.71%,2003年该比值各为33.10%、81.11%和57.10%。除与中部地区人均GDP差距在缩小以外,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和全国人均GDP的差距均在扩大,或者说西部地区相对贫困化了。由此得知,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和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其经济增长对外贸的推动力量势必是弱小的,从而导致其对外贸易一般也是比较落后的。(2)需求结构。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提出了用以解释战后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偏好相似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人均收入的增加,收入水平又决定该国的需求结构。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其需求结构是不同的。高收入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水平高、加工程度深、附加值较大的高档商品;而低收入国家则需要低档商品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两国的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则越相似,相互需求面就越广,贸易量就越大;而且,其市场间的隔阂就越较小,越容易发生国际贸易。1999年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与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比值分别为68.61%、47.96%和77.67%,2003年该比值分别为67.89%、46.17%和79.80%。同样,1999年西部地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与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分别为91.03%、72.54%、109.06%;2003年该比值分别为88.10%、69.80%、102.83%。这说明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与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都远远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而且2003年相对于1999年而言,西部地区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从中国三大地区农村家庭与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动态变化可知,西部地区比较低的收入水平就决定了其需求结构必然与中国较大贸易伙伴(2004年1~8月份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需求结构有着很大差异,即二者需求结构的相似度较低,相互需求量较小,其市场间的隔阂以及发生国际贸易的难度也就较大。(3)技术水平。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技术差异能够引起生产率进而生产成本的差异,而且技术差异也是引起产品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比较优势大小的重要因素,而且越来越成为当代国际分工与贸易的重要基础。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必然导致技术投入与产出量都比较小。衡量技术投入与产出的指标比较多,我们在此仅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作为衡量技术投入的指标,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衡量技术产出的指标。2000年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38.21亿元、140.90亿元和3.9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为16.78%、15.88%、1.05%,而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却分别高达143.50亿元、609.80亿元和362.7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也分别高达63.03%、68.72%和97.93%;2003年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55.74亿元、223.00亿元和13.66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为16.61%、14.27%和1.24%。虽然西部地区2003年技术投入与产出额均绝对地增大了,但与2000年相比,除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略有上升外(0.19个百分点),其他指标所占的比重却相应下降了。与西部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3年东部地区的各项指标却比2000年分别上涨了3.88个百分点、1.34百分点和2.21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相对贫穷,在技术投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方面就相对较少,最终导致西部地区生产技术落后,使产品在加工
本文标题: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doc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5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