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经济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电子邮箱dosun@ecust.edu.cn国际经济学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Chapter2国际贸易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2绝对优势理论–最早对国际贸易提出系统性理论解释和政策主张的是17和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重商主义学派(mercantilism)。–它是1500-1750存在于欧洲经济思想的总和。它只是把有关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作用的一些相同观点总结起来(不能划归为一个正式的思想流派),这些观点支配着这段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制定。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31500-1750年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萌发,封建庄园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各国国内的统一市场形成,新大陆和西半球贵金属的发现,世界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人口增长,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商人阶级地位上升,人们对利润与资本积累的宗教观念的变化,民族国家兴起。西欧各国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对外贸易。这些都促进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早期的资本主要是以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重商主义应运而生。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4国内直接扩大供给:采矿财富金银早期:货币差额论对外贸易晚期:贸易差额论为了实现国家贵金属存量的增加的目的,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实行保护性贸易的政策。该学派认为,一国财富的唯一形式是金银等形态存在的货币,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出口和抑制进口而改善国家的经济福利,其结果是获得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富(黄金)流入本国。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5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Stanford(英)和Montchrestien(法)。主张外贸中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进。——“货币差额论”。对外经济政策: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禁止金银出口。–禁止出口商接收外国非金银货币。–汇率由官方直接控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外国商人离境时只能带走商品,不能带走本国货币。代表人物:Thomas·Mun(法)。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进。——“贸易差额论”。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手段,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利用关税和法令适当限制制成品和奢侈品进口。–限制原料出口,以保证国内加工业的发展。–鼓励中转贸易–保护本国弱小企业的发展。–实行奖励出口政策。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6结论1、国际贸易对增加一国财富有很大作用2、一国利益所得就是另一国利益所失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贸易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欧美先进的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产业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的范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代表商业资本的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代表产业资本的自由贸易主义。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7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挑战–18世纪中后期,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论贸易平衡》一书中提出了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即古典经济学中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他对重商主义者认为的一国能够连续不断地积累货币而不会对其国际竞争地位产生任何影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贵金属的流入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量,抬高国内的物价水平。使得该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相反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低廉,进口增加,贵金属流向国外。–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一国的实际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和数量。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8–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1776年《国富论》:一方面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一方面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的主张,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18世纪到19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保护主义从根本上阻碍了新兴资产阶级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廉价原料和在海外寻找产品市场的努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和萌发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哲学和政治思想上的天赋人权和自然秩序;在经济思想上产生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9斯密发现,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及其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能力),而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金属水平。这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获取货币转向了扩大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来。斯密相信,一个能够让人们在其中自由地追逐自身利益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追逐自身利益会导致人们根据各自的专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交换商品和劳务。对商品和劳务“寻找交易者、讨价还价和交换”的自然趋势通过不断深化的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就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追求自身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催化剂,竞争是经济活动的自动调节机制。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0斯密认为政府没有必要管理经济活动。他强调,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政府政策(允许个人在法律、社会秩序许可的范围内,在尊重私人产权的前提下从事各自的经济活动)才能更好地为增进一国财富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交换产生分工;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分工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政府该尽的职责只在于,通过消除那些妨碍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效运行的障碍,来保证市场以一种不受约束的方式自由地运作。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创立了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1财富总量生产劳动效率劳动分工国家间分工突破国界一定规模市场绝对成本自然条件、地理因素国家间商品交换绝对成本举例:英国和法国①按绝对优势分工②劳动分工使财富总量增加③对外贸易使双方获利小麦(1)布(1)小麦布小麦(1:1)布英国200100√法国100√200331221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2绝对利益的几个假设条件•1×2×2模式:一种资源、两个国家、两种商品;•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不考虑运输成本;•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3–绝对优势理论评价斯密以绝对成本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在18世纪的英国条件下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反对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建残余影响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有力武器,对发展和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了推动作用。但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只限于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它仅论述了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如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所有产品的劳动成本上都几乎居于劣势,而没有优势,那么,贸易能否展开?开展后能否得利?斯密无法回答。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4绝对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贡献:1、首次明确肯定了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在经济上都是有利的,从而为开展国际贸易扫除了认识上的一大障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意义。国际贸易这种互利的性质,既是现实生活中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也是进行国际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2、亚当·斯密将由他所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应用到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他从商品绝对成本差异的角度来讨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提出了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一种思路,并对造成绝对成本差别的现实因素展开了讨论。–不足:1、绝对成本或绝对利益原则在被普遍的运用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无法解释那些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益。2、把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当作相同的事物来看待,仍未提出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来。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5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国即使在两种商品成本都比另一国高,但只要高的程度有差异,国际贸易同样也能发生,同时贸易双方都能获利。比较成本学说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论对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大卫·李嘉图出身于伦敦商人家庭,青年时代从事股票投资,25岁已有财产200万英镑,后被选为英国下议员,未受过高等教育,但是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6–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不是双方绝对成本的差异,而是比较成本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的范围显然是扩大了,即在国与国之间,不论生产成本绝对高或绝对低,只要有成本的比较差异存在,就有可能发生贸易。这是李嘉图发展了斯密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组织的国际专业化分工模式是李嘉图发展斯密学说的又一个方面。李嘉图认为,各国集中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可以是优势产品,也可以是劣势产品,但只须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7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1×2×2模式:一种资源、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水平的差异,且各国技术水平既定–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不考虑运输成本–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8比较成本法则–a1:b1≠a2:b2–a1、b1:A国两种产品的成本;a2、b2:B国两种产品的成本比较成本的例子:英国和葡萄牙布(1)酒(1)布酒布(1:1)酒英国100√120葡萄牙9080√2.22.1251.2111.125①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②劳动分工使财富总量增加③对外贸易使双方获利1.1:1?李嘉图思想的核心–国际贸易并不要求各国具有不同的绝对优势,各国间只要存在比较优势就有从事贸易的可能与愿望。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19–比较优势理论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缺陷在于:它是以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为前提的,而这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此外,它也没有回答收益在两国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没有国家会从自由贸易中受损,但至少在理论上讲,所有的收益可能会由一国,或仅仅该国中某一集团来全部得到。对于这一点,19世纪中期英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学生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在他1848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用相互需求理论对其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20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贡献:从分析方法的角度看:•提出了各国可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的标准。•指出了各国参与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范围。•其分析是以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为前提的。从历史上看:比较成本理论对推动英国走向自由贸易起了巨大的作用。–不足:•比较成本法则本身只是静态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分析。•比较成本理论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单一因素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21古典模型的货币化–对古典模型做的第一个扩展:将模型中单位商品的劳动投入量改为单位商品的货币投入量。–只需要给出每一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就可以完成模型的货币化:每单位商品的劳动投入量乘以相应的工资水平;–由于不同的国家使用的货币不同,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还需要引进汇率的概念(交换一单位外国货币所需要的本国货币数量);–一旦汇率被固定下来,所有商品的价格就可以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7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