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加入WTO、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和兩岸經濟整合作者:王直加入WTO、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和兩岸經濟整合本文運用作者建立的經濟模型分析加入WTO和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對兩岸經濟整合所造成影響。作者預測中國將在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過程中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中心之一。加入WTO之後,台灣將成為中國大規模製造業生產上游供應者,透過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同中國進行整合,將減少兩岸製造業垂直整合的成本,使兩岸都在製造業市場上成為更強競爭者加入WTO、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和兩岸經濟整合前言:政治冷,經濟熱,是近年來兩岸關係的主要特徵,其佐證之處:–中國在2002年已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在2002年年底台灣在中國直接投資已經高達255億美元,是台灣海外投資總額48.3%,幾近佔了一半。–兩岸加入WTO後皆無運用合法的方式將對方從最惠國待遇中排除,意味著雙方終將減少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加入WTO、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和兩岸經濟整合本文假設三種模擬情境進行比較:–基準情境是台灣和中國都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實行烏拉圭回合協定貿易自由化的世界經濟成長。–台灣和中國皆參與世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兩岸加入WTO後,削減貿易障礙,與香港形成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在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貨物流通無關稅及非關稅(如配額、外匯管制、進口許可證等等)障礙。但對貿易區外的國家,仍可維持各自的關稅與貿易障礙。加入WTO、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和兩岸經濟整合世界貿易組織與自由貿易協定之關係:–WTO在多邊自由化的進展充滿變數,2003年9月於墨西哥坎昆舉行的WTO部長會議無法達成具體共識,讓多邊貿易架構下的談判遭遇更大的阻力。另一方面,WTO因會員國數量較多,高度發展與低度發展國家有不同的立場,但在經濟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個國家皆已經瞭解對外發展不能等待,因此,WTO會員紛紛藉由簽署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來強化經貿互動關係。兩岸加入WTO以及建立自由貿易區對經濟成長與家庭購買力影響作者運用經濟模型模擬出2003到2012年之間累積差異,顯示出兩岸加入WTO後將會加速世界經濟成長。新加坡、香港及韓國等這些同中國與台灣有較密切關係的新興工業國家則受益很大。消除貿易障礙,增加經濟效率,使實質購買力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地區都呈現增加。透過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建立有益於中國、香港和台灣,主因在於加入WTO後和中國簽定優先關稅協定,使台灣享有優惠待遇,提升台灣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加入WTO對台灣與中國貿易型態的淨影響由於快速工業化及貿易自由化,中國對製造半成品類產品進口增加,尤其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等亞洲其他國家的製造業半成品,並成為這些國家的生產與組裝的平台,形成以勞力密集之加工出口貿易。台灣與中國所增加的出口銷往已開發國家,取代多邊纖維協定配額限制的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台灣與中國所進口之農產品為土地資源豐富的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所生產。多邊纖維協定配額限制:二次大戰之後,美國靠著大量美援扶持起若干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包括台灣)的經濟發展都是外銷導向、把貨品出口至美國,而初期最常見的產品就是紡織品與成衣。這些大量銷至美國的紡織品造成美國大幅貿易逆差,到了1970年代,美國經濟無法繼續承受,於是美國開始管制進口數量。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歐洲共同體及日本,這些經濟強權透過進口配額來限制進口數量,後來便形成了「多邊纖維協定」(Multi-FiberAgreement)。直到WTO的架構建立之後,據說應該是要消除國際間自由貿易的障礙,在烏拉圭回合的談判中便達成協議,從2005年的元旦開始,「多邊纖維協定」被廢止。加入WTO對台灣與中國貿易型態的淨影響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最廉價的勞力密集製造業中心,並包括低端資本密集產品在內,而加入WTO和大中華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強化其世界主要出口國地位,作者預測到2012年,中國勞力密集製造業產品的出口將佔世界市場30%,全球市場的競爭更是促成中國為世界製造中心的推手。對中國和台灣的經濟整合以及和主要貿易夥伴間貿易關係的影響中國發展成世界製造中心對其主要貿易夥伴有很大影響,基本趨勢是:從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包括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半成品與資本財日漸增加,再加工後出口至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而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向已開發國家的出口大幅下降,於是台灣對美國和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就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經作者模擬估計,這個貿易流動方向的轉變將因為中國和台灣加入WTO及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而加速,也因此中國增加對台灣產生引申性需求,使得雙方的企業正進一步通過投入及產出的關聯整合。對中國和台灣的經濟整合以及和主要貿易夥伴間貿易關係的影響中國從台灣進口資本財的增加加強了其出口製造業產品的能力,同時也使得兩個經濟體的產業進行升級,且更具競爭力,因此增加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而減少對美國及其他市場的依賴,若自由貿易區計畫得以實行,這種依賴程度將會再增加。加入WTO、大中華自由貿易區、和兩岸經濟整合之結論從前面的討論得知海峽兩岸的經濟整合,是由市場機制所導引,非政策上偏好,中國和台灣在動態的國際比較利益鏈上所處的地位,是由經濟全球化的力量和東亞生產的重新配置所驅動,只要無軍事衝突,兩岸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避免,只是政策上採加速或減緩的策略。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作者:高長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介紹WTO的主要規範探討兩岸加入WTO後經貿互動的可能變化從總體層面和產業評估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介紹WTO的主要規範無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要求各締約成員一般不得在其貿易之間造成歧視,給予某一成員國一項特殊優惠。國民待遇原則:要求各締約成員國給予外國人與本國國民相同待遇,本項原則只有在產品、服務或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進入市場後才適用,其作用是保證市場准入承諾(即貿易自由化)不被國內稅收和類似措施所抵銷。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介紹WTO的主要規範互惠原則:是以權利與義務平衡為基礎的,這種平衡是通過互惠市場准入承諾之交換而取得的,互惠原則之判定,主要是為了縮小因最惠國原則而引起的免費搭車之範圍,基本上貿易自由化,應在互惠的基礎上實行。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介紹WTO的主要規範市場准入原則:GATT/WTO創立的目標,是促進開放的貿易體制之形成,使各成員的商品、資本和服務貿易在世界市場上公平自由競爭。互惠多邊貿易談判被認為是加強市場准入的一種手段,前述非歧視原則意在保證市場准入承諾的實施和維持,GATT中有些條款如關稅減讓與取消數量限制,在促進市場可競爭性和履行市場准入承諾方面有相當關鍵。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介紹WTO的主要規範公平競爭原則:WTO強調公平競爭的原則,政府出口補貼是被禁止的,而出口商某些行為如傾銷,進口國政府可課徵反傾銷稅來抵銷,基本上,公平競爭的概念是以平等的賽場為基礎,當競爭過於激烈致損害國內產業時,本國政府就可基於保障收入平衡、公共健康或國家安全為理由,直接介入干預,彌補不公平貿易所造成的損害。探討兩岸加入WTO後經貿互動的可能變化長期以來,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台灣與大陸的雙邊經貿交流一直都無法正常化。在WTO多邊架構下,由於各締約成員並不以主權國家為要件,各成員都是以「獨立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因而在WTO架構下,台灣與大陸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此,加入WTO,對台灣在國際上政、經地位的提升有益;另外,WTO是一個多邊體系,兩岸的經貿關係將因都加入WTO之後,由原來的雙邊轉化為多邊關係,可利用多邊協商機制展開兩岸的經貿協商或談判,突破兩岸的政治禁忌。因此,加入WTO後,兩岸經貿關係將發生「質」變,WTO可望為兩岸經貿交流提供一個較有利的政、經環境,有助於緩和兩岸的政治對立關係,從而引導兩岸執政當局以務實和開放的態度,發展雙邊經貿關係。探討兩岸加入WTO後經貿互動的可能變化兩岸加入WTO後,雙邊經貿關係將趨於正常化,從而雙邊經貿交流可能將大幅擴張。以雙邊貿易為例,加入WTO之後勢將有較大幅度的成長,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現行對大陸貨品進口的負面表列管制必須取消,回歸正常化後,台灣自大陸進口會大幅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加入WTO將使大陸立即享受GATT/WTO歷經五十餘年八個回合多邊談判的關稅減讓成果,尤其能夠享受WTO其他締約成員無條件、穩定和永久的最惠國待遇,這些改變將有利於大陸的出口貿易擴張。這種趨勢將衍生對工業半成品及原材料的進口需求,對照過去十多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商品結構的特性與增長趨勢,預料,大陸出口貿易之擴張將有利於台灣貨品對大陸出口增長。探討兩岸加入WTO後經貿互動的可能變化在GATT/WTO各項協定及基本原則規範下,加入WTO之後的大陸經濟環境,勢將有一番新的風貌,譬如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其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程度將再提高,經貿政策改變也將更透明化,在另一方面,進口自由化措施包括關稅減讓、非關稅貿易障礙之解除,服務貿易市場之開放,使台灣對大陸的投資也將進一步增加。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而言,台灣與大陸加入WTO的實質意義,主要在於彼此都能與WTO其他締約成員相互減少或甚至消除貿易與投資障礙,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並在GATT/WTO的國際多邊規範下從事自由公平的競爭,因此,兩岸一旦加入WTO,彼此及其貿易伙伴基本上皆能自雙邊及多邊的貿易擴張與市場准入放開中,體現經貿利益。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加入WTO之後,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可以從下列幾個角度思考。貿易面:一方面大陸加入WTO後,或將有利於台灣對大陸出口擴張;而在另一方面台灣現行政策對大陸貨品進口設有負面表列的管制,與WTO追求自由貿易的基本規範相抵觸,勢須加以調整,將大陸貨品比照其他國家的貨品自由進口。顯然,加入WTO後兩岸雙邊貿易可能大幅擴張,而其中,大陸貨物進口管制放鬆結果,勢將威脅台灣相關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投資面:一方面大陸市場更加開放所帶來的新商機,可能吸引更多的台商前往投資,對台灣而言,是否會造成資金排擠作用或產業過度外移問題,令朝野各界人士關切;另一方面,台灣對WTO其他成員承諾給予投資自由化空間,在入會後是否適用於大陸,也就是開放大陸資金進入台灣投資的問題,若採開放措施,則對台灣經濟也將產生影響。從市場佔有率來看,陸資來台之後小則分佔掉一部份,大則有可能形成主導,壓縮台灣企業的發展空間,甚至影響台灣經濟穩定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總體面: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發展的結果,勢必造成兩岸經濟更加融合,從而使得台灣經濟對大陸經濟之依賴度提高,台灣的經濟自主性下降。另外,必須強調指出的是,在WTO架構下,兩岸經濟都將更加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同時兩岸之間相互競爭也將加劇,對市場、原料、資源、資金、人才等各個層次或各個方面,都將可能出現更激烈的競爭,從而威脅台灣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值得我們警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史惠慈(1999)的研究指出,如果台灣不援用排除適用條款,完全解除對大陸貨品進口設限,則將對台灣的貿易收支平衡不利,縱使解除管制的貿易效果(包括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果)呈遞減的趨勢,同時依比較利益原理持續發展的兩岸產業分工有助於台灣對大陸出口擴張,也難以避免這個問題,當貿易創造效果愈大,對台灣貿易收支之平衡愈不利。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就不同產業分別觀察,研究發現,食品業和消費性電子業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出現之貿易赤字較大;資訊業、紡織業等則將相對於其他產業較有可能出現較高的貿易盈餘。令人意外的是,大陸貨品進口受到政府管制程度較大的產業,將來開放進口後可能造成的貿易赤字,在各產業中並非最嚴重的;而機械業、消費性電子業和石化業等管制程度相對較低的產業,反而較其他產業可能遭遇更嚴重的貿易赤字問題。大陸貨品進口限制程度較高的產業,在管制期間已將可以轉移的部份轉到大陸投資生產,可能是導致未來開放大陸貨
本文标题:大中华自由贸易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7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