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新贸易理论文献回顾和述评
:2002-10-04*本文为江苏省/十五0哲社规划课题/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江苏省对外贸易政策研究0(E3-082)分期成果之一。作者李群,南京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国际贸易。电话:(025)3495784;E-mail:Liqun@yahoo.com¹[美]E.赫尔普曼,P.克鲁格曼:5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6,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译者的话0第6页。º最多再加上一个原苏联。但原苏联国际经济地位上的低下足以削弱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作用。新贸易理论文献回顾和述评*t(南京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070、80,。,,。:;;:F740:A:1671-9301(2002)01-0065-07从历史上来看,贸易理论历经重商主义、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等四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对那些与/HO定理0相悖现象的理论研究开始受到更大的重视,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H.GrubelandP.Lloyd,1975)。但产业内贸易理论并没有概括大部分国际贸易新现象。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工具的改进和发展,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嫁接到新古典贸易理论来解释现代国际贸易现象。这些理论观点最早出现在克鲁格曼(P.Krugman,1979,1980,1981)、迪克西特和诺曼(A.DixitandV.Norman,1980)、兰开斯特(K.Lancaster,1980)、赫尔普曼(E.Helpman,1981)和埃西尔(W.Ethier,1982)等经济学家的论著中。后来还有布兰德和斯潘塞(BranderandSpencer,1985),伊顿和格鲁斯曼(EatonandGrossman,1986)等经济学家不断加入此行列。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由此形成了/新贸易理论0(New-TradeTheo2ry)。克鲁格曼等人的研究又一次使贸易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¹。、新贸易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为: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后几十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起影响作用或主导作用的国家一直由美国独家承担º,但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各国)65)()2002(1)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使美国的国际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反观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国经济政策选择上的差异及政治、军事等原因,其经济发展也是快慢不一。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形成了富的国家越富、穷的国家越穷的所谓/马太效应0。美国霸主地位的相对衰落,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运行效果也始终达不到人们对一个顺利运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体制的最佳期望值。这就要求须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第二,世界各国产业间、产业内贸易与投资的增加。战后,由于各国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世界各国产业间相互贸易与投资增加。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规模经济收益递增以及经济一体化又导致产业内贸易与投资的大幅上升。各国间产业的更替、转移及发展,既导致了合作也产生了经济冲突。这种新的贸易现象成为新贸易理论产生的重要动因。第三,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创新。完全竞争是一种最简练、最抽象的市场结构。古典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研究是最为充分和完美的,其经济学理论也是建立在这一假定条件下。与此相适应,古典贸易理论同样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的。尽管有人对这一假定条件产生过怀疑¹,但是这一假定长期以来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并没有从根本上被动摇过,而是居于主流地位。即使后来关于垄断理论的研究还是出于反对垄断、保护自由竞争的目的,将垄断和完全竞争放在相互对立的地位。但这种格局随着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E.张伯伦5垄断竞争理论6和J.罗宾逊5不完全竞争经济学6的出版被彻底打破了。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同时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并将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从完全竞争转到了现实市场结构。受此理论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E.梅森(EdwardMason)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哈佛大学开设有关产业组织的完整课程,并提出/结构-行为-绩效0(SCP)模式。1959年,梅森的弟子J.贝恩(JoeBain)出版了标志产业组织理论正式诞生的5产业组织6一书。贝恩在该书及后来对产业组织的研究过程中,增加和收进了价格理论,解释和预测了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运行绩效的相互关系,并将进入壁垒、市场集中、产品差别看作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关键要素。由此,梅森和贝恩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者。产业组织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产生为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拓展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也/正是由于这些研究不完全竞争行业的工作,才使国际经济学家有了更多的工具来解决变化中的环境所提出的许多问题。0º第四,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的加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生产力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种相互依赖,一方面体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另一方面体现在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同时也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优势互补。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资本、技术、市场的国际化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个国家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这又迫使各国必须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考虑他国的反应及实施的贸易体制来选择自己的贸易制度。与此相适应,国际经济相互依赖趋势的加强又使国际经济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整个国际经济大系统,各国作为系统要素各自产生的利益之和必然小于作为一个整体依赖并协调的系统作用所产生的收益。可以说,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及相互协调是各国经济藕合的结果,或者说是各国在经贸领域博弈的结果。这种国际经贸格局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得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成为必然。)66)¹º参见[美]E.赫尔普曼,P.克鲁格曼:5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6,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13页。比如,针对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自由体系中出现的垄断现象,美国于1890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5谢尔曼法6,其目的是保护自由竞争;无产阶级革命家V.列宁在其1916年出版的著作5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阶段6中提出了/垄断资本主义0的概念,认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垄断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本质特征;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P.斯拉法(PieroSraffa)于1926年在5经济学杂志6上发表了5竞争条件下的收益法则6一文。在此文中,斯拉法批判了马歇尔的厂商理论以及当时流行的完全竞争假定,认为完全竞争假定是不现实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放弃有关竞争的研究而转向对垄断问题的研究。斯拉法的论文直接导致了其他经济学家对边际主义的经济学说予以重新检验,对后来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1927年,时为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的张伯伦完成了题为5垄断竞争理论6的博士学位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后,于1933年出版了同名著作。第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这种一体化趋势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战后的发展。从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欧洲比荷卢煤钢组织到1993年成立的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无不反映出了这种趋势的日益强化以及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变迁轨迹。这种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变迁轨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丰富内涵:尽管各国在加入某一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会丧失一部分国家主权,但由于这一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到足以弥补并可能大大超过各国所丧失的局部利益或各国单独行动所获的利益,因此只要这一命题甚至只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可能性,则各国就会几乎义无反顾地跨入某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门。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第二个层面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货币与贸易体制的高度交织以及相互间联系的日益紧密(吉尔平,Gilpin,1987)。但是,由于各国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充分,政策目标不一致,以及各国政策的决策者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调整具有强烈国际溢出效应的政策措施,使得整个国际经济运转效率低下,这又反过来制约了各国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因此,这就必然需要政策协调来避免各国间经济、贸易及其他领域的不良竞争。毫无疑问,要实现这种协调,理论与政策上的制度变迁与创新势在必行。第六,GATT和WTO的实践及作用。50余年来,GATT和WTO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一个全球多边性、约束性、管理性文件对全球贸易所起的巨大作用及作出的重大贡献。GATT从一开始生效,与其说是一个规范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一个文件,还不如说是一个在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允许缔约方通过磋商、协调而对本国市场予以适当保护的保护性协议。经济学理论对完全竞争或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分析均是建立在统一的市场条件下的。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假设条件的不同,其假设条件是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等。这种假设运用在国际市场上,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情况下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反言之,在一个非统一的国际市场或相互割裂的国际市场上,不管是不完全竞争还是规模经济均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GATT和WTO几十年来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一个全球多边性、约束性、管理性文件或组织对全球贸易自由化、一体化所起的巨大作用及作出的重大贡献。正是在GATT和WTO的作用催化下,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市场环境和市场行为、跨国公司营运方式、各国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调整等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不断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传统贸易理论以及战后出现的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并没能解释清楚国际贸易新现象,也没能替代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不能恰当地说明经验观察结果的四个主要方面:它显然无法解释贸易量、贸易构成、公司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量和作用。0¹故寻找新的方法,使贸易理论有突破性进展是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A.DixitandJ.Stiglitz)在5美国经济评论6上发表了5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6一文。该文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模型)。这一模型假设,存在两个国家,生产中具有规模经济,而消费者具有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则即使两国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的选择获得比较优势。DS模型认为,从生产者方面来讲,由于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因此产品的品种越少越好;从消费者方面来讲,由于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因此产品的品种越多越好。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冲突:消费者要求产品的品种更多;而生产者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生产规模就会缩小,导致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价格上升。但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市场竞争能使这种两难冲突达到一定的,或是一种次优的均衡:每一个生产者都去生产一种差别性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和廉价的消费需求,又能使生产者本身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益)))从而形成某种垄断竞)67)INDUSTRIALECONOMICSRESEARCH¹参见[美]E.赫尔普曼,P.克鲁格曼:5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6,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3页。争的局面。结论是,一个统一的规模扩大的市场更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使这一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由于国际贸易能使市场规模延伸并覆盖整个世界,使更多的人有更多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廉价的产品,因此能更容易地达到均衡。DS模型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7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用DS模型分
本文标题:新贸易理论文献回顾和述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8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