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是盈余还是逆差: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背后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名义上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其实际上的贸易逆差要小得多。主题是因为:一是大量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内部发生的交易难以准确反映美国贸易状况;二是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扩大了贸易逆差;三是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的出现改变了贸易差额的内涵,通过缩小美国的出口数据扩大了贸易逆差。由此出发,我们认为,贸易逆差影响经济增长的是经济福利,美国名义上的巨额贸易逆差增加了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正确看待贸易差额,避免走入经济发展误区。关键词:美国经济贸易逆差名义逆差实际逆差经济福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关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实际数据及影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争议。本文试图从贸易差额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视角,从多个层面探讨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真实内涵。一、美国持续扩大的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从1971年开始,美国结束了83年的外贸顺差局面,除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由此进入长期巨额的逆差时期。1980年以来,按官方公布的数据,平均每年有1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1981-1987年和1991-2000年为两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两个阶段分别增长了543%和498%。1987-1991年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这并未影响扩大的总趋势,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呈现出扩大态势,1999年贸易逆差高达3389亿美元,较上年增幅53.7%,占GDP的3.6%,较1990年增长了3倍,创造了历史新纪录;2000年贸易逆差369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表1)。2001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负增长,在连续11次调低利率之后,美国经济有转暖趋势,专家估计,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贸易逆差预计在未来两年内逐渐扩大,估计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将增加至4188亿美元,2003年将续增10%至4571亿美元。表1美国贸易逆差一览表(按国际收支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时间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贸易逆差1564-955-89953113392762552803606711125122214511521时间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6200102.1-62002*贸易逆差127011521090741961132616621737196921032204338936971848358022524200资料来源:1971-1996年数据转引自赵涛:《“美元利益”支撑美国经济高增长》,《理论前沿》2000年5期,15-16页。1997年以后数据引自:IMF,《世界经济展望》,2000年9月,其中2000-2001年数据系笔者根据《中国证券报》有关资料整理,*为修正后的预测数。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亦与贸易逆差同步出现。1999年,其经常赤字达3400亿美元,2000年进一步上升到4446亿美元,占GDP的4.6%,2001年美国经常帐赤字为4174亿美元,虽然比上有所下降,但经济学家预计,经济复苏将使美国经常赤字扩大至4500-5000亿美元。与巨额贸易逆差与经常赤字伴随出现的是,美国经济增长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1991年4月-2000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112个月,经历了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长的时期(参见表2),从1992-2000年,年均GDP增长率将达3.7%。2000年10月以来,美国经济出现调整,但200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6.1%,一度显示了其强劲的恢复势头,而失业率由1996年的5.5%降至1999年的4.1%。通胀率则甚至于实现了“零通胀”,1991年3月-1995年平均为2.98%,1996年为2.6%,1997年为3.2%,1998年下降到1.6%,1999年为1.9%。表21990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及GDP增长率、通胀率与失业率一览表单位:10亿美元%时间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32002.4-6经常赤字91.95.756.490.8133.5129.1148.2166.4220.6340.0444.6417.4----GDP增长率1.7-0.23.32.44.02.73.74.54.34.25.00.3**6.11.1通胀率2.92.72.72.52.31.71.61.92.5*1.61.22.1失业率7.56.96.15.65.54.94.54.145.75.95.8资料来源:1)美国经济项目赤字来源于IMF,《世界经济展望》,1999年9月,1999年数据摘自《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4期第36页。*通胀率已扣除能源价格上涨因素;**美国商务部2002年7月31日的报告大大调低了200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先估计的1.2%调到0.3%。根据凯恩斯(J.M.Keynes)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顺差越大,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就越大,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的作用越大,逆差越大,伴随出现的往往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为迎合来自左翼势力的批评,几乎将所有经济问题都归咎于国外市场不开放和贸易逆差。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90年代的经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伴随出现,显然有违传统贸易理论。由此出发,对美国贸易名义逆差与实际逆差的争议也就大量出现了。二、对美国的实际贸易逆差大有争议我们通常所说的贸易顺差或逆差仅是一国进出口额的简单数量对比,只能反映名义顺(逆)差的大小,而一国从对外贸易中所获得的真正的优惠是通过实际顺(逆)差来反映的。实际顺(逆)差是指一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中,其出口品附加值和进口品附加值的对比。如出口品的附加值大于进口品的附加值,为实际顺差,反之,则为实际逆差。可见实际顺差即获得了较多的附加值,或称福利的增加,相反,实际的逆差即福利的减少。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论是从贸易差额对福利的影响,还是从实际的数据来看,均有较大的争议。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经济学家对美国贸易逆差状况表示怀疑,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朱利叶斯对美国1986年贸易状况的统计,如果在美国的贸易收支统计中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当地的净销售额,同时减去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转移支付以避免重复计算,那么该年美国将从1400多亿美元的逆差变为570亿美元的顺差。以此类推,考虑到美国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则今天的美国可能就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逆差国,而是少数几个顺差国之一。中国学者杨帆(2001)认为,美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跨国公司最多,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约60%在当地销售,20%返销美国。按原产地规则统计,美国外贸逆差确实在扩大,但如加上跨国公司海外收益,美国从未出现过大量外贸逆差。陈宝森(2001)亦认为美国贸易逆差远没有公布的数据这么巨大。美国是高消费国家,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在75%以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需要大量进口自然资源、原材料、消费品和其它制造业产品,如每年消费了世界市场26%的原油,23%的原煤,25%的铁矿石和26%的精铝。由于“国际剪刀差”的存在,这一部分进口增加了美国的福利。J.Morisset(1997)估计,原材料出口国每年损失的外汇收益达1000亿美元之巨。克鲁格曼(Krugman,1994)谴责政治家过于关注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他指出国家福利与贸易余额(他认为贸易余额是国际竞争力的同义词)几乎没什么关系。麦金农等(1999)也认为如此。我国学者左柏云(1999)认为,由于亚洲货币贬值,美国97、98年两年间从亚洲进口商品中得到的好处有1937亿美元,相当于其1998年GDP的2.6%。在美国国内,通常认为,每出现1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就相当于损失2000个就业机会。按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1998年对中国逆差达570亿美元,相当于损失就业机会114万个。但实际情况却是,伴随着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1995-2000年,美国的失业率不断下降。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可以获得廉价商品的国际市场,巨额贸易逆差,减轻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刘建江,2002),同时,通过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持较低失业率做出了贡献(刘建江,2001)。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曾发表一份报告,称目前美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是历史上最高的。报告认为,美国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超过其它主要发达国家,包括比日本和德国分别高出27%和41%,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广泛地参与了国际贸易。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认为,当其它国家和美国一起降低关税时,美国获得的利益最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也承认,美国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中“获得的收益最大”。在美国进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美国出口亦大幅度增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8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48年关贸总协定正式生效时增加了31.5倍,而这一期间美国的出口增加了61倍以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则显示,从1990-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功于出口的增加。可见,不管是从贸易逆差的实际数据,还是从贸易差额对经济的影响来看,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正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美国贸易逆差的真实性下降1.大量在跨国公司内部发生的贸易差额无法真实反映美国贸易地位与贸易状况。从事美国进出口贸易的既有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也有外国跨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已达6.3万家,共有子公司70万家,1999年的销售额高达14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出口总额的2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OECD统计,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有近一半由跨国公司内部及其相互间的商品贸易构成,在美国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产品转移占了美国总进出口额的1/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国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不断膨胀,10年前,美实行全球经营的企业仅占全美企业总数的20%,而当前这一比重已超过60%。美1997年《商业周刊》曾统计,在45家年营业额在30亿美元以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其营业额中来自国外的部分都在40%以上,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著名大公司,半数以上的利润来自国外。在美《商业周刊》以市场价值指标推出的“全球1000”家公司中,1988-1999年,美公司所占比重由三分天下到占总数的近一半,由345家上升到494家;日本公司则由三分天下下降到占总数的13%。其中,在前100家公司中,美国公司1999年达62家,在顶尖的前10名中,美国公司占8家。根据美国2001年6月《商业周刊》公布的世界最大100家公司的排名,世界股票价值最大的前7名和第10名公司都是美国公司。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形成了全球化的经营网络,如IBM的计算机70%以上的零部件在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美国轿车25%的部件由其海外子公司供应,半导体行业80%以上的组装工作在国外完成,波音飞机28%的零部件到国外加工生产。在这种背景下,以原产地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无法完全反映资本和货物的流动与分配,不能准确衡量经济利益的得失,更无法真实反映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当然,也有外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据美国“国际投资组织”统计,国外跨国公司美国子公司1997年用于厂房和设备的投资达1008亿美元,创造的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3%,出口占美国商品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但相对于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额度相比,这一数字要小得多。由于统计环节上的困难和统计资料的滞后,要得到这些指标的精确数字是不容易的。这里所反映的只是象美国这样的跨国公司遍及全球的国家,其贸易差额与贸易地位的一个分析视角。2.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反映贸易差额的准确性,从数据上扩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遵循上面的分析思路出发,按照传统的以原产地为标准的贸易统计,一国外贸顺差可能源自于外国在本国的子公司的大量出口,外贸逆
本文标题:是盈余还是逆差: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背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8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