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03章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讲义)
第三章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本章结构第一节新要素贸易理论第二节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第五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六节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新要素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2.熟悉技术差巨轮与产品生命周期论的论点;3.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4.了解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观点;5.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观点;6.熟悉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第一节新要素贸易理论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技术一、人力资本说劳动者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向劳动者的健康、教育、职业训练等方面的投资,劳动力投资上的差异造成了人力技能以及技术禀赋的差异。把创造人力技能当成一种人力资本,指明教育、文化、卫生、公共福利等方面的投资是形成一国人力技能禀赋进而获得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的极其重要源泉。二、研究与开发要素说“研究与开发”要素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用于研究和开发各种各样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投资,通常用一种新形成的产品中有关研究开发的指标加以衡量。研究与开发要素的多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三、信息要素理论信息是能够创造价值并进行交换的一种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信息本身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是一种软件要素,而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第二节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论波斯纳(美,1961)1、一国的技术优势(新产品和新工艺)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技术之前可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进口国通过进口产品进行技术模仿,并开始生产这些产品,减少进口,国际贸易缩小。3、当新技术最终被技术模仿国所掌握并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时,技术模仿国开始对技术创新国出口该产品。4、技术创新国开始新一轮的创新和出口。仿制国的出口创新国的生产仿制国的生产2t3t1t0tT创新国生产和出口需求滞后反应滞后模仿滞后仿制国生产和出口创新国的消费创新国的出口掌握滞后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雷蒙•弗农于1966年提出,最初运用于市场销售战略中,后来被引入国际贸易理论,用来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也是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流向的著名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技术创新期:新产品在发达国家处于研究与开发阶段,主要供应国内市场。产品成长期:生产技术趋于稳定,创新国大量生产,取得规模经济,开始出口新产品。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销售下降期: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标准化,技术模仿国开始大量生产并出口产品到第三国。衰落期:技术模仿国大量生产并凭其成本及价格优势抢占出口市场,创新国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出口进口出口生产1技术创新期2产品成长期3产品成熟4销售下降5衰落期T数量0ABCD消费消费技术创新国生产技术模仿国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进口净出口净进口T1t2t3t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开始其他发达国家出口美国进口发展中国家出口0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5t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内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二、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X和M:分别表示一个行业的出口值和进口值1iiiiiXMIITXM产业内贸易指数T: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X-M|T=1-—————(X+M)T值介于0到1之间T=0,不存在行业内贸易T0,存在产业内贸易。当出口与进口相等时,T=1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产品差异论规模经济论需求偏好相似(或重叠)论1、产品差异论同类产品是那些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生产上投入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它包括同质产品与差异产品。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2、规模经济论外部规模经济:厂商平均成本的降低依赖于行业规模的大小。(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劳动市场共享;技术外溢)内部规模经济:厂商平均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本身规模的大小。(技术和管理的不可分性;更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生产的集合。)一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得以产业内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另一个方面,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出口商。3、需求偏好相似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偏好并不相同。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愈相近,人均收入的差异愈小,消费者偏好越接近,相互需求就越大。两国的贸易可能性也就愈大。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多样性。适合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布朗德、巴巴拉·斯潘塞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JamesBranderBarbaraSpencer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基本论点补贴促进出口论关税抽取租金论以进口保护进出口论外部经济论没有补贴时的损益表-5万元-5万元0100万元100万元000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政府对空中客车补贴时的损益表20万元-5万元0100万元125万元000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25万元补贴第五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Porter)提出。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Diamond)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完整的“钻石”系统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态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政府机遇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强制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9世纪)滞胀出现后(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竞争(20世纪初)第六节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的倾向。一、贸易自由化1、背景⑴大幅度削减关税2、表现⑵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两次经济危机,加上工业国家发展不平衡。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二、新贸易保护主义1、背景⑴限制进口的措施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⑵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⑶西欧国家的贸易壁垒由国家壁垒转向区域性壁垒2、特点第三章讲授结束
本文标题:第03章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