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对外贸易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对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熟悉并理解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和变化的依据与条件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意义(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性质•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它是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政策和措施的总体,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外,它服务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总政策;对内,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三)对外贸易的构成(四)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9世纪)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竟争(20世纪初)滞胀出现后(70年代后)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一)自由贸易政策(二)保护贸易政策(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二)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始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了美国和德国发展幼稚工业的保护贸易政策•在1929—1933年大危机后,演变为流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发达市场经济同家在美国主导下,创建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推动了贸易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和战略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逐渐从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转向接受贸易自由化•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执行的是国家高度垄断的贸易保护主义,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经互会的解散,对外贸易政策转向开放型的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第二节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5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萌发,封建庄园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各国国内的统一市场形成,世界市场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西欧各国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早期的资本主要是以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重商主义应运而生。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贵金属。•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世界的贵金属是有限的,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为增加国家贵金属存量,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实行保护性贸易的政策。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进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的Montchrestien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进被称为“货币差额论”surplus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外国商人离境时只能带走商品,不能带走本国货币。–鼓励中转贸易–保护本国弱小企业的发展。–实行奖励出口政策。一个重商主义者的论调•所有处于弱小产业时期的制造业不仅需要关心,而且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哺育他们,以便使他们发展到强有力的生气勃勃的阶段。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贸易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欧美先进的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产业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的范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代表商业资本的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代表产业资本的自由贸易主义。自由贸易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18世纪中叶开始产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建立并得到巩固,为寻求国外廉价的工业原料与粮食,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废除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实行自由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要点第四节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一、保护幼稚工业(infantindustry)贸易政策的理论主要观点是: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新生或幼嫩阶段,就像初生婴儿一样,而同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已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肯定被打垮被扼杀,永远没有成长起来的希望如果政府对其新建工业实行一段时间的保护,等“新生儿”长大了,再取消保护,那么它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业匹敌了这一理论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在1791年的《制造业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这一论点真正全面阐述和发展这一理论的是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这一理论在中国很流行,有时还加上一些非经济的色彩,称为保护“民族工业”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经济阶段论阐明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与手段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是指在落后国家一些刚刚兴起、尚未形成经济规模,不可能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产业相竞争的产业•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根本目的是迅速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最早提出贸易保护政策的是美国的汉密尔顿,他在1791年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制造业保护的重要性李斯特贸易保护思想•德国的李斯特最早对贸易保护政策作理论阐述•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不同,它是建立在生产力论的基础上•李斯特认为: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目的是发展本国的生产力,“财富的生产能力比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如不实行贸易保护,其尚不成熟的工业将被摧毁•李斯特并不主张保护所有的产业,或一直保护下去评价第五节超保护贸易政策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2.保护的目的变了3.转入进攻性4.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利益5.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三、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一)对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首先,30年代,大量失业存在,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已不复存在•其次,古典学派忽略了“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二)凯恩斯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一国总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国内投资额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对外投资量由贸易顺差大小决定。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降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有利于缓和国内危机和扩大就业量•因此,他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凯恩斯观点的框架: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息率消费总需求投资(三)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TradeMultiplier)理论•乘数: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乘数或倍数理论•(1)乘数的公式是:其中,K为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乘数,c为边际消费倾向•国民收入的增加公式为:•其中,为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投资的增加量11KcYKIYI•公式二:对外贸易乘数=1/(s+m)•其中,s为边际储蓄倾向,m为边际进口倾向四部门对外贸易乘数的推导:•模型的基本假设:C=a+bYDYD=Y-TX+TRI=I0G=G0TX=Tx0+TyTR=TR0X=X0+hYBM=M0+mY•Y=C+I+G+(X-M)=……•均衡国民收入表达式:YE=[a+I0+G0-b(Tx0-TR0)+X0+hYB-M0]/(1-b+bt+m)•净出口对外贸易乘数为:dYE/d(X0-MO)=1/(1-b+bt+m)第六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囚徒困境囚徒A囚徒B招供不招供招供不招供5,510,11,100,0纳什均衡(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是公共选择理论在国际贸易学领域的具体运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一、决定贸易政策的基本框架二、贸易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学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和社会因素越来越被经济学家重视•与此相应地,经济学家们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建立起一些政治经济学模型•包括梅耶(Mayer)的中点选民模型、集体行动有效游说模型、和格鲁斯曼(Grossman)与海尔普曼(Helpman)的利益集团政治贡献模型等•在这些模型中,政府的目标是成功地掌握政权和维护政权的稳定而非社会福利最大化1.中点选民模型•中点选民模型假设政府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任何一个政党得到了多数选民的支持,该政党就有可能执政,因此,政府在选择任何经济贸易政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重要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选择靠近中点选民的意见的政策•举例:2.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问题的提出:在许多情况下,贸易政策保护的恰恰都是少数人•研究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家提出了集体行动的(collectiveaction)的理论,认为一种政策是否被政府采纳并不在于受益或受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是否有效•原因解释举例:对苹果征税“搭便车的人”(freerider)越多,积极参与的人反而少,意见也不容易统一,集体行动的效率低,而人少却更容易组织得好决定利益集团集体行动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集团中个人利益的大小3.竞选贡献或政治贡献•在民主选举政府的国家里,贸易政策的制定还要受到各执政党支持者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个政党都代表一些特殊集团的利益,而这些利益集团也在竞选中积极支持能考虑他们利益的政党•关于贸易政策决定中的政治贡献因素,经济学家麦基(Magee)、布罗克(Brock)和杨(Young)于1989年建立了一个“竞选贡献”模型•格鲁斯曼和海尔普曼,在1994年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建立了“政治贡献”模型。明确地提出了政治因素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格罗斯曼—海尔普曼模型还可以用来解释非民主选举国家中的贸易保护现象•六、贸易自由化的深化•(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世界贸易组织取代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2.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作用在加大•(二)地区经贸集团主动推行贸易自由化•(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转型国家也主动推行贸易自由化措施思考•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和目的是什么?•2.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简述保护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的理论依据。•4.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本文标题:第九章对外贸易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