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重商主义德国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中心-外围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第三节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第四节超保护贸易论第五节保护贸易新论第六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时间:15世纪出现,17、18世纪盛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时期的理论观点和流派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际贸易是零和游戏主张国家干预两个阶段1、早期: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rmStafford,1554—1612年)孟克列钦【法国】(1575-1621),法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代表作是《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年,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2、晚期: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Mum,157l一1641年)。重商主义托马斯·孟生平简介托马斯・孟(ThomasMun,1571-1641)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贸易差额论的典型代表。同时,他又是英国的一个大商业资本家,曾任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委员。其主要代表著作有:《论英国东印度贸易:答对这项贸易的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1621)、《1628年东印度公司向国会下院提出的请愿与申述》(1629)、《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在历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马克思曾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被看作是“重商主义的圣经”。后来,凯恩斯非常钦佩重商主义的思想,他的理论主张也被称作新重商主义。早期货币差额论、货币平衡论、重金主义时间: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指导思想是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晚期贸易平衡论、贸易差额论时间: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观点:增加英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反对早期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反对英国居民消费英国能生产的外国产品。主张发展加工工业和转口贸易。理论思想财富观贸易差额论认为顺差是增加金银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时时遵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政策主张严格管制金银货币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限制进口促进出口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简评1、重商主义的优点历史上有进步意义对后来国家的影响重商主义的理论缺陷财富来源于生产领域金银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际贸易不是零和游戏国家不应干预经济第二节幼稚工业保护论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10元美钞上印有亚历山大的头像汉密尔顿小传(1757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他是财经专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他就是因政党恶斗导致决斗而丧失生命的知名政治人物。汉密尔顿的战绩和政绩都非常显赫,作为华盛顿的侍从武官,他对独立战争的贡献巨大,其中最著名的是1781年的约克镇战役;他是《联邦党人文集》最主要的执笔者;在华盛顿任总统时,他作为财政部长(1789-1795)政绩非凡,并创建了美联储的前身――合众国第一银行(theFirstBankoftheUnitedStates);作为联邦党人的首领,他为美国两党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等。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公元1757—1804年)是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他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极力主张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于1791年向国会提交《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阐述了保护制造业的必要性。该报告被视为保护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主要观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其产品根本无法同英、法等国家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应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帮助新建立起来的工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效:1789年通过美国第一个关税法案。此后,1816年、1824年、1828年、1832年又分别颁布了关税法案,一再提高关税率。1900年美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居第二政策主张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极为紧缺的原料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为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限制改良机器输出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李斯特小传李斯特(1789~1846),德国经济学家,保护贸易论倡导者。生于南德符腾堡州卢林根据镇的一个鞋匠家庭。高中毕业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任下级官吏。后提升为该州(当时称邦)会计监察官。曾任蒂宾根(Tubingen)大学行政学教授。因鼓吹德国统一,废除多邦关卡,不容于当局,被迫辞职。后主持德国工商同盟工作,被选为符腾堡州议会议员。因提出改革方案受迫害,被判处10个月监禁。1825年赴美,任当地德文报纸主笔,在宾夕法尼亚工业促进协会会刊汇集成书出版,即《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1830年入美籍,曾任美驻莱比锡、汉堡领事。后在德国继续致力于振兴国家的事业。1834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关税同盟成立,在封建势力控制下,依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李斯特已无法进行政策活动,特赴巴黎从事写作,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1846年赴英,鼓吹保护贸易。因病返德,生活潦倒,身心憔悴,雪夜开枪自杀。时1846年11月30日,年57岁。主要内容(一)批评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古典学派的根本缺点是推行所谓的“世界主义”,而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强调了各国追求当前的最大利益,却没有考虑各国和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古典学派片面夸大了自由竞争的作用,否定了国家干预经济过程的积极作用。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不是目的。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二)李斯特理论的核心——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为了使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国家必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生产力来源于“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两大因素工业的作用比农业的作用要大得多(三)经济发展阶段论以部门经济为标准,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四)保护贸易政策的具体内容保护的目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的重点1、农业不需要保护2、没有强有力竞争者时,幼稚工业也不需要保护3、幼稚而有发展前途的工业,建立时需要大量投资而且生产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业才需要保护保护的手段递增关税保护的程度保护的期限最多30年理论简评1、积极意义:1、对德国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对发展中国家外贸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3、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特殊规律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生产力论中包括非物质因素,是西方经济理论的一大创新1.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太片面;2.过分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有益于生产力的发展2、缺陷第三节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一、关于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1.成本差距标准约翰·穆勒:保护是手段,目的在于该产业在撤销保护后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独立发展巴斯塔布尔:保护的收益要超过保护的成本肯普:穆勒、巴斯塔布尔选择准则只有先行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具有外部经济效应时,保护才是正当的。穆勒标准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时,其平均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如果听任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因亏损而得不到发展。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该产业就能发展壮大,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平均成本得以降低,使该产业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获得利润,这样的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持。巴斯塔布尔标准该标准引进了经济分析中的现值概念,认为被保护的产业不仅要具有潜在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它在未来所获利的现值一定要大于保护它时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果这一条件不能满足,就不能被列入幼稚产业。经过保护发展起来后所可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是否超过保护期间发生的损失的贴现值。肯普标准P(成本)dd’wQw’dtt’T(时间)肯普标准的图解2.小岛清标准(1)所保护的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对潜在资源的利用。创造出利用潜在资源的国内外市场,从而带动经济增长。(2)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动态变化。一国的要素禀赋比率是动态的、变化的。如果资本积累率超过劳动力增加率,资本与劳动的比率就会转变。如果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幼稚产业,那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就有利于国民结构的动态转变。(3)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如果一种幼稚产业经过保护后,能迅速实现技术进步,使单位产品的对要素消耗利用率大大提高,或者获得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都会提高要素利用率,从而能在既定的资源下维持其产量的增长,该产业就能实现自给甚至出口。第三节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二、关于保护手段的选择关税限制特效法则生产补贴实践中的做法第三节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论据属于经济方面的观点保护就业论维护公平竞争论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论改善贸易条件论改善国际收支论利润转移论纠正市场失灵论增加政府收入第四节超保护贸易论凯恩斯小传(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4岁主修数学,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1906年入选印度事务部。1908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一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同年6月,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平,辞去和会代表职务,复归剑桥大学任教。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返回英国不久,因心脏病突发于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凯恩斯的贸易思想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凯恩斯的贸易思想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凯恩斯一反常态,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超保护贸易论的产生背景超保护贸易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2)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相继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改变为奉行保护政策,强化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改变了立场,进而赞同超保护贸易政策,并积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超保护贸易论的特点(1)保护对象,从落后国家的幼稚工业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夕阳工业(2)保护的目的,从培育企业竞争力转向市场的垄断,争取贸易顺差,解决工人失业。(3)保护的性质,从防御性保护到进攻性保护(4)保护的措施,从关税壁垒到非关税壁垒超保护贸易论的主要论点(一)对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所说的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包括劳动和资本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使用的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传统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问题时
本文标题: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