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本章结构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单位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内部规模经济丰田总部(名古屋)汉兰达1936年老式轿车丰田总部鸟瞰图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二、假设在H—O(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两国的生产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把可能引起贸易的规模经济因素给漏掉了。在现实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生产,即: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事实上,生产的规模收益可以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平均成本曲线来表示。如图3-4中,平均成本的下降阶段代表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平均成本不变(平坦)阶段代表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ReturntoScale),而平均成本的上升阶段,则代表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ReturntoScale)。图3-4规模收益递增示意图AC收益递增不变收益收益递减0Q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马克斯与斯尔伯斯在《汽车工业》一书中,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反映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效应的“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见图。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表汽车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整车生产规模变化整车单位成本变化0.1—5万辆40%5-10万辆15%10-20万辆20%20-40万辆5%40-100万辆产量每增加10万辆,成本下降及下降幅度变小,直至100万辆最小经济规模200万辆最优生产规模我国共计有117家整车生产企业,汽车企业还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点的,具有最小经济规模的也只有上汽、一汽、东风三个车企。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三、引起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1、专业化分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因市场扩大),专业化分工将加深,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更有效率的设备:大规模生产使更有效率、更专业化的设备的利用成为可能,而这类设备在小规模生产中的运用是不经济的。3、投入物的单位成本降低:大规模生产使生产者能大规模雇佣生产要素,从而有可能从生产要素供应者那里获得“数量折扣”的利益,降低投入物的单位成本。4、副产品(By-Product)的利用:在某些产业,大规模生产能使在小规模生产情况下作为废弃物的副产品的利用成为可能,从而通过副产品的利用来降低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5、辅助设备的开发: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厂商的大规模生产引起其他厂商开发辅助设备(如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通迅、金融等),从而使大规模生产厂商节约成本,精干生产,提高效率。等等。因此,现实中,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外部规模经济邵东廉桥药材市场“南国药都”,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有800多家药商永州市蓝山县有纺织厂300多家三、引起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假定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商品(X和Y)具有完全相同的生产技术与要素禀赋(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两个国家对两种商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相同的偏好(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但两国在X和Y两种商品生产中具有规模经济。在这种条件下,两国仍然可能发生互利贸易。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减,因此生产可能性区曲线凸向原点,在相同的凸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规模经济)和无差异曲线下,两国的孤立均衡商品价格也是相同(也即PA=PA’)。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新假设排除了资源禀赋差异,相对价格差异,以及比较利益国际分工前,AB两国情况相同,没有相对价格差异,消费点在A,社会无差异曲线为Ⅰ国际分工后,生产点和消费点分离。A、B、E,社会无差异曲线为Ⅱ,社会总福利增加。福利的提高来源于扩大规模后带来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分工细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的交易。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6-1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既使不存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三、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规模经济是引起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在两国要素禀赋、需求偏好、技术等影响贸易的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也可能发生互利的贸易。值得注意的是,规模经济理论虽然解释了为什么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引起互利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但我们无法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来预测贸易模式。此外,如果规模经济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国少数几个企业或一个企业就会占有某种商品的整个市场,从而导致寡头垄断(Oligopoly)或完全垄断(Monopoly)。四、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与外部经济1、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因而又称为内部经济(InternalEconomy)或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EconomyofScale)。2、外部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ofScope)。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累积产量扩大时,该产业各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通常被称为动态的外部经济(DynamicExternalEconomy),该产业随累积产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的平均成本曲线,通常被称为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规模经济是引起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在两国要素禀赋、需求偏好、技术、商品相对价格等影响贸易的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也可能发生互利的贸易。值得注意的是,规模经济理论虽然解释了为什么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引起互利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但我们无法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来预测贸易模式。行业间贸易反映比较优势行业内贸易反应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性规模经济下的分工和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各国在资源、技术、偏好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决定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行业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相对较小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要素流动性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综合作用下的国际贸易“先行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基础。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平均成本取决于累积的产出,所以先行者往往具有现实的成本优势。后发国家即便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由于累积产出较少,平均成本较高,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需要后发国政府在初期实施保护。外部规模经济与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导致福利下降。暂时的保护,可以增进福利。外部规模经济与保护主义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和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模型和寡头模型OAB图6-4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24允许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product)存在,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的消费商品种类越多越好;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一、垄断竞争市场特征25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假设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26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R=MC。•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图6-527新厂商的进入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即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二是原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即其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新厂商的进入最终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这时市场结构达到均衡,市场中厂商数目随之确定下来。28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或差异产品数目)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如果市场规模越大,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n)就会越多;其次,厂商数目越多,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由于所有厂商的条件均完全相同,所以均衡时,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若用M表示整个市场规模,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为:q=M/n。新厂商的进入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291234100200300400500公司数(N)0P,AC(美元)PCC’曲线P显示出产业中的公司数量和产品价格的关系,其向下倾斜表示产业中公司的数量越多,产品的价格就越便宜,因为产业内有更多的公司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曲线C表示一定产出水平时产业内公司数和平均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其向上倾斜,表示N越大,AC就越大,因为当更多的公司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时,每个公司的产量所占比例将减小,因而每个公司平均生产成本会增加。曲线P与曲线C的交点E是均衡点,此时P=AC=3美元,N=300公司。贸易发生时,由于市场规模或总的销售量的增加将增加每个公司的销售量,从而每个公司的平均生产成本将下降,导致曲线C下移至C’,并确定了新的均衡点E’,此时P=2美元,N=400家。EE’如图:通过扩大贸易,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各国的公司可以集中生产较小范围的产品,从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这样尽管国家的资源禀赋情况和技术相等,仍会有互利贸易发生,各国的消费者将从更低的商品价格和更大范围的商品中受益。产业内贸易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垄断竞争与产业内贸易)30假设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同质的,则按赫-俄理论,A国将出口商品X而进口商品Y,而B国则相反。这就是产业间贸易,只反映了两国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如果商品X和商品Y都有不同的种类(即X和Y均为差别产品),A国仍是商品X的净出口者(这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同时它还需要进口某些其他各类的X,并出口某些各类的商品Y(这是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同样,B国也会有与A国类似贸易的发生。因此,当产品是同质的时候,只有产业间
本文标题: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