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对外贸易体制是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体制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形成第一阶段(1950~1957年):国家统制,外贸集中。第二阶段(1958~1978年):高度集中,统一经营。•这种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体制的主要内容(1)在对外经营体制方面:实现国家外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专业总公司及所属口岸分公司),其他任何机构或企业无权经营对外贸易业务;(2)在对内经营体制方面:实行严格的出口收购制和进口拨付制;(3)在管理体制方面:行政命令成为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手段。(4)在计划体制方面:实现单一的直接计划管理体制;(5)在财务体制方面:统收统支,统负盈亏(6)在外汇处理方面:出口创汇统一上缴国家;进口用汇统一拨付。三、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发挥过积极作用: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需要。3、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捍卫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独立。三、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第二节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内容与进程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框架与基本运行原则的结合,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所有制关系、经济决策系统和资源配置方式。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成为中国的“改革”与“开放”的交会点。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与中国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密不可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1979~1993年,针对原有体制的弊端,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改革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7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988~1990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991~1993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时期改革具体举措1979-1987年1.下放外贸经营权(打破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2.下放出口商品经营权;3.开展工贸结合试点(工业企业与外贸企业结合);4.建立海外贸易机构;5.实行政企分开;6.简化外贸计划内容;7.改革外贸财务体制(1987年起,实行出口奖励办法)8.外贸专业公司试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时期改革具体举措1988-1990年1.全面推行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2.对三个行业(轻工业品、工艺品、服装行业)的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试点改革;3.深化改革对外贸易机构、进口经营体制、出口经营体制、对外贸易管理体制;4.设立进出口商品行业协会。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时期改革具体举措1991-1993年1.取消出口贸易的财政补贴,建立自负盈亏机制;2.改变外汇留成比例(统一比例留成),加强出口收汇管理;3.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三、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期间(1991-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内容改革具体举措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1.强化经济调控手段;(1)改革汇率制度,取消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2)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3)改革所得税制(33%),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4)实行有利于出口的信贷政策。2.加强立法手段,完善外贸立法;3.改革行政手段。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内容改革具体举措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国有外贸企业逐步改组为规范化的公司;3.转换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1.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在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的协调、咨询、指导的服务功能;2.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四、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成效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密切产销关系4、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5、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杠杆对外贸的调控作用6、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第三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WTO的实质,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逐步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最终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其管辖范围已经延伸到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但在WTO的运行中,大国操纵现象仍十分严重。我国于1986年7月提出“复关”申请,并于2001年12月11日成功“入世”。需要按WTO规则要求及我国国情,对外贸体制作进一步的规范和调整。一、中国“入世”的主要承诺在“入世”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约束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由以往的“政策性”自主开放,转变为适应WTO要求的“制度性”开放,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及经济法规要逐步符合WTO的一般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对中国“入世”后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规定。中国“入世”的主要承诺:1)遵守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2)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3)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4)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①承诺入世后三年内,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审批制,实行备案登记制;②这种贸易权仅指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权,不包括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权利。中国“入世”的主要承诺:5)降低关税壁垒(2005年,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0%左右);6)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2005年1月1日前,取消对400多项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包括配额、许可证、机电产品特定招标);7)不再实行出口补贴;8)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中国“入世”的主要承诺:9)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10)接受特殊保障措施;入世后的12年内,中国产品出口至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的领土时,若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其他成员国生产者造成威胁或市场扰乱,可以仅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中国“入世”的主要承诺:11)反倾销反补贴条款;①有的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的倾销产品采取特殊的程序,该程序在中国入世之后维持15年。②在针对反倾销案计算可比价格时,如果中国企业能明确证明该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可以该产品国内价格为依据,否则,以替代价格为可比价格。12)关于服务业与知识产权保护。二、中国“入世”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入世”以来,中国较好地履行了相关承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动力。1)货物贸易——市场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①平均关税水平由入世前的15.3%降到2010年的9.8%。二、中国“入世”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②入世议定书附件3中承诺取消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非关税壁垒,于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完毕;③自2004年7月1日起,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实行备案登记制。二、中国“入世”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2)服务贸易——按照承诺时间表渐次开放;注:在按WTO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占62.5%,已接近发达成员平均水平并远高于发展中成员平均水平。二、中国“入世”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3)法律体系——政策透明度大大提高;①设立“中国政府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咨询局”,提供有关中国贸易政策的信息;②公众可以通过《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获悉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二、中国“入世”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4)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水平显著提高。①截至2010年底,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制定4部专门法律,颁布19部行政法规,知识产权国内立法已经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②中国全面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等多边条约义务。三、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因此,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成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内容。“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快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依法规范行政,改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1、我国政府商务机构存在的主要不足1)职能以“管”为主;2)机构分散,组织庞大;3)缺乏服务观念和服务产品;4)外向型的职能不强。2、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措施1)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弱化行政性管理手段;2)依法行政;3)丰富和强化贸易促进的服务职能;4)建立市场化的优秀公务员队伍。(二)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1)深化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2)实行功能性分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贸易经营格局;3)累积品牌资产,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4)完善分配制度,留住和吸引人才。(三)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同样需要各种社会服务,如财务、会计、审计和法律事务等。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既为政府分忧解难,也显得更为公开、公平和公正。还需要通过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非政府机构,去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保护企业和行业的利益,避免产业损害。政府需要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拓展练习1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是什么?说明中国入世后履行入世承诺的情况。
本文标题: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