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组成员:徐如意张新亚张阳唐娟顾菲温秋扬陈玲徐坤鹏刘云温万莹自由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英国实行此项政策达60年之久,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战以后,尽管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明文规定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但世界大部分国家一直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以保护本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当它们累积足够财富以确保可从自由贸易时,便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便曾推行保护性的工业政策,当英国在经济上拥有领先地位,便开始支持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的理论及代表人物:1、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以及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为发展主线。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他是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就是亚当斯密,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在他的自由贸易理论中着重强调只有遵循自由贸易论等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才能让世界实现持久的共同繁荣。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的商品成本不同,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成本会降低,劳动和资本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需要自由贸易的国际市场。因此,他认为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选择。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9年他曾被选为下院议员,极力主张议会改革,鼓吹自由贸易。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他的代表原则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这种原则的建立必须打破国际贸易界限,实行自由贸易。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成为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他是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是大卫李嘉图的学生,他的著名理论是相互需求理论,也就是各国之间存在着相互需求,这也就是说他提倡国际间自由贸易,这样才能各国自己的需求。2.现代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以及其后提出的与生产要素禀赋说相背离现象的里昂惕夫之谜为发展主线。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他们创立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的要素禀赋是有差异的,要素的禀赋状况影响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一国只有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才能获得贸易利益并增加整个社会福利。要素禀赋论是以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利益理论。里昂惕夫之谜: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即要素充裕度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一由里昂惕夫发现的赫一俄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使美欧国际贸易学术界大为震惊,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悖论。3.二战以后自由贸易理论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根据其成因可以分成两大群:第一群是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而产生的,被称为新要素贸易论;第二群是为解释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而产生的,可称之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保护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之后经历了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1841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认为李嘉图的理论虽然合适一时,但将导致德国永远只能为英国伐木和牧羊。落后国家必须采取贸易保护的政策以发展本国工业,直至工业化完成后方可奉行自由贸易。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20世纪的日本、韩国,他们都在保护贸易的庇护下成长为世界强国。1.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多寡反应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那么怎样尽可能多的获取金银货币呢?他们又认为,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发展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坦福德等,主张强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绝对禁止贵金属的输出,认为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贵金属,可以在贱买贵卖中获取财富。(2)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为英国的托马斯.孟,其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出。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不反对对外贸易,不但主张多卖,还主张多买,以扩大对外贸易,但有一个底线必须守住,即一定要保持贸易顺差,以使金银的净流入成为可能。2、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国家经济学、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李斯特认为,由于英国已进入农工商业时期,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正确的,但绝不能否认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至于德国,由于它还处在农工业时期,所以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他承认当时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但认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由于当初政府的扶植政策所造成的。德国正处于类似英国发展初期的状况,应实行在国家干预下的保护贸易政策。李斯特主张通过保护关税政策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他认为,工业发展以后,农业自然跟着发展。因此,他提出的保护对象有几个条件:①幼稚工业才需保护。②在被保护的工业得到发展,其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需再保护,或者被保护工业在适当时期(如30年)内还不能扶植起来时,也就不需再保护。③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④农业不需要保护。3、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它试图把对外贸易和就业理论联系起来。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彻底改变了他的立场,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他认为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确实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超保护贸易主要观点:(一)鼓吹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假定国内是充分就业的,国家间贸易以出口抵偿进口,进出口能够平衡。偶尔出现差额,也会由于黄金的移动和由此产生的和和由此产生的物价变动而得到调整,进出口复为于平衡。凯恩斯主义认为,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已经过时了。首先,是他们的理论前提条件,即充分就业事实上并不存在,现实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失业现象。其次,传统理论只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来证明贸易顺差、逆差的最终均衡过程,忽视了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这是不对的。(二)鼓吹贸易顺差有益,贸易逆差有害:凯恩斯主义认为,总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国内投资额由“资本边际收益“和利息率决定,国外投资量则又贸易顺差大小决定,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也可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这有利于国内危机的缓和与扩大就业率。贸易逆差会造成黄金外流,使物价下降,招致国内经济趋于萧条和增加失业人数。结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大事业。动物保护案海龟是被70年代《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最高级别保护的濒危珍稀动物。以往,海洋拖网捕虾作业中对海龟的误杀是这一珍稀动物生存的最大威胁。为了保护珍稀的海龟,美国国会在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案》中将各种占有、加工、加害海洋拖网捕虾所误害的海龟视为非法。1989年美国在这一法案的修正中又增加了推动其他国家使用既能够提升海虾捕获量,又能使误入捕虾网的海龟得以逃生(逃生率97%)的海龟排离器(TED)的条款(609条款)。该条款的含义是,推动其他国家使用TED提高海龟的保护程度。在一定的海域内,如果某国的捕虾网上没有使用海龟排离器,或没有达到美国保护海龟的标准,美国将禁止从该国进口捕获的野生虾及虾类制品。1996年美国又将这一禁止扩大到一切国家,由此引发了贸易争议,20多个国家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或作为第三方介入。申诉方认为,美国立法保护海龟值得肯定、支持,但若其他国家没有类似立法,美国便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捕获的野生虾类产品,属于国内法律域外适用的单边行为,危害了多边自由贸易的原则,并给其他国家造成了损失。
本文标题:自由和保护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