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贸易自由化教学要点国际贸易的含义、分类、发展历程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及主要趋向国际贸易基本理论GATT、WTO与中国外贸第一节当代国际贸易概述一、当代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从一国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从世界的角度看,又被称为世界贸易(WorldTrade)或全球贸易(GlobalTrade)。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当代国际贸易的分类1、货物贸易。亦称有形贸易。是指贸易双方交易的商品是具体的、有形的实物商品。2、服务(或劳务)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行业分为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和其他。3、技术贸易。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2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二是作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的国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的产生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社会处于自然分工状态,部落里平均分配,既没剩余产品和交换,也不存在阶级分化和国家。这处于国际贸易的零起点。原始社会后期开始的三次社会大分工,逐步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少量剩余,部落之间开始了偶尔的物物交换。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由此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第三次导致了商业和商人的出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产生了货币,这又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流通。生产力不断进步,私有财产制度开始形成。商品流通超出了国界,产生了最初的国际贸易。(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产生于奴隶社会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这个时期商品经济虽有所发展,但规模和范围有限,国际贸易发展注定是缓慢的。1、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中海沿岸的各奴隶制城邦国家之间就已经开展了各自的对外贸易。贸易品主要是奴隶和奢侈品,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一地区频繁的贸易往来为资本主义诞生打下了历史伏笔。这时的国际贸易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进步。2、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与奴隶社会相比,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在封建社会都有了明显的扩张。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中心仍然在地中海沿岸11世纪后,贸易中心转移到意大利,国际贸易的商品仍然是以奢侈品为主。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从西汉到明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此后出现停滞和倒退。封建时期的对外贸易,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补充,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并无实质影响。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有了质的飞跃,表现在迅速扩张的贸易规模和范围上,使其真正具有了世界的性质。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并成为维持着以生产方式的必要条件。两点原因:第一,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商品流通是这一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内在要求;第二,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使每一个加入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而存在。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18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时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为国际贸易的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地理大发现和国际分工萌芽的产生,使国际贸易在其物质基础上迅速扩张,并推动了资本主义上产方式的诞生。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使西欧各国的商业地图遽然扩大,各大洲连接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规模也随之急剧增加。为了争夺有力的贸易条件。西欧各国展开激烈竞争,海上霸权由最初的西班牙、葡萄牙转到荷兰并最终落入英国手里。贸易品除传统的奢侈品外,工业原料和食品比重增加。贩卖黑奴也是重要内容。出现了由政府授权并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垄断贸易公司。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上升、发展并确定统治地位的时期。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国际贸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表现在:首先,贸易量增幅很快,超过了同期世界生产增长速度,但国际贸易被少数国家垄断。其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贸易的奢侈品所占份额已经下降,而以纺织品、钢铁、机器为代表的工业品和以煤炭、棉花、粮食为代表的原料等大宗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占主流。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私人经营的贸易公司取代了政府特许的对外贸易垄断企业。与贸易有关的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当时的英国经济史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还就英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巅峰地位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写:“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到1860年,英国成为当时主要的贸易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品出口国和服务出口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原材料进口国,英国吸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约30%的出口。世界上60%以上的贸易是用英镑记账。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垄断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这一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超保护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国际贸易的绝对量仍有较大增长,但增长速度却有所下降。二是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仍占大半比重,橡胶、石油等产品比重上升。制成品中,纺织轻工产品比重下降,机械产品、金属制品和化工产品比重上升。三是垄断组织瓜分市场并开始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有力手段。(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阶段(二战结束——1973年)2、国际贸易的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1990年)3、国际贸易的恢复性增长阶段(1990——现在)第二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趋势一、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一)国际贸易高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度报告》指出,1990—2000年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8%,而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3%。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而且也超过了历史上国际贸易增长最快的19世纪“黄金时代”的1860-1870年间的增长速度。1950年至2007年,全球贸易量从579亿美元上升至171705亿美元,增长了296倍,这是人类历史上国际贸易增长最快的阶段。2009年3月WTO世贸组织发布了其成立62年来对国际贸易最为悲观的预测,认为2009年国际贸易将下滑约9%,发达国家贸易将下滑约10%,发展中国家贸易将下滑约2-3%。世贸组织统计显示,2008年国际贸易额为15.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008年,德国、中国和美国分列世界前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分别为1.47万亿、1.43万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美国、德国为世界前两大进口国,进口额分别为2.2万亿和1.2万亿美元。有4点原因将导致2009年国际贸易大幅下滑首先,全球各国经济同步下滑,消费需求大幅萎缩;其次,进出口在各国经济中被重复统计,使得国际贸易变动幅度高于全球经济变动幅度;再次,贸易融资日益困难,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最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行统计显示20国集团中已有17国违反了自由贸易承诺。(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与战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仍然居于支配地位。早期美国外贸一枝独秀,当今则是美、日、欧三足鼎立,中国也成为重要的一个。战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内贸易的急剧增长。2006年中国贸易出口总量排在德国、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据海关初步统计,2007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17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顺差2622亿美元。在2006年以前的五年里,中国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4.6%,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5%,进口年均增长24%,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也迅速由第六名上升到目前的第三名。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2007年中国贸易增长显著,创下连续6年增长超过20%的纪录。2007年中国出口增长25.7%,达到1.2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Source:UN2008-20092008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仍保持了17.8%的增速。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大,按照不变价计算,2002-2008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度为1.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3.4%,对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8%。出口总值第1位,进口总值第2位。。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贸易平衡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欧盟3640.92362.91278.01084.9美国2982.62208.2774.41433.8日本2288.5979.11309.4-330.3东盟2130.11063.01067.1-4.1香港1749.51662.487.11575.3韩国1562.3536.81025.5-488.7台湾1062.3205.1857.2-652.1澳大利亚600.8206.4394.4-188.0印度433.8296.7137.1159.6巴西424.0141.2282.8-141.62009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资料但是,贸易大国并非就是贸易强国。中国外贸大而不强的尴尬,体现在外贸顺差主要依靠加工贸易而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外资企业而非本土企业的自主营销,同时也体现在国际市场定价权和国际贸易话语权方面的无力。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收入效应。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2%(图1),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在2000-2003年相当于当年损失1-1.2%的GDP(图2)。哈继铭,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从实物商品看,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异军突起。技术贸易迅速发展。(四)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到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在2004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3%。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排在世界前100位的最大经济体中(企业根据销售额、国家根据GDP),47个是国家,53个是跨国公司。(五)贸易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经济正在从以贸易为主
本文标题:贸易自由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1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