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道路、绿化景观及工程设施的详细规划设计
第七章道路、绿化景观及工程设施的详细规划设计对城市局部地段而言,建筑工程作为主体的话,其他工程就是配套工程。一般配套设施就是指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对城市住区而言同样如此,主要有道路、绿化与景观设置、水、能源、通信、环卫、防灾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要求;还存在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的问题。需求指城市居民的需要,市场需求;可能指供给,它包含着经济发展的规模、程度,技术的可能和生态的要求等众多的综合性问题。一、道路系统规划布置与设计道路系统规划也是道路用地规划。是详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任何用地之间的联系都离不开道路系统的联系,联系即交通,交通还有不同方式的问题。道路用地为线性特征,它对区域内的其他用地功能组织影响非常大。在住区规划中,住区的住宅及各用地都是由道路用地串联起来的。因此,道路系统的规划结构直接影响住区的布局结构。城市住区的道路系统相对城市的道路系统要简单得多。主要是在量上和复杂程度上。但同样是不可轻视的,住区的道路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1、道路的功能(1)满足用地内日常活动的交通出行。这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交通量最大的功能。如城市住区,居民的日常交通活动主要为上、下班、就学、购物、闲暇活动等。从我国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来看,我们的居民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随着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私人小汽车和摩托有较大发展,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这将给居住区内部道路交通的组织带来复杂性。(2)满足市政公用车辆的通行要求。这些车辆主要有清运垃圾车,清运粪便车,邮件递送车,消防车等。(3)满足用地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单位的货物运输需要。(4)满足用地内各种地下管线铺设的要求,尤其是功能复杂的城市地段和城市住区。一般所有管线均从地下经过,从而保证环境的干净和整洁。(5)组织良好的用地内的景观。通过道路的引导,可以使人们欣赏到区内的建筑景观和面貌,道路是序列空间的引导线。2、道路的分级不同功能用地内的道路分级由交通量、交通方式、交通特征等因素确定。根据道路的功能要求和居住区的规模大小,居住区的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至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概念:道路红线是用于区分道路用地和其它用地的界线。)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或6-8)米,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第三级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或5)米。第四级宅前(宅后)小路即通向各户或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以前1.5-2.0米即可,现考虑方便汽车的交通。)第四级道路是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它的用地一般是包含在住宅用地之中。(二)居住区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重点学习)1、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居住区内的道路应根据功能进行分级,并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小区。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并且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若出口较多,可以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的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4、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个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6、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12米。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的布置有机地结合,组织良好的居住区景观。(三)居住区道路的布置形式和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形式1、布置形式所谓布置形式,是根据道路结构的平面特征予以分类。这些形式的运用必须与用地结构相结合,必须符合功能要求。因此,不能片面追求形式。(1)环通式它的特征是内部能够形成环路。并通过几个出口与外部道路相联系。环通式的特殊形式就是网格式。或者内部的环路不止一个。(2)半环式这种形式是以半环与外部道路相联系。半环与半环之间一般没有联系。(3)尽端式这种形式是从外部道路以尽端道路的形式向居住区内部联系。尽端路之间没有联系。因此,这种道路有死胡同的感觉,对一些居民会感到不习惯。(半环式和尽端式的布置形式,对于组织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较为有利。)(4)混合式这是将以上三种形式结合使用的形式。2、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形式(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系统由车行和人行二套独立的道路系统所组成,交叉处都设立交。1928年美国纽约附近的“雷特邦”小镇首次采用。又称“雷特邦系统”。显然,这一形式适宜小汽车较多的居住区。(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居住区内部一般没有私人小汽车或很少的情况下,适宜采用此种形式。我国目前大多的居住区一般都采用此种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这种形式是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另外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内各级公共服务中心或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但步行道和车行道的交叉处不采用立交。相对建设投资较少。(四)居住区道路规划的经济性在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如何缩短单位面积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道路的经济性一般用道路线密度和道路面积密度来表示。道路线密度道路长度/公顷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公顷(或%表示)(五)居住区道路规划的一般技术要求1、道路平曲线和路口转弯半径(1)折角大于3度设平曲线半径一般为150-200米,最小25-50米。(2)转弯半径:居住区与区及以上的道路相交R=10-15米;居住区与小区道路相交R=9-10米;小区与小区道路相交R=6米;以下等级道路相交(R=3-5左右)2、道路纵横坡度(1)道路纵横坡与路面材料、气候特点和行车性能密切相关;(2)我国自行车多为特点,最大纵坡以自行车为依据,一般不超过3%(必须看坡长条件而定),人行道纵坡超过8%时可设踏步;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0.3-0.5%(3)横坡主要为排水需要而设,当车行道路面纵坡在1%以下时,用最大横坡。路宽6米以上用两面坡,4米以下用单坡,人行道横坡为1-2%,坡向车道。(4)停车场和回车场的技术要求(略)(5)道路横断面四种形式:(俗称)一块板,居住区常用。二块板,居住区常用。三块板,城市道路常用。四块板,城市道路常用。(六)规划实例分析深圳白沙岭居住区规划:1、规划条件:城市开发时,在四边道路上留下六个道路接口,下面的管线可以接入。但所留位置对称,对形成内部变化的道路不利。规划用地的北面为笋岗路,南为红荔路,东为上步路、西为华强路。整个居住区用地有一定的坡度,其中东南地形已被推平,西北尚有一个小高坡。居住区地形为矩形,东西长为950米,南北宽为700米。总用地面积为66.5公顷。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沿四周设30-50米绿化带,则实际用地越为50公顷。居住区北面为规划的体育中心,东北为工业区,居住区南和西南也是工业区。2、规划要求居住人口3.8-4.0万人。平均每户建筑面积80平方米。规划总户数8500户。住宅总建筑面积67万。住宅平均层数18.9层。居住建筑容积率3.16。3、规划构思住宅建筑主要由曲板式高层组成,即由正、反弧和基本单元构成,层数为10-18层,形成两头逐步跌落,并采用跃层和跃廊的形式,规划曲板式住宅共15幢,在用地的中心规划建14幢24-30层塔式高层住宅。曲板式住宅围绕塔式住宅布置,形似花瓣。构思关键在于道路系统的规划。根据所留道路接口的位置;上下班的主要人流活动方向;地形特点;和主导风向的要求,规划居住区内部道路为菱形对称的形式。这一道路结构,似乎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但他完全符合规划的功能要求,并不是单纯追求形式,这样的形式也可以避免外部交通穿越居住区内部。根据深圳可能发展私人小汽车,规划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在道路和住宅形式基本肯定的情况下,规划在塔式住宅的中心设大草坪和人工湖,建居住区公园并将板式高层住宅的底层架空,增强绿化空间的渗透,形成良好的景观。规划沿东侧道路建行政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在沿西侧道路南端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两个中心通过绿化步行道联系。4、规划图其他实例:二、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城市和居住区而言,绿化多多益善。但显然不可能,绿化用地与城市用地的关系,显然有一个比例的关系,在一定的居住密度下,有一定的绿化环境与之协调,才能构成一个良好的居住区。(一)绿化的功能1、丰富生活居住生活不仅需要室内空间的活动,同样也需要室外空间的活动。如:早晨的锻炼健身,儿童游戏等。这些活动的最好场所就是室外的绿化空间。因此,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植物在光化合作用下,产生氧气。氧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而在绿化空间中活动,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供给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据专家研究人的耗氧量约为0.75公升/人·日。反言之,如果没有室外的活动,人们的生活就会变成单调得多,或者,没有绿化的陪伴,就会缺乏生气。因此,绿化的第一功能就是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2、改善小气候由于绿化植物是有生命的,绿化可以改善小气候。如,在炎热的夏天,有绿荫的道路和没有绿荫的道路温度相差很大。据专家测定,绿荫下比没有绿荫的道路至少低7-8度,辐射热被吸收30%,对防暑降温的效果非常明显。绿色植物蓄水保土的功能非常重要。这一点虽然与城市直接关系不大,但确有影响。我国每年讯期的水灾,可以说都与森林被破坏有关;沙漠化的扩大,也与绿色植被被破坏有关。等等。绿色植物具有明显改善小气候的作用。3、保护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的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而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净化空气,吸附大气中的粉尘;有些植物还有杀菌的作用;植物具有防风沙的作用和阻挡噪声的作用,因此,一般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防护绿化带,其目的就是如此。但有专家研究说:植物(绿化带)要在很宽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阻挡噪声,但这一作用还是肯定的。很多有国外生活经验的人经常说,在国外可以很长实时间不用擦皮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外城市要求不露土,除硬质地面外,其余土地均被绿色覆盖,从而使空气净化。4、美化环境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方法。由于植物除了基本的绿色外,还有植物中的花卉具有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将环境点缀得更加丰富多采,植物的颜色不同于其它的颜色,更具有自然性。另外,根据专家的研究,绿色对人的视觉有很大的好处,居住区中广泛的绿色会使人们感受到更多的自然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运用花坛,盆景,姿态别致的树木等来造景等,都是这样的道理。5、安全作用绿化的安全作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发挥疏散、隔离和备用通道等作用。如:疏密有致的绿化布置,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有效地阻挡火势蔓延;绿化带可以作为救火的临时通道;草坪可以作为地震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场地等。从更高的层次而言,保护了环境就是为人类提供了安全的保证。因此,安全作用是确实存在的。(二)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和标准1、绿地系统的组成(1)公共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林荫道,居住组团的小块绿地等。换言之,公共绿地是居民人人都有权利使用的绿化用地,它区别于专用绿地。(2)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专用绿地是指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机构、医院
本文标题:道路、绿化景观及工程设施的详细规划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