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病根
1/13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病根【超星讲座】邓晓芒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病根一般只谈病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教育体制---病灶,官本位的体制。病根是传统文化心理模式:忠孝立国。病灶:只谋饭碗,很少人考虑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中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人想要把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今天已完全失去了目标。完全不考虑这个问题,从大学到中小学到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把孩子往高考的独木桥上赶。从小受到的教育两点:·服从,无条件的服从地位比自己高、权利比自己大的人,哪怕是小小的班长、组长,从服从官到要努力当官——官本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一心想自己将来要当更大的官;·潜规则,从小就培养孩子要懂得潜规则。当然也教一些明规则如不要随地吐痰等等,但真正通过教育使学生得到的是明规则是可以违反的,明规则摆在那里,可以说假话、大话、空话,可以做缺德的事、违法的事,可以没有任何底线。而潜规则不能违反,即听话听音,要善于体会明规则底下的言外之意。冠冕堂皇的道德伦理、八荣八耻、····不够,还要从中体会到潜规则的含义。这是我们从小受到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例如大学教学评估,面对检察大员,为2/13了维护名誉弄虚作假。这是一种训练。怎样当官?服从、遵循潜规则(潜规则不可违背)。冠军周扬先感谢父母,政协委员批评体育总局忽视了“德育培养”,父母也检讨周扬年纪小不懂事,下一次教育他先“感谢国家”。果然,后来面对采访周扬就被成熟了,懂得了说假话、套话。大家都感到恶心。中国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教育的。中国教育的内容,就是用一切的方式包括假话、套话和欺骗的方式来使人服从,服从潜规则,明规则可以不顾。这就是官本位的来历。服从地位高的人,有权的人。表现在教育方式上,种种弊端,教育的大跃进、大学的扩招、高收费、学校体制的衙门化、行政主导下的市场化、教育腐败、学术腐败,都出自于官本位。只要有了权,什么事情都办得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要文凭有文凭,要论文有论文,要素质有素质,唯独要学术要思想,没本事。大家都看到官本位,深恶痛绝,认为是教育领域的巨大毒瘤。但是,究竟是官本位导致了教育腐败,还是腐朽的教育理念导致了官本位?我们今天的官本位与一般的官本位不同,是一种特种的官师合一(史称君师合一)的官本位。只要是一把手,就是教育者。出了问题,是领导没有教育好下属。(韩非子“以吏为师”,孔子“以师为吏”(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柏拉图哲学王)。3/13教育的真正病根,出自以“忠孝立国”为目标的官方教育理念。这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整个政治体制问题。忠孝是为了当官,治国平天下。因此教育理念的变革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这种官师合一的教育理念不改,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希望。今天的改革唯独教育改革难以推进,原因就在这里。第二讲在中国自古以来教育就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一个人有教养就是有“家教”。有家教的人是善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的,是家庭、社会、家庭与社会的纽带,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有家教的人到社会上是受人欢迎的,所以又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教,从孝从文,“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育是倒写的“子”字。“育,养子使作善也”(同上)。可见,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核心是“孝”,是家庭中垂直式的训育。社会的教育,。基本教材是孝经。教即孝,孝也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孝经就是教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孝经讲明了其中的道理:“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圣人因言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4/13孝可转移为忠,忠是更高的孝,家里服从惯了,到社会上就习惯性地服从、顺从,奴性,不需威吓,也不需要武力强制。而孝根植于人的自然本性:“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弃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同上)因此,圣人因性施教,放大为政治制度。《孟子尽心上》:“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中国的政治体制理论上是建立在“民心”之上的。老百姓拥护才有合法性。但如何得民心?要靠善教--如何善教?要教民成孝,然后由孝而忠,忠上、忠君。忠就是大孝,以孝顺的心态来事君,把君王看作伟大的父亲。文革跳忠字舞,唱“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就是传统的。文革没有把一切传统破坏,而是复辟,其潜规则是一场复辟。孝经的博爱其实不博,而是爱有差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两者不可等同。齐家,才能平天下。敬爱其亲人和敬爱他人两者不可得而兼之,也不可等而同之,而是有先后、有礼数的。所以博爱只不过是人人皆有之爱(民莫遗其亲),而不是对所有人的平等之爱。是私爱,不是博爱。于是,每个人的私亲之爱主观上都是要优先于爱他人,但现实中一人之亲与他人之亲之间又总是遇到客观的先后问题,所以即使每个人都5/13讲究孝道,也免不了整个社会陷入各家各户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各为其家、各为其主、一盘散沙。于是需要一个大家长,来摆平小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族长——县官——府官——皇帝。逐级摆平。第三讲中国人的服从不仅仅服从家庭、家长,而且服从大家长,而且“忠”是更大的孝。通过这个过程,孝的教育的意义就由家庭提升到了国家“政教'的层次。所以这个历来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合一的。只有通过大家长式的专制主义,形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家体制,才能在全社会落实“爱有差等”的“博爱”。“和谐”就是有差等的“和”,是不平等的关系,各守其分,不越出自己的名分、地位。所以看起来是温情脉脉的孝道、和谐,其实隐藏着专制主义的必然逻辑。没有官本位的孝、忠,是不能形成大一统的专制政权的。官方和黑社会的道德原则是一致的都是忠与孝。在教育领域,人人都追求成为“学官'”,所谓“学而优则仕”,要成为更高的教育者和大家长(父母官)。只有当了父母官,才有更高的教育资格,光有学问是不行的。在政治领域中,官员治学理所当然,所谓“仕而优则学”,是当然的教育者。这种荒谬的教育体制,在以孝为本、以服从为目的的文化传统中就一点也不荒谬了。这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国家体制的问题、思想传统的问题。中国的官本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性质的官本位,最高的代表就是君本位。古代的君王经常用庭训、廷杖的方式6/13来教育大臣。毛泽东不接受四个伟大,但他说只接受“伟大的导师”,自认为是明君、哲学王。“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周书·泰誓》,儒家又加上“作之亲”,形成“天地君亲师”五伦的伦理架构。“君亲师”意味着教育模式是忠孝为“教”。观点:并不一概反对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孝”的情感教育,但反对把这种教育变成一种固定的外部形式,尤其反对把它视为家庭教育中唯一的或者至上的内容,反对将它拔高为“仁之本”、“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孝”的情感不过一般人性中的同情感、仁爱心的一种表现而已。孝不是“仁之本”,仁反而是“孝之本”。“仁”是人人平等的同情心、博爱之心,并且应该包含由这种平等意识而生的正义感、公平感。这些内容是“孝”所无法包括的。孝是有私心的。以人义、恻隐之心为前提,(四端)其本身是平等的。但与孝是冲突的。如果把道德教育仅仅限于“孝”和由此扩充开来的对权威的服从,那是极其狭隘的。我们更反对把孝变成一种国家关系、政治关系,变成“忠”,那就更不可容忍。从而把国当成家。【例】周扬首先感谢父母是对的,首先感谢国家是不对的。相反,国家应该感谢周扬。他为国家争了光。国家培养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不能把孝的原则扩大为国家原则。几千年来的教育把人片面化、畸形化,教育成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激发和肯定7/13·对正确运用自由意志的方式和原理加以阐明论证。从而把人教育成成年人。道德教育应该讨论人性的善恶,罪与罚,义务和权利,自由意志。不是当做教条,而是当做原理来讨论,它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当做实践理性进行研究,要讲道理,不能够“天经地义”。【度:行为养成教育、道德理性教育、社会规范教育?】·即使是正确理解的得到的教育也不应该是教育的唯一内容。道德教育本身需要有其他方面的丰富资源,比如科学知识、社会和人文知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对兴趣、事业心的培养,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语法、修辞,审美和艺术,技术实践等等。由此才能使道德教育成为活生生的、全面的、培养自由意志的人的教育。这样丰富的道德教育才能使道德教育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呆板、僵化、教条的说教,不是伪善。当然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中也包含上述某些要素,比如审美教育、人生哲学,但非常缺乏科学知识、思维方法和技术实践、兴趣培养等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即使审美、人生哲学也只是从属的地位,所谓“文以载道”,文为政治、道德服务,没有独立性。今天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教育中强调智力培养、素质教育,方向是对的。但归根结底,仍然被看做道德、政治的手段,这就是片面了。·教育应该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8/13第四讲科学技术在中国,原只作为家庭私相授受的谋生手段,宫廷里也有一些“奇技淫巧”的工程技术人员,天文、历法、相术、医学、烹调,网罗为皇家服务。无法成为普及的社会教育的目标和体系。社会教育的是“成名所知”:张载,“成名所知乃天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正蒙·诚明》儒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圣人、君子和官僚,是堪当大任的国家栋梁。对小民百姓只关注如何使他们成为顺民,而并不关心他们的人格培养,“民可使之不可使由之”。【精英教育+愚民教育】君子的理想人格“盖之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朱子四书集注·大学章》【畸形】近代认识到仅仅以君子和官僚为培养目的的政治教育,是片面的。所以废科举,开新学,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科目,然而这种引进是变形的,真正想要引进的只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技术与科学是有区别的,技术只是遵守规则,科学则要探讨规则、建立规则;技术只对后果和操作程序感兴趣,科学则对原因和原理感兴趣。技术可以是愚民式的,可以不要智慧,科学必须智慧。所以科学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不是技术;二者都是知识,但技术知识不会和传统道德政治发生冲突,完全有可能臣服于道德政治之下,为道德政治服务。科学则有可能揭示传统道德政治的根源和虚伪性,从而颠覆已有的道德规范。科学有自己的规范,不受道德规范、政治制度的制约而9/13丧失其独立性。它要考虑有没有道理、合不合理。西方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科学对旧道德的冲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在中国,教育完全由官方执掌,把科学研究纳入政治体系中的政绩,受政治权力制约,而教育者也会极力在这个管僚体制中往上爬。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科学研究的独立性。钱学森临终感慨“中国为什么就培养不出自己的大师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政治与科学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的标准极大地限制了科学的独立性,把它变成了仅仅是遵守规则的技术。技术人员好用,有科学头脑的人不好用。清华大学出了那么多政客,还引以为自豪,其实是很可悲的!政治上的政绩和科学上的成就遵循的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规范。搅到一起,科学会颠覆政治规范,而政治规范会限制科学发展。所以在中国科学研究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干预薄弱、管不到的地方才有自身的发展空间。比如北洋政府时期、西南联大时期。1949年之后,科学完全控制在政治规范之下,在官方的领导下,仅存的科学力量也丧失殆尽,大学的理工科成为技术的培训所,就连这种培训也受到政治规范的限制,称之为“只专不红”、“白专道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无产阶级红色接班人-红色官僚,成为没有科举制度的科举复辟。即使到了今天,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也没有什么不同,是故意刁难人的。人文社会科学更是如此,意识形态的灌输,死记硬背。1958年提出口号: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
本文标题: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病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8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