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共成功之道——以夺取东北为视角的解读
中共成功之道——以夺取东北为视角的解读讲座的主要内容抗战后的国际背景和东北局势国共双方对东北的战略决策国共双方在东北的争夺辽沈战役爆发的背景辽沈战役的过程及结果中共成功夺取东北的战略意义和原因抗战后的国际背景和东北局势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抗战胜利前后美苏对中国东北的关注抗战胜利初期国共在东北的实力态势苏军出兵东北时间:1945年8月9日凌晨10分进军方向:从中苏、中蒙边境东、北、西三个方向向东北腹地推进参与战役的苏日实力对比苏联红军日本关东军总兵力157万人总兵力78万人火炮26137门火炮6700门坦克5556辆坦克1215辆飞机3446架飞机1800架苏联红军经历卫国战争洗礼,经验丰富,士气旺盛日军战局不利,关东军精锐已调走,士气低落战役的结局:苏军自身伤亡仅万人,歼灭日军8万多人,俘虏60多万人,1945年8月17日日本关东军宣布投降。苏军占领区域:1945年8月19日,苏军进占齐齐哈尔。8月20日,苏军开进长春、沈阳、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8月23日和24日,苏军乘火车进驻旅顺、大连。苏联为什么要出兵中国东北?战时盟国——美国的要求:太平洋战争吃紧,要求苏联结束对德战争后迅速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国巨大的人力伤亡和物资损失。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斯大林的考虑:1、夺占库页岛南部和北方四岛2、占领东北,获得战略空间;3、恢复沙俄在东北的势力范围;4、博取中国人民的好感;5、报日俄战争之仇斯大林(1879-1953)抗战胜利前后美苏对中国东北的关注美国确定支持蒋介石的政策,其中明确要求苏联在占领东北后将其交还给蒋介石政府苏联利用雅尔塔会议中对于远东问题的协议关注在东北的利益:1、大连商港国际化;2、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3、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同时出于对抗美国扶持蒋介石的需要,对中共保持同情态度,在东北问题上摇摆不定。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2月11日)抗战胜利初期国共在东北的实力态势苏联占领东北大中城市,具有实际控制权;中共拥有军队数百万,主要开辟了陕西、华北、山东等数十个根据地,且数个靠近东北;国民党拥有近四百万军队,其精锐主力主要集中在大西南地区,甚至在越南、缅甸接受日本受降,距离东北较远。国共双方对东北的战略决策共产党对东北问题的看法: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就有了胜利的基础。——毛泽东“在沦陷区中,东北沦陷最久,我们应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地方。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根据地,这就全国范围来说,就是胜利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的战略地位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幅员辽阔,拥有12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东北划分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等9省。3、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已耕土地面积达可耕面积的55%,出产50种以上的农产品,大豆产量居全国之冠,素有“谷仓”、“林海”之称。1945年东北煤、生铁、钢产量占全国比重0102030405060708090煤产量生铁产量钢产量工业资源——工业发达,拥有4倍于关内的工业,3倍于关内的发电量。东北的重工业不仅居于全国之首,在亚洲也处于先进之列。交通资源——这里铁路纵横,交通便利。分布在东北的铁路有1.4余万公里,公路10余万公里,分别占全国铁路、公路总长度的二分之一。中共进入东北的初步部署朱德于1945年8月11日发布命令: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向察哈尔、热河进发。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向热河、辽宁进发。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西、河北,向辽宁进发。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出发。1945年8月至11月,短短三个月间,中共各路部队,先后到达东北,中共中央又从各地抽调党政军干部二万多人,入关部队及工作干部共计十三万人。入关部队入关时间抵达地冀热辽军区曾克林部1945年9月沈阳、本溪山东萧华部1945年10月安东吴克华等部1945年10月山海关至沈阳一带罗荣桓、黄克诚部1945年11月安东、沈阳地区及锦州一带中共初进入东北所遇到的困难: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中共建立东北政权主要措施:1、派出2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包括4名政治局委员)率领近2万名干部到达东北;2、成立东北局,彭真任书记;3、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4、动员各解放区坚壁清野,阻截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中共正式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这是1945年8月25日从延安飞赴前线的一次飞行,飞机是绿色的,有两个螺旋桨,舱门很矮。给我的印象很深的是飞机的大门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得靠人推动。机舱的小窗口底下是铁座位。机舱是弧形的,坐下去直不起腰,头也抬不起来。仔细一看,飞机上坐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肖劲光、李天佑、陈锡联、宋时轮、黄华等人,还有林彪”——杨得志国民党对东北问题的认识和对策“当时中国既不能单独解决,也非直接对俄谈判所能解决,则我们应该采取停止接收的决策,一面将我们的部队集中平津,坚守榆关,而以锦州为前进据点,一面将东北问题提出联合国公断,同时公诸世界舆论,课苏俄以应负之责任。如此则我政府在关内有充分实力,戡定中共的叛乱,控制华北的全局,而以东北问题提出国际交涉,暴露苏俄独占东北的狂暴企图,以阻止其东进太平洋的野心计划”。——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对于东北问题若干看法:1、先巩固平津,再图东北,避免接收区域过大,战线太长;2、将东北问题国际化,阻止苏联独占东北。3、国民党认为控制了东北,就可以南北夹击共产党的各个解放区,尽快消灭共产党。国民党对接收东北的实际措施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及政治、经济两委员会,划东北为九省,先后任命熊式辉为行营主任兼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杜聿明为保安司令长官,此外并任命蒋经国为外交特派员。1945年10月,由熊式辉、蒋经国赴东北与苏军商谈接收事宜,但苏联敷衍塞责,最终无果而归;1945年10月,杜聿明率军意在营口和葫芦岛登陆,但由于此两港口已由苏军转给中共控制,未果;1945年11月8日,杜聿明决定率军强攻山海关,国共关于东北之争正式拉开帷幕。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江西安义县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清末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淞沪警备司令,南昌行营参谋长,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赴美军事代表团团长,中央设计局秘书长,东北行辕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五、六届执委,陆军二级上将。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并被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国共双方在东北的争夺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1、1945年11月16日占领山海关;2、1945年11月18日占领绥中;3、1945年11月22日占领兴城;4、1945年11月26日占领锦州。共产党军队遇到的困难1、气候寒冷,缺少棉衣2、没有群众基础3、收编队伍庞杂良莠不齐,战斗力弱4、指挥系统失灵5、苏联态度的转变“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工作方针的提出必须放弃争取东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图,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然后依情况的允许去逐渐争取在东北的优势。要把屁股坐在东满、北满、西满等可靠地区,去建立根据地。——刘少奇“我们必须承认,首先独占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了。因此,当前在满洲的基本方针,有计划地主动和迅速分散到北满、东满、西满,包括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战略地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陈云等《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1945年11月26日,东北局从沈阳撤出。中共中央对“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认可“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毛泽东决战序曲秀水河子之战(1946年2月11日-2月14日)第一次四平之战(1946年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顺利攻占四平;第二次四平之战(1946年4月18日-5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余人,四平失守;中共东北局撤离长春,部队退到松花江以北(1946年5月)南满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共双方的争夺国共双方的策略——国民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中共东北局“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满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四保临江,三下江南”(1946.12-1947.03)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1947年5月)三战四平(1947年6月),国民党陈明仁坚决抵抗,战役失利。但总体上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城市42座,解放人口近千万,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使东、西、南北满根据地连成一片,掌握了战争主动权。陈明仁(1903—1974),号子良。国民党起义将领、解放军上将。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1947年9月-11月)国民党陈诚惨败,仅仅控制6万平方公里占东北面积的14%。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1947年12月-1948年3月),新五军被歼,陈诚走人,卫立煌上台。陈诚,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对稳定国民党在台统治作用甚大。陈诚是蒋中正的亲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中正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汉族,安徽省合肥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辽沈战役爆发的背景占领区域: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国共双方实力对比:国军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卫立煌率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共8个军24个师30万人,驻守沈阳及附近地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中将率第1兵团,共2个军6个师10万人,驻守长春孤城,以牵制东野主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上将率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驻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联系。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军的地区。中共对于发动辽沈战役的考虑第一,东北野战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东北野战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毛泽东“关门打狗”设想的提出东北国民党几十万精锐部队若退入关内,会给华北、华东解放战争带来压力,而东北野战军已具备解决关外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宜关闭东北大门“关门打狗”
本文标题:中共成功之道——以夺取东北为视角的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8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