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资料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特征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下列观点都是真理吗?为什么?1、上帝创造了人3、供求影响价格2、发展是硬道理下列观点都是真理吗?为什么?1、上帝创造了人2、发展是硬道理下列观点都是真理吗?为什么?1、上帝创造了人3、供求影响价格2、发展是硬道理下列观点都是真理吗?为什么?1、上帝创造了人认识:主体对客体(客观对象)的能动的反映。真理谬误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观点一: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观点四: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真理的?为什么?真理: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②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真理具有客观性,那么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会存在不同的真理吗?《两小儿辩日》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方法论: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五个小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说一说: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真理是有条件的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农村包围城市”有适用条件和范围有时间、历史限制有具体国情限制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要使主观符合当地的客观——主客观具体的统一“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方法论: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德国诗人莱辛“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材料一: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材料二: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月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材料三:中国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说盛行……探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人类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此匮乏?具体实践水平限制月球的复杂多变知识水平有限立场观点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①、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②、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认识具有反复性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明确的记载。(古人用肉眼观察火星运转)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虽然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但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定义基本属性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实践是动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本课小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观)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观)知识结构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2、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4、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5、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1、真理是客观的,就是说()A、真理是一种物质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真理与谬误是有区别的C3、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4、真理是相对的,这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的检验A单项选择题5、针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国内外提出了不同意见。这说明()A、对同一客观事实的反映,会有不同的真理B、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因利益的立足点不同而不同C、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是真理B6、印度洋海啸波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A单项选择题7、“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是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要成功必须失败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B单项选择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本文标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9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