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词类活用情况及规律分析
词类活用情况及规律分析班级:汉09级本科2班姓名:王润学号:2009401137摘要: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运用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包括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等几大类,每一种词类活用都具有其不同的规律。关键字:词类活用;分类;规律一、词类活用的概念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往往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定语、状语、谓语,数词常作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规律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活用为一般动词及用作使动、意动等三种情况。(1)名词用做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名词意义有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例:晋灵公不君。(《左传•晋灵公不君》)“君”原为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故可知活用作动词,“君”是行君道的意思,“不君”的意思是“不行君道”。(2)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列传》)“将孙膑”是说使孙膑为将。(3)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意思是说(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夫人”是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用作一般动词、使动、意动用法三种情况。(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形容词意义有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例: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史记•魏公子列传》)“多客”就是有许多食客。(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史记•留侯世家》)“固项王意”是说使项王的想法坚定。(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东海莫不贤知其母。(《东海•酷吏传》)“贤知其母”是说认为其母贤惠,明智。3、数词用作动词。数词活用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1)数词用作动词。例: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数词“一”活用作动词,意思为统一。(2)数词的使动用法。例:藉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以比隆也,何有后世繁文饰礼之政乎?(章太炎《秦政记》)“四三皇”“六五帝”说使三皇变成四个,使五帝变成六个,即出现第四个像三皇那样的人,出现第六个像五帝那样的人。4、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指的是谓语动词所标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由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常见的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亡郑”使郑国灭亡。5、名词作状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一般不作状语。而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作状语是非常普通的现象,是名词本身固有的语法功能之一。名词充作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的意义。例: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蛇行”,像蛇一样爬行。(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有“在……”或“向……”例: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史记•留侯世家》)“道”,在……的路上(4)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面刺”,当面讥刺、批评。(5)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箕畚”,用箕畚。(6)时间名词中的“日”“月”“岁”等充当状语时,具有特殊的意义,或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或表示情况的逐渐发生变化,或表示追溯往事。例: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史记•孟尝君列传》)三、词类活用的规律1、名词活用的规律(1)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2)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3)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4)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歌:唱歌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有根据上下文来分辨。二者在语意表达上的根本不同在于,使动用法具有使令意义,是使宾语如何;意动用法是意念上的看法,表达的是认为、当做、看成的意思。2、形容词活用的规律(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赤壁之战》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陈涉世家》(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例: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感到热、感到凉)《两小儿辩日》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泊船瓜州》(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3、动词活用的规律(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曹列论战》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例:可烧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战》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4、数词的活用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史记·秦本纪》注释:①参考百度百科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2012最新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12,第214页。参考文献:[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2012最新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12.
本文标题:词类活用情况及规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2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