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同青年科学家和大学生谈英文文献阅读
同青年科学家和大学生谈英文文献阅读我建议:对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外语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对研究型大学的理工科大学生来说,英文文献阅读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从本科生的英文献阅读到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家常菜”清华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培养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像清华这种类型的学校,对所培养人才的英语要求是比较高的。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了一系列的英语选修课,其中“科技英语”是历时最长、选修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看中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都有英文文献阅读阶段,导师要求阅读几十篇文献,才能作毕业设计。清华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专业文献阅读就有更高的要求。有几位朋友,留学国外获得博士后学位、并在国外工作几年。回国后到清华不同的系担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在谈到英文文献阅读时,他们说:“这对我的研究生来说,是‘家常菜’。家常菜天天都要吃,英文文献每天都要看。”一位导师对他的研究生说:“你不读英文文献,就不知道世界科技前沿在哪里,你怎么搞研究工作?”这几位导师说:“我对我带的研究生说,不管你文献读的是快还是慢,这是你的事,倘若不能大量地读文献,你就搞不了研究,也做不了我的研究生。”研究生的论文,也要写成英文。我一再对学生讲,新科学技术不在教科书里,而在科技文献期刊里。因为教科书里讲的都是本学科经典的科学理论、定理、定律,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成熟的技术工艺,而最新的、探索性的科学成果,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的发明创造,都发表在各种科学技术期刊杂志和会议论文集里。有学生问我:“我读不了英文文献,读中文的译文行不行?”我对他们说:译成中文的英文文献,还不到百分之一。一篇文献,经过翻译、审校、印刷、出版,至少要一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新技术都变成陈旧的技术。同行之间交流,你一问三不知,一下子就把自己降到二流、三流的水平。我曾应某出版社之邀,审校过这种译文。许多译文,翻译的质量很差,错误很多。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我国大学生都能阅读英文文献二十世纪初,我国开始创办新型大中小学。当时的许多中学,数学、物理等用的都是英文教材。我父亲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和他的同学,英文都非常好,平时大量阅读原版英文书刊。出国留学,接到通知书就动身。不需要补习英语。我在清华的许多老师,也是如此。我1947年在南京读高中,英语课读的是厚本“林肯传”。数学用的是英文版的“范式大代数”,老师用中文讲课,时而也穿插几句英文,什么ⅹsquare,squarerootofⅹ,AplusorminusB等等。教师布置教科书上的英文习题。我们学生也用英文做作业。1950年考进清华,当时清华各系(除外语系外),都没有英语课,只有一位女教师给大学入学考试英语不及格的学生补习一下英语。清华大一的数学课用英文原版微积分教材。教师也是大部分用中文讲课,穿插着一些英文术语。教师布置英文习题,学生用英文做作业。由于用的是英文教材,不仅在数学课上掌握了大批科技词语,而且课文必须全部看懂,否则数学就不可能学好。我们班上既有沿海各省来的学生,也有不少内地省份来的学生。全班学生,在毕业前和毕业后,都能顺利阅读英文文献,到工作岗位,几年后都成了科技骨干。阅读英文文献,也都是“家常菜”。没有听说哪位阅读不了英文科技书刊的。这说明,在我国教育史上,有长达50年的时期,大部分中学是做到,大部分学生中学毕业英语基本过关,至少都能看懂英文数理教材,能看英文科技书刊,能用英语做习题。当时的学生,不仅没有收录机、复读机、MP3,没有语言实验室,就连半导体收音机都没有。绝大多数中学没有外籍英语教师,中国的英语教师,水平同现在的教师也差不多。英语的学时也不比现在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投入时间、精力、财力还不如现在多。这究竟是为什么?我认为,当时的英语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即:教材用英美文学名著,课堂用英语问答,学生每天早上在校园大声朗读,背诵其中名篇佳作。课后写英文作文、日记。考试从不用什么标准化考试。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在学英语的同时,就把英语作为工具,用英语来学习其它课程。从一开始就把英语作为工具。很自然地创造了英语的环境,至少创造了读和写的环境,这是很简单很浅显的道理。但的确行之有效,而且经几十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但从八十年代中期,应试教育推行标准化考试,就把这些经验丢掉了。现在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在20世纪,我国中学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量,曾达到7000~8000,到四十年代一直保持5000。这还没有把通过其它课程学到的科技词汇统计在内。现在的中学的英语教学大纲原来规定的词汇量只有1800,现在刚加到2000多。许多词汇还只能英到中,还不会活用。我曾对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好几个大班的学生做过词汇量调查。选了一百个初中甚至是小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科普常识性词语,中到英,让学生写出英文。这些词汇是:长、宽、高、声、光热、力、电、磁、点、线、面、氮、氢、氧、物体、物质、重量、质量、面积、体积…等等。正确率平均30%,只有个别学生写对60个。这些词语如果拿到我上中学时代的班上让大家写,相信正确率肯定在90%以上,很少有人会写错的。我把这个问题同一些老师讨论。他们说:这不奇怪,因为从中学到大二,学生从没有看过英文的数学、物理书。学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天天做的就是标准化的应试题。这看法当然是对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考虑,这些学生马上要上大三,再过一年就到毕业班。他们一面要忙着做毕业设计,要忙着找工作。阅读英文文献时,如果连这些词语都没有熟练掌握,他们打开英文文献期刊,该有多少生词啊!严格地讲,上述词语,只是常识性的普通词汇,还不能算科技专业词汇。我还让几位数学系大二下的学生,写一个英文句子,“画一条直线,平行于AB边,垂直于CD边,并相交于O点。”结果都写不出来。画、直线、平行、垂直、相交都不知道。他们日后怎么用英文写论文啊!?课文中遇到几个短语,atomicquantity,atomicproperties,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原子量,原子性质。我在黑板上写:atomicnumber学生说:原子数,我告诉学生:原子数、原子的数目是thenumberofatoms。atomicnumber是原子序数。我在黑板上写:atomicweight,学生说:原子重量。我告诉学生,原子重量是theweightofanatom,或weightofatoms。我告诉学生atomicweight是原子量我问学生:既然atomicweight是原子量,那atomicquantity是什么?学生们茫然。我告诉他们atomicquantity是微观的量。课文中atomicproperties是微观性质。atomic这里的词义相当于microscopic。我对学生说:你们不知道这些词义的原因,在于在中学阶段没有阅读英文的数理化教材,只做应试的习题集了。你们学了近十年的英语,一直是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从没有把它当作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这些短语都是科普词语。这些词语在我上中学的时代,对中学生都不是问题。从现在起,你们必须赶快通过大量阅读英文书刊来积累。阅读英文文献,最低限度词汇量是15000顺利阅读至少要掌握18000~20000词汇一位科学家,要做到顺利阅读英文书刊,至少要掌握15000至20000个英语词汇。我们统计过,一本美国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全部词汇量是5000,其中生僻的词汇很少。大学高等数学和普通化学的词汇量和它差不多。三者叠加,重复的最多一半,即数、理、化基础教材的词汇量在12000上下,数理化这三门基础理论学科,其词汇也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掌握这12000词汇的80%,就可以解决英文文献中的大部分词汇问题。剩下的就是各学科的专业词汇。因此,对上个世纪52年以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既有了阅读英文版教科书的经验,词汇上的困难就不大了。现在则不然。学生既缺乏阅读的经验,再面对如此大量的词汇,俨如汪洋大海。他们说:打开一本英文期刊,就像掉进词汇的深海之中,连目录标题都不认识。因此,我一再对学生们大声疾呼:你们现在还不赶快抓紧时间读英文科技书刊,更待何时!?现在学生自认为英文阅读问题不大总抱着应试题集死记硬背各系专业教师和导师们,对学生阅读文献的速度和质量反映强烈。不仅速度慢,而且错误百出。文章许多地方根本没有看懂。各系教师和导师们对当前英语教学意见很大:“学生在专业课上不好好听课,都在偷偷学英语。”“英语课严重冲击专业课的教学”,意见一直反映到教务处。大家去检查,学生在专业课上根本不是在学英语课的教材。全是在看四六级等标准化考试应试辅导材料和各种应试题集。学生对英文文献阅读的估计和专业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阅读问题不大,因为他们的标准化考试、阅读理解部分考试成绩不错。不过就是一大批词汇问题吗,背它几千单词就行了。我和几位英语教师做过几次对比试验,把学生标准化考试阅读理解部分选择题答对的题拿来,用另一种方式,即让学生讲讲这一段原文是什么意思,发现学生对阅读理解部分的那些题的原文根本就没有看懂。大二学生阅读美国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并不难的章节,理解错误很多清华的“科技英语”教学组,大致每3~5年修订一次教材。教学组从近几年出版的英美著名期刊的几百篇文章中选出30余篇编成一本新教材“CurrentScienceandTechnology(现代科学技术)”。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曾在头版头条以“语言是最新的,词汇是最新的,科技是最新的”黑字标题介绍了这本教材。为了过渡,不给学生造成太高的“门坎”。我们从美国大学普通物理教材中选了几篇容易的章节作为头几课。第一课是Measurement(测量)。讲的是宏观测量和微观测量。我问学生:“课文难不难?”回答:“不难。”问:“生词多不多?”答:“有,但不多。”我说:“请大家预习20分钟。不认识的生词可以问。”预习完后,我请学生把其中10个短语或句子译成中文写下来。我在教室巡视,译文大部分都不对。有的几乎完全不对,全对的几乎没有。我让学生自己对10个短语(句子)进行讲解。第一个句子是:whenhemeasuressomething.thephysicistmusttakegreatcaretoproduceminimumpossibledisturbanceofthesystemthatisunderobservation.句中takegreatcaretodosth.意思是“非常注意或非常小心做某事”。produceminimumpossibledisturbance意思是“产生尽量小的干扰或把干扰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systemthatisunderobservation意思是“所观察的系统或处于观察中的系统”。我问学生:disturbanceofthesystem…是什么干扰,谁产生的干扰?producetheminimumpossibledisturbanceofthesystemthatisunderobservation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把所观察的系统的干扰减少到最小”。我问学生:“你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个被观察的系统干扰谁?你在测量一个系统时,要把这个系统的什么干扰减到最小?”学生回答不出来。有学生问:老师,这句话是不是有错?是不是有的词印错了?我告诉学生,原文肯定没有错。我在黑板上写下另一篇课文中的一个句子:Anobservationismadeofsomephenomenon.让学生译。学生译:“一个观察由一些现象所组成”。我问:“你懂你讲的是什么吗?”回答:“不懂”。有人纠正:“不是一些现象,而是某个现象”。我问:“你懂吗?”学生摇头。我问:“句子中的bemadeof一定是词组吗?”学生疑惑地看着我。这个句子是倒装句,正过来是Anobservationofsomephenomenonismade.因为谓语ismade很短,放在句尾不好看,所以写成倒装句。我请学生把这两个句子作一比较,能看出什么共同之点。即第一个句子的disturbanceofthesystem和第二个句子的observationofsomephenomenon中的of的词义不是“属于…
本文标题:同青年科学家和大学生谈英文文献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2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