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第九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园各类教学活动设计的步骤程序以通讯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关键要点,能运用相关的知识,结合前面各章节的内容设计出较好的教育活动方案,提高学生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一、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幼儿园正式、非正式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讲述,讨论,习题操作一、教学要求第九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依据与原则第二节基本过程第三节组织与实施第四节案例与评析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依据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原则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原则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依据依据儿童发展活动本身社会要求学科特点1、儿童发展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规律龄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有着一定的差别。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2、社会要求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每一个社会都有其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这一要求必然反映在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中,即塑造社会所要求的人。这就是说,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3、活动本身教学的活动也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最爱做的事也就是玩游戏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游戏这一环节。4、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的结构,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对数学教育目标制定有重要的影响。当代,数学已经渗透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现实世界与人类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设计体现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思想,但首要的和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应是以幼儿为本,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原则原则思想教育性趣味直观性启发探索性主题活动性严谨科学性渗透整合性艺术创造性全面发展性突出主体性有序系列性1、渗透整合性1、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与各种不同教育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地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2、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渗透性原则的体现•(1)数学教育内容与其它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2)数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应体现渗透和整合。2、艺术创造性是指教师能够艺术性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式等组织各类教育活动。3、思想教育性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及影响培养幼儿形成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4、严谨科学性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都是正确的、准确的,要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严谨科学性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科学性返回(1)内容的科学性知识,内容的设计要通俗化,活动设计符合客观实际:表述上要科学:(2)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内容性质选择相应的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5、趣味直观性是指组织活动时要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或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6、主题活动性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探索活动来学习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返回7、启发探索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职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返回8、全面发展性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时应着眼于促进儿童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包括两层含义:•包括两层含义:•1、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儿童的原有基础,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应以儿童的身心发展成熟程度及可接受水平为基础,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可盲目滞后。•2、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应以满足儿童发展为落脚点,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无论是在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运用等各个层面都要以如何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依据和准则。返回9、主导主体性1、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或认识活动的个体。幼儿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主导。2、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当在重视儿童主体性和自我建构数概念的同时,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在活动设计中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以及对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指导”,在互动中促进其社会建构。教师主体性的体现•(1)活动设计中教师对自身参与活动态度的认识和把握。•教师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融入儿童的活动之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自由的活动氛围,在满足儿童需要和意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儿童的自主性。•(2)活动设计中对教师介入角色的定位和把握•教师在与儿童的交流和互动中,应当是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以及支持者;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方式可以是“指导性的”,也可以是“引导性”或“中介性”的互动。•(3)及时对儿童数探究、数思维活动的“隐性支持”。返回10、有序系列性1、系列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中应遵循数学知识本身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体现出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列性。2、设计活动内容时,应按照数概念的等级循序渐进;按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抽象过程设计。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基本过程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三、制定数学教育的目标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1、教师应避免以成人的角度来揣摩儿童,应与儿童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真正掌握大多数儿童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发展水平及特别有长处或发展特别不足的儿童,这样才能在考虑活动设计的目标和选择活动内容、范围时做到有的放矢,体现不同起点发展性的原则。2、教师在了解、确定儿童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方法、科学的工具。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一)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课表和课程)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分类、排序与对应数、计数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算空间和时间分类分类是指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及按物体内在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排序排序是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幼儿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对应对应是指在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里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与它相对应。对应中如果一个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与另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不同的元素对应,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就叫一一对应。计数就是数数,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即幼儿能手口说数词,手点事物使每个数词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数的结果会用数词来表示。数的运算,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加减的意义,学习10以内口头加减运算,能应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计数与数的运算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和多少:篮子里有5个苹果,桌上放着两本书;数也可以表示整体的多少:3盒糖,1箱苹果等。数还可以表示事物的顺序:第一名、第二名,一组队列中,从左往右数,小红排在第六位等。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数,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的用处很多。数、计数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量与计算幼儿能区别和说出物体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薄厚、轻重等;在比较物体量的差异时,可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学习量的守恒,学习自然测量。空间和时间幼儿能区分和说出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能按指定方位进行运动。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知道其用途,会看整点和半点。(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1、以学科结构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2、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三、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首先必须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从儿童的已有发展水平出发,最终促进儿童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注意事项:1、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2、应涉及知识概念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能力的学习。3、应避免单纯以知识为落脚点的目标和太抽象、笼统的要求。4、在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应尽量运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即以儿童应习得的行为来表示数学活动的目标。制定数学教育的各级目标总目标(一级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一级目标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二级目标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三级目标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活动的价值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活动的价值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特点(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2、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学习经验是经过教师有意识的选择,故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幼儿感知和把握数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敏捷、灵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小组或个别的数学教育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活动六要素设计方案集体的数学教育活动(正式的数学活动)活动五要素设计方案六要素名称材料规则形式指导评价1、小组或个别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名称活动名称(内容)——概括性地反映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的文字命名活动名称应语言简练,形象概括,突出重点材料活动材料——幼儿操作中所需要用的实物、图片或其他学具。活动材料应注明名称和制作方法。材料的的选择和提高应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体现材料的丰富性、多功能,有助于幼儿思维的抽象和概括。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供的材料应充分,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②提供的同一类活动的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③在学习同一概念或统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这一可让幼儿从运用多样材料的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有更多的体验,这有利于幼儿初级数学概念的建构。规则活动规则——活动材料如何使用和操作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活动规则的制定与表述应体现规则所蕴含的数学概念属性、关系、规律等,也应注意使幼儿明了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形式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即个别操作、两人或
本文标题:第九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3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