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壶天自春——论个园四季假山四所吴华概述“壶中春色酒中仙,骑鹤东来独惘然。——苏东坡•《个园记》取自其中:“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之一它位于扬州北侧,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占地面积约24000平米。位置名字由来—不可居无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主人黄至筠也是个爱竹之人,“筠”的古意本来就是“竹皮”,后来就代指竹子,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别号,人园合一。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分别有着“福、禄、寿”的主题,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万竹园四季假山住宅个园功能分区花园内四季假山被园林界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展示中国园林登峰造极的叠石技艺。国内孤例四季假山四季假山总图春山夏山秋山冬山春景位于园区西南,雪白的粉墙正中开一月洞门,门上白额,阴刻“个园”两字,竹青填色。门外两侧各有一个方形花坛,花坛内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过月洞门,卵石湾道两侧有百年桂花树十余株,春山春山淡冶而如笑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的气息,用形态别致的太湖石,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春山宜游,不在游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夏山夏山苍翠而欲滴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秋山位于园东,用黄石叠成,用石泼辣,气势磅礴,植物配置以枫树为主,间杂松柏,秋山的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松之苍绿,枫之火红与罗汉松山石的褐黄在暮色中明净如妆,极具画意,据说它是石涛大师叠石的作品。山中岔路遵循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也暗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秋山秋山明净而如妆秋山的腹部为秋山石屋,内有石桌、石床、石几,石凳,其上方有“天窗”。秋山上还有一处“驻秋阁”。“驻秋”点出了秋的魅力,园主不惜“笔墨”从不同角度,来极力渲染秋的主题,是对秋山最精彩的总结。驻秋阁冬山是占地最小却最为精妙的一处景点。它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宣石亦称雪石,它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冬山的地面用白矾石铺成了冰裂纹,有一种踩裂冰面的感觉。“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冬山冬山惨淡而如睡造园者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又被人称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南墙之上有二十四个的圆形孔洞被称为“风音洞”,风音穿过墙上孔洞,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悟个园造园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它模拟自然,运用浓缩和提炼的手法,使景物的大小、色彩、质感迎合人们传统审美的要求,当人们看到四季假山时,就会有“一石则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感受。一石则太华千寻咫尺山林,小中见大是中国画的手段,也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法。即把大自然浓缩在画纸上,浓缩于园林中,以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给园林创作极大启示。此种手法,绘画与园林是相通的。计成《园冶》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个园将四季的山水巧妙的融于自己“咫尺之地”,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案例。融通的艺术是创意无尽的来源
本文标题:个园-四季假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4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