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1-技术交底书单位名称:中铁一局集团XXX项目部交底对象交底日期交底项目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编号交底内容:一、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二、桥涵沉降变形观测2.1一般要求①轨道铺设前,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标准要求。②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③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④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2.2沉降变形控制标准①桥梁墩台对于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沉降控制,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3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1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②框构及涵洞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2-框构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有砟轨道时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0mm。2.3沉降变形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①对于柱桩或明挖基础,可隔墩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对于摩擦桩基础,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②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③墩身观测标(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2)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墩身高度大于4m沉降观测标(观测标距结构边线为50cm)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3-墩身高度小于4m沉降观测标(观测标距结构边线为50cm)墩身高度小于4m且承台高出原地面时,将承台观测标作为墩柱永久观测标。(3)涵洞变形观测标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涵轴断面箱身截面涵洞观测标1涵洞观测标2左1右550中3右2左1涵洞观测标3涵洞观测标1大里程小里程墩身观测标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4-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观测标距结构边线为50cm)(4)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承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桥台观测标-4桥台观测标-350承台观测标-3桥台观测标-3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桥台观测标-4顶帽顶帽顶帽承台承台垫石垫石垫石垫石垫石2.4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①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505050505050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5-承台观测标设置示意图②墩身观测标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204010020120202101014③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可参考“墩身观测标设置示意图”。2.5观测水准路线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见下图。墩身观测标观测方向工作基点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2.6观测精度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2.7观测频次2.7.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30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6-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临时观测点取消桥梁架设期间全程架梁前后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桥梁主体工程完工至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周轨道铺设完成后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运营期间根据稳定情况确定观测频次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2.7.2涵洞沉降观测涵洞沉降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的观测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三、隧道沉降变形观测3.1一般要求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轨道的铺设时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7-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3.2沉降观测标布设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①观测断面设置(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6)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7)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②观测标设置隧底填充施工完成后,两侧水沟电缆槽未施工前,将临时观测点布置在仰拱两侧顶面,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标志可采用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做防锈处理,临时观测点。临时观测点埋设示意图(一)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8-临时观测点埋设示意图(二)临时观测标一般需外露3mm,但因隧道施工的连续性,仰拱上部在无砟轨道施工前有施工运输车辆及机械设备频繁通过,观测标容易受到机械碰撞而损坏,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二次衬砌施做完毕后及两侧水沟电缆槽施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距盖板顶面20cm的边墙上设置永久观测。观测标埋设参照墩身观测标埋设。隧道永久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③观测水准路线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见下图。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9-隧道观测标观测方向工作基点隧道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3.3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①观测精度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②观测频次(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2)沉降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a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b第二阶段为轨道铺设期间。c第三阶段为轨道铺设后3个月。(3)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隧道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砟轨道铺设前3个月1次/周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轨道铺设完成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1~3个月1次/2周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10-隧道洞内沉降观测路线,贯通前洞口基准点布置不少于两个,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可直接利用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合水准观测路线。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200米,但必须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细则》规定要求。四、路基沉降变形观测4.1一般规定①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②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③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④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⑤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⑥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4.2路基沉降观测路基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对路基基底沉降进行观测,采用观测桩对路基面处的沉降进行观测,按照路堤、路堑不同结构形式和基底是否有压缩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2.02.0沉降板4.34.3D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路基本体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填方地段:基底有压缩层XXX项目部线下工程沉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书中铁一局XXX铁路工程指挥部-11-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路基本体基床表层基床底层D4.34.32.02.0填方地段:基底无压缩层D4.34.3挖除换填层基床表层1:m1:m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2.02.0挖方地段:基底无压缩层沉降监测桩2.02.0沉降监测桩D4.34.3挖除换填层基床表层1:m1:m沉降板基底存在压缩变形层挖方地段:基底有压缩层(1)沉降观测断面布置①观测断面布置原则每个桥台台尾过渡段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距桥台2m处设置;每个横向构筑物顶及两侧路基过渡外3m各设一个观测断面;其余地段在500m以内时,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
本文标题: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5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