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仪礼·士昏礼》所反映的古代形式和现代意义
《仪礼·士昏礼》所反映的古代形式和现代意义杨继琛14300180089婚礼是人类一直所尊敬的古老仪式,包括现在,举办婚礼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每个人可能都有想过自己婚礼是什么样的。婚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伦理和礼仪规范,所以研究古代婚礼,可以很好地看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古代形式。“三礼”中关于婚礼的记录,集中出现在《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周礼·媒氏》中,其中《仪礼·士昏礼》主要是侧重于婚礼仪式过程的记录,这就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婚礼的重要参考资料。奇怪的是,为什么古人用昏这个字。昏姻中的昏一字,本来就有很多学问,彭林先生注译的《仪礼·士昏礼》中,也有这样的解释:古人认为,黄昏是阴阳交接之时,所以婚礼都在此刻进行,娶妻称为昏,这时的婚礼,正是象征着阴阳结合。①婚礼与礼的关系,但从字面来看,就不可分割,婚礼本来就是礼的一部分。古人结婚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的举行得有媒人的牵线,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受到社会主流意识的反对,这是不符合礼的。“昏礼者,礼之本也”,只有对婚礼高度尊重,才能使夫妻亲爱。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应当是一点也不亚于现在人的。所以下面我将着重从《士昏礼》中的“六礼”出发,来谈谈其反映的古代形式。正如《礼记·昏义》所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这句将婚礼对个人发展和家族兴旺的重要性,说的十分明了。婚姻与血缘的结合,一方面完成了个人的“孝”,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家族势力。娶的妻子越多,亲属圈子就越大,力量就越强。婚礼的重要性决定了举行时不能一笔带过,古人对待婚礼的态度十分慎重,从《士昏礼》我们可知文中所提到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几乎是所有婚礼都要遵循的步骤。自六礼产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遵守,但六礼中少不了媒人的参与,媒人是撮合一对有情人的传统中介,这和现在也是很像的。有了媒人的撮合,婚姻六礼就可以顺利进行了。六礼中的前两步,“纳采”与“问名”几乎是同时进行,如果男方看中了某家的女孩,就会请以个人作为媒介,前去说明情况,征求对方意见,若双方互有倾心,那么婚姻便很有希望。“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②使者来到女方庙门的西阶,站在合适位置,才郑重提出男方的殷切希望。在一番试探性与谦虚的接纳之后,“纳采”已经进入尾声,临走使者会出示男方关键性的礼物——雁,并把这一吉祥之物交给女家,女家如果同意议婚,就将礼物收下。这时媒人离开女家之后不敢远走,似乎有所等待,于是女家会派人去交流,这就称为“问名”,说明女家姓氏,祖上在哪里,和什么姓氏通过婚,避免出现同姓通婚。然后问一些生辰八字之类的东西,用来卜卦。正如诗经中描写的“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这时若占卜也是吉兆,那就可以再次派使者去女家说明情况,表明可以通婚。这就是纳吉。如果女家没有什么拒绝的想法,那么下面就到了男方“纳征”的时刻。如果说“纳采”相当于提亲,那么“纳征”就相当于定亲了。为了弥补女家因为女儿出嫁而导致的内心空缺,这时男方就要赠送一些财物,也就是所谓的下聘礼。聘礼并不简单,往往要考虑到阴阳结合与互相搭配,可以看出当时“纳征”的用心良苦。既然定亲已经完成,那么第五项程序“请期”就要开始了。“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③,这时男方会再次派出带着大雁的使者,来到女家来说明卜卦所决定的日期。相约好的那一天,也就成为婚礼的举行时刻。①彭林:《仪礼注释》,岳麓诗社2001年版,第21页②彭林:《仪礼注释》,岳麓诗社2001年版,第21页③李学勤《仪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是原文中对于这一段的描写,很长的队伍,就在黄昏时刻几点烛火的引导下,前往“亲迎”。等到女方家,便可以让新娘登上自己的马车,然后两人一同回到男家,完成“亲迎”之礼,这时完成剩余的礼节,新娘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这时婚礼就圆满结束了。我们在文中可以明显感觉到“雁”在婚礼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着美好的象征,几乎可以说无雁不成礼,文中明显充满着人们对雁的偏爱。可以看出在古代,雁就几乎象征着婚礼。之前所论述的这六个婚礼程序,都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单单我的家乡兰州而言,大多数婚礼也要经历相似的程序。“纳采”、“问名”是时有发生的,但早已不局限于要和不同姓氏家族通婚。但是一些迷信的家长,还会请人算命,对生辰八字也做分析,虽然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纳吉”还是非常重视的。“纳征”更是不用说,聘礼的数目和讲究可能比起《士昏礼》中的描述更为细致,每一条都有着美好的象征,钻戒什么的,更是需要提前很久就准备好。至于“请期”,这里面延伸出来的学问就多不胜数,现在还常常有着“良辰吉日”的说法,人们还是会很在意婚礼的时间,希望有一个吉祥的日子来举行自己的婚礼。“亲迎”的形式有所变化,但是礼节性的东西却越发的多,“顶门”、“压箱子”等等都成为兰州婚礼上很有趣的环节。新郎必须准备足够多的红包,才可以跨过“重重险阻”,迎娶新娘。不同的婚礼步骤其实反映了人们对于“六礼”的改进与进一步诠释。我不太确定其他地区的婚礼是否有这种特点,但仅看我的家乡的话,这种对于传统婚礼“六礼”的继承是十分明显的。这里面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迷信的东西在里面,但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对婚礼的高度重视出发的。不管这几千年里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变化,对于婚礼,我们依旧和古人一样,对它保有崇敬的看待。我想,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繁琐但又美好的礼仪,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也和它长久的生命力是分不开的。参考文献:【1】彭林:《仪礼注释》,岳麓诗社2001年版,第21页【2】李学勤《仪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3】雷铭《仪礼·士昏礼的文化学考察》,陕西师范学院,第35页【4】吴小娟《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郑州大学,第12页
本文标题:《仪礼·士昏礼》所反映的古代形式和现代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6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