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台军政战制度的发展演变
台军政战制度的发展演变体系长期以来,台军一向重视政治作战,不仅将其作为平时的经常性工作,而且还将其列为各项作战计划的重要内容,其政战系统机构庞大,组织严密,任务明确,制度严格,素以“第四军种”著称,是台军用以掌握官兵思想、维系精神战力的重要工具。台军政战制度历史悠久,自黄埔建军就确立政战制度,推行军中政治工作,历经近90年的发展,其组织体系、工作内容及业务职责多有调整和改变,但其基本精神及工作要旨,仍然是一脉相承。依据《台军政工史稿》及《台军政战史稿》所载,其历史沿革大致分为黄埔建军、北伐统一、反共安内、对日抗战、国共内战、动员戡乱、解除戒严、政党轮替八个时期。1、黄埔建军时期(1924—1925)台军的政战制度,创始于黄埔建军。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设置党代表制,并在各营连派驻党代表,执行党代表职权,开展部队政治工作,是为台军政战制度的起源。之后,党代表制逐渐扩及全军。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设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训练部,各军设置党代表及政治部,政工组织逐渐趋于统一。就党代表的地位与职权来看,此一时期的政工制度,可概称为独立制。此一制度的优点在于党代表职权很大,可监察部队一切活动,能有效开展政工活动;缺点在于军、政二元领导,指挥不统一,军、政极易产生矛盾。2、北伐统一时期(1926—1929)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为完成北伐任务,乃改组原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直属于司令部,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总司令部政治部督率各军、师等政治宣传委员会、处理一切政治工作事宜,其任务在于激励士气、争取民心、动员民众、维护军纪、监督作战和实施宣传、瓦解敌军。1927年,由于蒋介石在军中开展清党运动,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废止政治工作,致使军队政工名存实亡。此一时期的政工制度可称为隶属制,优点在于军政一元领导,缺点是各级政治部自成体系,未能成为军中建制单位。3、反共安内时期(1930—1936)1930到1932年间,国民党政工组织较为松散,事权不统一,而且没有中心机构的领导。直至1933年成立政治委员会政治训练处,所有部队、学校、机构的政工,均受其直接管辖,并正式确立政工为军队建制,全国政工才归于统一。此一时期的政工制度可归类为配属制,军、师、旅政训处附设于军、师、旅司令部,各级政工主管受同级部队首长指导,两者关系仅止于附设与指导,体制上既非独立机构,又非幕僚单位,地位上则既非党代表,又非军队的成员。4、对日抗战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工机构被合并改组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并透过军委会政治部、战区政治部、师政治部、团政治指导室、连指导员五级组织在部队中实施政治教育,以期在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能够发挥强大的精神战力,并激励官兵同仇敌忾的战斗力量。5、国共内战时期(1946—1949)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作出“军队国家化”的姿态,曾一度取消军队中的党务组织,军中政工机构也改为“新闻单位”,很多政工人员以“顾问”、“参议”或“副参议”等名义继续工作,但实权已不如当年。1947年1月,国民党颁布伪宪法,宣布“以党领军”的原则违宪,由于受到“宪法”束缚,国民党派在军队中的“监军”们工作更为困难,对官兵的控制力也愈益减弱。蒋介石认为,这是国民党军队被各个击破和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之一。6、动员戡乱时期(1950—1988)基于大陆失败教训,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决定恢复军队党务,实行政工改制,成立“国防部政治部”(后改为“国防部总政治部”;1963年8月16日又改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并颁布《台军政治工作纲领》,以期达到主持军队政治思想教育领导,建立精神武装的目标。随后,台军又相继颁布了《台军政治教育实施办法》、《台军莒光日实施计划要点》,创办“莒光周”政治教育,成立“电视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电视政治教学指导小组”,从各个方面加强台军政治教育,重点是灌输“反共复国”思想。7、解除戒严时期(1987—2000)1987年7月16日,国民党当局宣布解除戒严、开放报禁,台军的政战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共匪”或“伪政权”改称为“中共”或“中共政权”,“莒光园地”的节目内容也谈及到“三通”、“四流”问题,并播放“锦绣山河”、“大陆寻奇”、“大陆风光”等节目。李登辉执政后,基本上沿袭了蒋氏父子政战教育的做法,军中仍然以“反共”、“反台独”为政治教育的主轴。不过,民进党却一再反对台军政治教育,甚至在党纲中明定废除台军政战制度。8、政党轮替时期(2000年至今)为彻底将台军打造成为以武拒统的最有力武器,民进党上台后,以“改革”的名义,通过种种手段对台军进行绿化和独化教育,而台军“改革”首当其冲的部门便是军中抵制“台独”思想最有力部门——政战部门。其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缩减、降低政战工作编制和地位、调整使用政战高级将领,强化政战工作听命于陈水扁。2005年,陈水扁更是将政战体系中最有权力的监察系统并入督察部门,这无疑就从根本上架空了当时的台军“政战局”。除此之外,每周“莒光园地”的“新闻剪影”、《青年日报》的“头条新闻”、军中的报刊杂志经常报道陈水扁的画面、消息,将“认识台湾”、“去中国化”作为政治教育主轴,大肆鼓吹“为台湾而战”,使台军产生“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疑问。2008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重获政权后,一改陈水扁以“独”领军的政治教育体制,多次强调“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五大理念和“智、信、仁、勇、严”军人武德,恢复军人读训制度,将民进党时期的“为台湾而战”改为“为中华民国而战”,进一步淡化“台独”意识对台军的影响,“三民主义”成政治教育核心。种种迹象表明,台军的政战制度未来将发生重大转变
本文标题:台军政战制度的发展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6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