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1章楼盖11.1概述11.2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1.3双向板肋梁楼盖11.4无梁楼盖11.5装配式楼盖11.6楼梯与雨篷11.3双向板肋梁楼盖11.3.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试验结果11.3.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11.3.3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11.3.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1.3.5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11.3.6双向板设计例题11.3.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试验结果悬臂板、两对边支承的板——单向板;四边支承板、三边支承板或相邻两边支承的板:l02/l01≥3—单向板;l02/l01≤2——双向板;l02/l01=2~3时:可按单向板设计,但长边方向应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1.四边支承板弹性阶段的受力特点图11-33、图11-342.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以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板为例(1)荷载作用时,板角翘起,跨中下沉;(2)板底第一条裂缝,出现在中部,平行于长边方向;(3)随着荷载加大,板底裂缝沿450角向板的四角扩展;(4)最终因板底裂缝处受力钢筋屈服而破坏;(5)板面四角出现大体呈圆形的环状裂缝。2.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以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板为例11.3.2双向板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1.单块双向板的计算(1)支承形式(2)弯矩计算2.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法1.单块双向板的计算(1)支承形式1)四边简支;2)三边简支、一边固定(短边固定或长边固定);3)对边简支、对边固定(短边固定或长边固定);4)邻边简支、邻边固定;5)三边固定、一边简支;6)四边固定。11.3.2双向板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2)弯矩计算m=表中系数×pl201式中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kN·m/m);p——板上均布荷载设计值(kN/m2);l01—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m);系数——查附录7(泊桑比υ=0)。当υ≠0时,(混凝土υ=0.2),求出m1、m2后,再按下式计算:211mmm122mmm211mmm122mmm2.多跨连续双向板——利用单跨板的计算表格适用条件:两个方向区格均为等跨;或沿同一方向邻跨的比值l0min/l0max≥0.75。(1)求跨中最大弯矩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棋盘式布置支座按实际情况无转角按固定无弯矩按简支2)弯矩计算荷载棋盘式布置:可以分解成满布荷载g+q/2及间隔布置±q/2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求满布荷载g+q/2时跨中弯矩——中间区格按四边固定的单块双向板来计算;——边支座为简支时,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角区格为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第二种情况:间隔布置±q/2时跨中弯矩——所有区格均按四边简支的单块双向板来计算。跨中最大弯矩:由以上两种结果叠加。跨中最大弯矩+=(2)求支座最大负弯矩活荷载不利位置:近似按满布活荷载。内区格:按四边固定的单块双向板计算;边区格:按周边实际支承情况来计算。周边简支:1)边支座: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2)角区格: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11.3.3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1.基本假定(1)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塑性铰线上的钢筋都能屈服;(2)形成破坏机构时,整个块板由若干个刚性板块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铰线上的扭矩和剪力,只有弯矩。2.内力计算步骤(1)首先假定板的破坏结构:即由一些塑性铰线把板分割成由若干个刚性板所构成的破坏结构;(2)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外荷载与作用在塑性铰线上弯矩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各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以此作为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进行配筋设计。•双向板的极限荷载——以四边固定板为例11.3.3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已知:各截面配筋、混凝土强度和截面尺寸。求各截面的极限荷载。(11-28)11.3.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截面设计(1)弯矩设计值:内拱作用,折减:1)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减小20%;2)边跨的跨中截面及第一内支座lb/l0<1.5时,减小20%;1.5≤lb/l0≤2.0时,减小10%;式中:lb、l0——分别为沿板边缘方向和垂直于板边缘方向的计算跨度;3)角区格不折减。(2)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h01)受力钢筋应沿板的两个方向布置;2)沿短向的受力钢筋应放在沿长向受力钢筋的外侧。短跨方向:h01=h-20(mm)长跨方向:h02=h-30(mm)2.构造要求(1)板厚:h≥80mm(通常h≤160mm)(2)按刚度要求,板的跨厚比简支板h/l01≥1/45连续板h/l01≥1/50式中l01——板短向计算跨度。(3)配筋形式: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4)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时的配筋1)板带划分:边缘板带宽l01/4,其余为中间板带;2)板底配筋中间板带:按计算均匀布筋;边缘板带:按中间板带的一半均匀布筋。3)支座负钢筋:按计算均匀布置,边缘板带不减少。(5)按塑性理论设计时的配筋1)板底配筋一般采用均匀配置而不分带;也可以分成中间及边缘板带后,分别按计算值的100%和50%均匀布置。2)支座负钢筋按计算值沿支座均匀布置。(6)受力筋直径、间距及弯起点、切断点的位置与单向板的有关规定相同。(7)墙边、墙角处的构造钢筋与单向板相同。11.3.5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1.荷载形式:短跨梁——三角形;长跨梁——梯形。双向板楼盖中梁所承受的荷载2.内力(1)按弹性理论求梁的支座弯矩时,等跨或跨差不超过10%连续梁,可将三角形或梯形荷载按支座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载;(2)然后利用附录6,求出各支座截面的内力值(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则进行调幅);求跨中内力时,仍应按实际荷载(三角形或梯形)计算。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按弹性理论设计•(1)弯矩计算•为便于计算,采用板底钢筋全部伸入支座,分离式钢筋形式,板支承在梁上与梁整浇时,计算跨度取净跨度,计算从A区格开始,对所有区格,均取α=0.6=1/n2,β=2。按塑性理论设计
本文标题:双向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6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