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年级:高二学科:语文主备人:孔文英陈显华审核人:肖春艳使用人:上课时间:2015.9.10--2015.9.14课题:陈情表课型:新课课时:3课时《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成语、重点实词和虚词。【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凄切婉转的感情。【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背景介绍】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臣以险衅.(xìn)悯.(mǐn)臣孤弱夙遭闵.(mǐn)凶终鲜.(xǐan)兄弟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ū)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逮(dà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2、解释加点字词:(1)门衰祚.薄(福分)(2)茕茕..孑立(孤独的样子)(3)形影相吊.(安慰)(4)终鲜.兄弟(少)(5)夙婴.疾病(缠绕)(6)猥.以微贱(谦词,鄙贱的意思)(7)责臣逋慢..(逃避命令,态度傲慢)(8)犹蒙矜.育(怜悯)(9)刘病日笃.(指病重)(10)寻.蒙国恩(不久)(11)逮.奉圣朝(等到)(12)日薄.西山(靠近)(13)宠命优渥..(优厚)(14)不矜.名节(自尊,自夸)(15)听.臣微志(准许)(16)岂敢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17)沐浴..清化(蒙受)3、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险衅:艰难祸患,这里指命运不济。凶:指家中不幸的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见背:背弃我,指死去。)(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薄:浅薄;息:子。)(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外、内:名词用作状语,在家外,在家里。)(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寻:不久;除:原是“除旧官,就新官”的意思,后来通指授职。)(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准许我这点微小的愿望,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听:准许;庶:或许,大概;卒:终)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了解文题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检查预习(见ppt)三、了解文题及作者1、解说文体: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2、作者简介: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辩,敬慕诸葛亮。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衷。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见ppt)提示: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3四、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五、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初步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学习要点: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研读课文四个段落。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第一段:写孤苦之情。第二段:写两难之情。第三段:写感恩之情。第四段:写两全之情。一、研读第一段作者写陈情表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呢?他的幼年遭遇与他人有何不同?明确:为了打动皇帝;作者幼年孤苦,有很大波折。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三、研读第二段1、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表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2、由此可见,本段分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4明确:按时间顺序。3、本段表时间的词语有哪些?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辞不就职”?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明确: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表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事态的严重紧迫: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第二层如何体现出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明确:处境狼狈: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目的:诉说自己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四、研读第三段1、第三段写感恩之情,但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不只一种,请大家讨论,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明确: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2、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明确: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3、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明确:不是,因为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五、研读第四段1、面对这样一个忠孝两难全的难题,李密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明确: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在最后再次表明忠心,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2、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你们觉得他答应李密了没有呢?明确:晋武帝不但答应了李密的请求,而且还赐给他奴婢二人,令地方官供养他的祖母,并且称赞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李密祖母去世后,他才到京城洛阳,先后任太子洗马、汉中太守等官。六、课堂讨论:1、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因为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本文读者极为特殊。晋武帝是一个皇帝,用阴谋篡夺了皇位,以阴险多疑著称,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情的目的。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到第一段的位置。52、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问题一:答同意或不同意都可,答案不求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李密是蜀汉亡臣,在亡国后受到新朝的任命,这是一个十分难处理的政治问题,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弄的身败名裂,退隐是最好的出路。然而面对新朝如此严厉、急促的任命,如果正面拒绝,身首异处在所难免,于是假托祖母年老乞养的借口,即奉承了新朝,又保全了自己,这不失为明哲保身之计。不同意。李密是因为想真心因侍奉祖母才难以应召的。问题二:①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②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3、现实生活中,你做到了“孝”吗?把你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三课时学习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一、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李密陈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1、陈情充分,语言得体。据实陈说与视情陈说相结合,家庭处境、祖母卧病、朝廷催责等均据实陈说,以取得同情和信任.而盛赞朝廷的以孝治天下以及“少仕伪朝”等的陈说,则显示其经验老道,明哲保身。2、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精美,质朴不浮;骈散结合。文章以四言为主,兼以杂言,骈散结合,精美畅达,很好地配合了情况的陈说和意思的表达。3、逻辑严密,情理结合。二、赏析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就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一)请你轻声朗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骈句、对偶句、比喻句找出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的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6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总结:四字骈句,简洁
本文标题:陈情表导学案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6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