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IT新兴市场增长分析(PPT 28页)
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中国IT新兴市场增长态势分析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为什么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为什么客户越来越挑剔?•为什么价格越来越低?•为什么利润越来越薄?•新的产业增长点在哪里?•新的市场热点在哪里?•新的商业机会在哪里?•那些商业机会属于我自己?2004,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中国IT市场正在逐步进入恢复增长阶段从权威调查、咨询公司——赛迪顾问刚刚发布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2003年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增长率达到15.4%,达到3326.9亿元。上述数据只是传统IT——计算机市场的情况,而大IT——信息产业的情况看,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88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大行业。未来五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将以18.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2008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630亿元。中国计算机市场正进入恢复增长阶段,重新步入快速增长时期。1.我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IT市场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1.我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IT市场3,326.93,956.84,776.15,685.66,670.57,630.420.7%19.0%17.3%14.4%18.9%15.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0.0%5.0%10.0%15.0%20.0%25.0%TotalMarketRev.GrowthRateY/Y中国IT市场趋势(2004-2008)TendencyofChinaITMarket,2004-2008CAGR:18.1%∑Investment=2295.2B04-08100MRMB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产业融合带来的巨大机会,小IT发展到大IT;计算机和电信通讯的融合,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融合,信息技术和家电产业的融合,信息技术和传媒、娱乐产业的融合应用的深入,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成为推进IT市场持续发展的源泉,从电脑时代到信息时代;从对硬件的需求到行业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全球IT制造业的迁移,中国成为全球IT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国整体IT市场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国际巨头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笔记本、数码、IT服务、软件成为拉动市场快速成长的引擎2.IT产业、市场正在发生那些变化中国IT之变是全球IT深刻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技术驱动应用驱动卖方市场买方市场计算机产业大信息产业厚利产业薄利产业高速成长中速发展间接经济直接经济电脑时代信息时代产品中心体验中心市场动力供求关系应用形态交易模式发展速度行业利润产业融合整体特征2.IT产业、市场正在发生那些变化计算机(IT)电信互联网消费电子家电电子半导体大信息产业信息化PC产业PC渠道•产业加速转型、融合,信息技术市场正在迅速扩展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3.推动中国IT快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PC和电视、数码相机等家电的融合,IT和通讯的融合,IT和汽车、医疗、电子等传统行业的融合,在创造庞大市场的同时,也在改变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产业之间融合趋势的加快将促进产品和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和逐步升级,并创造更多新的产业发展机会,数字电视、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都将成为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市场;产业融合形成消费类IT产品将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焦点,包括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脑、数码等产品。发展趋势:IT企业拥有更大市场,也面临更多传统行业巨头的竞争,国内外企业同台竞技,IT企业希望新的融合产业以IT技术为主导;传统企业希望新的融合产业以他们为主导,在技术标准、产品形态、销售模式上,双方将展开长期的争夺,标准战成为决定利益的关键因素。来自产业融合的驱动力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全球IT制造业逐步转向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IT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同时芯片生产也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IT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并将在近年内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手机、电视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以上背景下,国际IT巨头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竞争更为激烈,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第一时间在中国出现,有的是首先在中国出现。因为中国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IT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和市场环节,竞争的节奏在加快,闪存盘的产生到达到成熟期不过是几年时间。发展趋势:快速反应能力,洞察产业趋势,参与游戏规则制定,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能力决定了企业持续发展前景。3.推动中国IT快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来自产业迁徙的驱动力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各行各业对IT硬件产品的需求转为对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用户关注的重点不再仅仅停留于硬件配置等“初级要素”,而是更加关心企业IT系统与自身业务的无缝连接,关注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关注企业IT系统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早的金融、电信等行业,用户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软件、服务。在行业应用市场,中小企业和政府、教育等非商用市场已经成为计算机厂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受行业应用变化的影响,我国IT市场将发生很大变化:2003年PC市场增长率9.9%,但由于台式机和服务器市场逐渐饱和,2004年及其未来5年内台式机和服务器市场增长速度趋缓;2004-2008年,软件市场将以19.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399.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975.7亿元。发展趋势:硬件增长变缓,软件和服务高速成长,IT企业必须强化对行业市场的了解,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硬件、整合、咨询等综合解决方案。3.推动中国IT快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来自应用变革的驱动力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2003年IT服务市场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44.0亿元,比2002年同比增长26.7%,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未来几年IT服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08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567.0亿元3.推动中国IT快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4.值得关注的7个快速增长领域无线网络数字视频宽带应用数码产品•移动通信移动计算数字娱乐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不同IT产品和服务2003年相对于2002年同期增长的增长率比较台式机20%笔记本1400%移动存储2000%宽带用户300%数码相机250%手机50%网络游戏200%主板20%4.值得关注的7个快速增长领域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5.移动通信产业与市场增长分析移动通信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商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终端:2003年1-11月份,生产1.6亿部,销售1.6亿部,同比增长48%,预计2004年国内用户需求为8000万部左右,出口在9000万部左右。设备:2003年通信运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100亿元,同比增长20%,为移动通信制造业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2004年电信运营业的投资将继续保持2003年的发展水平,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仍将保持在6000万以上。SP:SMS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激发了产业链的热情,各种增值业务相继推出,人们期待奇迹再度产生。按照服务技术属性划分,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有的移动增值服务主要有以下6种:SMS、WAP、彩信\MMS、彩e、J2ME和BREW。SP无疑在移动增值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连接运营商、终端用户、内容提供商和手机厂商的核心。在2003年,各SP在SMS市场的份额:腾讯与网易处于第一梯队,遥遥领先;新浪、搜狐与TOM处于第二梯队,新浪收购讯龙对其一季度收入贡献很大;其他领先的专业SP市场份额差别不大。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5.移动通信产业与市场增长分析3G的投资高峰还远远没有来到,大约2006年前后,3G将对移动通信产业、市场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6.移动计算产品市场消费增长特征分析移动计算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混合终端………………增长: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预测,2004年笔记本电脑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预计2004年我国微型计算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微型计算机产量将达到3000万台以上,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将达到800万台以上。降价:按照Gartner的预测,虽然短期价格不稳定,但到2007年,主流专业笔记本电脑的平均售价将比2004年下降25%到30%。细分:2004年,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和商务笔记本电脑的分界将越来越明显。目前商用市场仍然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流,但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将有更多的新潮消费者加入到笔记本电脑用户大军中来。平板电脑峰回路转:2004年,平板电脑将成为笔记本电脑的又一个增长点,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取决于应用软件的日益丰富。2004年将是平板电脑再次起步之年。不过,微软内建平板电脑软件功能的新一代操作系统“长角”在2006年才推出,所以,平板电脑真正的春天可能在那时才能到来。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6.移动计算产品市场消费增长特征分析笔记本市场2002年前后开始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台式机的市场构成侵蚀态势,未来将成为主流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全球无线局域网(802.11)市场2004年将增长23%,销售收入将达到22亿美元。这种强劲增长将持续到2005年。在2005年以后,这个市场的增长将放缓,在2006年达到顶峰之后,预计在2007年将开始下降。未来5年里,企业市场将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无线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准功能。7.无线网络市场需求结构与竞争态势分析•在未来数年中,无线架构部署将成为企业用户的当务之急。而且随着WLAN应用规模的不断加大,WLAN架构部署与管理成本及复杂性也将迅速加大,成为众多企业用户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Airespace、Aruba、Proxim、Symbol和Trapeze等无线供应商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适时推出了可有效简化WLAN部署、配置及安全管理等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在当前的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但这种领先地位只是暂时的,WLAN交换机市场的强劲市场需求已引起了思科、北电等众多传统设备供应巨头的垂涎,他们纷纷制定了各自的WLAN战略,意欲凭借在传统网络设备领域的强大优势向新兴的WLAN市场全面渗透。信/息/中/国/领/袖/传/媒信/息/中/国/领/袖/传/媒•2004年全国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2100亿元,由此确定了2004年全国通信市场投资的大盘规模。2004年各大运营商在通信设备上的投资将完全有可能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最大的亮点——宽带•在宽带2004年无疑还将继续引领电信运营商设备投资的风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两大固网运营商累计新采购了超过1300万线DSL设备,业内人士预计2004年全年采购DSL设备将超过2000万线。以眼下DSL设备每线平均成本300元计,2004年宽带建设投入考虑成本下降因素,投资额预计比2003年增长20%~30%,达60亿元左右。•2004年,宽带业务在经历了“接入为王”和“内容为王”之后,将进入“应用为王”的时代。宽带内容服务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运营商在占领市场之后的重要目标。在2004年2000万线DSL设
本文标题:IT新兴市场增长分析(PPT 2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8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