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项目实施与成果应用总结报告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育是否贴近经济管理实践、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火热的经济建设现实的能力,是衡量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高度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人才的应用型特色。然而,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实际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实践教学的内容规划不够,缺乏整体性;实践教学的渠道有限,教学课时不足,课程之间、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已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对学生单项的基本技能训练较多,而对综合技术运用能力训练较少;较注重学生基本业务能力培养而忽略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为此,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针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围绕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的模式进行探索,形成了本成果。本成果以培养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针对现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内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时数、教学场地等诸多条件限制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组织、合力不够以及计划内与计划外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等问题,我们系统规划了人才培养计划内、外两大实践教学模块及其互补机制,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实践教学渠道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品牌化为目标,构建了系统化、多样化、常态化、品牌化的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模式。一、基本框架我们针对目前经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时数少、实践渠道局限、实践内容单一、实践形式之间联系不够等问题,根据经管专业特点和经济发展的现实规划、拓展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各自的功能、内容与实施机制进行整合,形成了地方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见图1)。1内容: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学生专业社团与科技竞赛活动、职业资格考证与各类专业模拟活动平台。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多渠道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人才培养计划内实践教学模块人才培养计划外实践教学模块功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内容:课程实习和实训、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施:校内专业教师和实训课程专门教师主导实施。功能: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实施:校内学生工作教师与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主导实施。图1地方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图其主要特点有:(一)形成了实践教学计划内和计划外两大模块计划内模块:定位于附属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为直接目的,侧重于追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其系统运行主要依靠专业教师和专业的实训教师。计划外模块:主要通过搭建多种计划外实践教学平台,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创新实践教学机制来实现,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的学生工作老师和社会的实践指导老师为主导,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侧重于追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领域的综合素质等教学目标的实现。(二)形成了内容完整的各子模块我们对两大模块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了内容完整的各子模块。计划内模块的子模块:包括课程实训、实训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并对每一项目的功能和内容予以固化。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单一知识点,实训课程则在于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某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生产实习定位于专业知识的一般认知,毕业实习则定位于专业知识的综合认知和实际操作训练,而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专业领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计划外模块的子模块:包括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学生专业社团与科技竞赛活动、职业2资格考证与专业模拟活动等。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获得对社会实际的认知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社团可以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空间,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则能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各类逼真情景下的模拟活动则使学生能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上得到训练,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与辅导主要是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设。(三)形成了模块间的协调机制我们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形成了功能明确、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两大模块间不同的师资队伍之间的定期交流、共同参与实践项目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等,避免了实践教学中教学和学生工作两张皮、校内和校外各自为政、实践教学引力相互冲突、效果相互抵消的问题,确保了教学质量。总之,通过以上系统规划,规范化、常态化的实践教学得以打破人才培养计划内的种种制约和局限,在人才培养计划之外开放、广阔的时空中无限延伸和发展。确保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实施过程为使项目有序进行,首先制定了项目的整体实施方案,然后分别就计划内、计划外两大模块的内容进行规划、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两大模块分工互补、互动共进的实践模式。(一)计划内模块针对计划内模块的课程实训、实训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个子模块,再分别制定具体的计划、大纲或规定等,规范每个子模块的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控制,确保项目实施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课程实训,我们先选择《经济法》等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渐推广,《管理学》、《市场营销》、《广告学》、《商务谈判》等多门课程中均设计了实训环节,通过这些课程中实训,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了解深刻,掌握牢固,建立一定的实践意识和专业的感性认识与经验。实训课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率先在会计学专业开设了《会计业务模拟》、《会计电算化模拟》等实训课程,尔后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相继开设《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国际贸易实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实训课程,并继续向更广的范围推进,力图通过更多实训课程的开设,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虽然实训课程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纸上谈兵的实践教学,但因为它是模仿现实的逼真环境,而且对学生是进行循序渐进、比较综合性的训练,因而对培养学生拥有某一方面、某一技术或某一问题的实践能力具3有重要作用。生产实习,学院一直坚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在长江三角洲和成都、重庆、武2005年9月工管专业学生在剑南春酒厂参观2008年9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吉利汽车参观汉集中实习,每届学生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学初,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委派专业老师和班主任带队外出赴上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实地考察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企业、产业园区,听取企业、政府部门等负责人的报告,观摩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运作,回来后撰写实习报告,总结交流实习经验,学生普遍反映生产实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强化专业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大大丰富了对社会、对专业、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是大学学习过程中难忘而意义深远的经历。毕业实习,学院采取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毕业实习的内容相结合,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即是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通过毕业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大纲、毕业实习周记、毕业实习鉴定表以及学生毕业实习总结和指导老师的总结对毕业实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毕业论文,从选题、内容、格式等的要求到过程的控制均有章可循。学院还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细化环节、提高标准、严格要求。例如,现在的毕业论文增加了翻译外文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等环节,让学生接受更加严格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二)计划外模块针对计划外模块散乱、随性的问题,学院编制了《经管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整个计划外实践教学模块及其子模块进行从计划、实施到考查等各环节的系统规范,力图避免这一模块运行中的随意性,提高其系统性和规范性。根据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公司经营模拟、科技文化竞赛、职业资4格认证考试五个子模块的要求,安排学生从低到高,分不同年级参加相应的活动。一、二年级学生以参加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和专业社团活动为主,三、四年级以参加公司经营模拟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则不分年级均可参加。学院在企业、政府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市场调查获得对社会的一般认识与专业印象,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利用“挑战杯”论文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资金运营大赛”和学校的“学术基金立项资助”等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建立学院层面相应的常规化的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平台,支持和扶助学生专业社团的建立与发展,在活动中深化对现实的问题的认识。利用学院已有的十余年运作经验的、成熟的国际合作项目——跨国公司经营模拟(INTOP)运行平台,将其延伸开拓与之配套的国内运行新平台——企业经营沙盘模拟(ERP),使学生通过参加国际或国内的公司模拟经营活动,获得直接经验。通过组织职业资格考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是学院学生参与面最广的实践教学活动,为更好的组织这一活动,使其更有实效性,学院每年制定活动计划、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组建重点团队、委派学生工作和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联系实践活动基地、出台成绩评定和总结评比办法,计算课外学分,使得以往软化、凌乱的市场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固化、系统和规范,成为了实践教学可资利用的有效平台。几年来,学院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244支,参加人数达2031人,其中210人获学校优秀服务队员。2005年赴云浮市云安社会实践队获全国优秀团队,另有5支团队被评为学校优秀实践队。提交社会调查报告331篇,其中55篇被评为学校优秀(见表1)。表1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队情况一览表获学校奖优秀服务队员年份组队数量参加人数提交社会调查报告篇数和调查报告数2004年42支391人73篇49人/21篇2005年20支430人100篇30人/7篇52006年36支192人48篇42人/8篇2007年88支544人56篇50人/13篇2008年58支474人54篇39人/6篇合计244支2031人331篇210人/55篇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学生专业社团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重要平台,学院鼓励并支持学生建立各种专业社团,2003年以来,学生自主组建的、与专业有关的学生社团达十余个,目前仍在继续开展活动的有9个,拥有会员541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25%,在其中任职的干部283人,占学生总数的13%,他们根据社团宗旨,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强化会员的专业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舞台。例如:经济学社是学院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优秀社团,他们开展的模拟资金运营大赛、模拟招聘、经济征文大赛、企业参观等活动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对参加者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无容置疑的。公司经营模拟:它是学院的一个品牌项目,由跨国公司经营模拟(InternationalOperationSimulation简称INOP)和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两个部分组成。前者是1997年以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德国麦克尔什工业大学(FH-SWF)、美国纽约理工学院(NewYorkInstituteofTechnology)、英国斯泰福大学(StaffordshairUniversity)、俄罗斯州立南俄工业大学(TheSouth-RussianStateTechnicalUniversity)、芬兰开门拉克逊理工学院(KymenlaaksonPolytechnic)和葡萄牙瑟图巴理工学院(InstitutoPolitecnicoSetubal)等7国7所大学所联合举办的,以专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INTOP(INTOPIA)模拟研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市场博弈与贸易竞争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至今已经在不同国家的高校开展了十一届活动,我学院共派出80余名师生参加了历届活动,在实践
本文标题: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