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切实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明确“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十六大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作为市郊农村地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本文注重发挥物价的职能作用,选择农业成本调查的视角,通过对本区近三年农民收入情况、农业结构情况和农村劳动力情况的调查、分析,试图解读我区农民收入偏低、增长缓慢等原因,着重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角度,探讨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我区农村耕地和农民收入情况。我区位于上海市西南,杭州湾北岸,处在沪、杭、甬及舟山群岛2经济区域中心和长三角都市圈枢纽地带。全区陆地总面积58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23315亩。至03年未全区总人口527062人,其中:农业人口312704人,农村劳动力使用218923人。按全区总人口计算,人均耕地0.803亩,低于全国1.5亩平均水平的46.5%;按全区农业人口和农村使用劳动力计算,人均耕地1.35亩,劳均耕地1.93亩。01年至03年耕地面积从464305亩减至423315亩,人均、劳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详见下表一)。本区近三年农村人口、耕地面积情况表(表一)项目年份农村人口数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劳均耕地面积集体面积劳均集体面积自留地面积人均自留地面积年份2001年3354664643051.382.154261871.97381180.1142002年3258234449721.372.054076791.88372930.1142003年3127044233151.351.933869241.77363910.116近几年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实施“三个集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特别是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土地流转、结构调整、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家家富工程”、市场营销等方式带动农业的规模生产,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区人多地少,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占总人口的59.1%),而且农户以家庭式分散经营为主,因此农业生产率不高,01年、023年、03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4412元、4887元和5615元,虽然年增长水平持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但收入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低,与本市其他郊区(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详见下表二)。与本区城镇职工收入相比较,近三年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两者差距还是比较大,03年还占了1:3.61(详见下表三)。本区近三年与其它区县农民纯收入比较表(表二单位:元/人)区县年份金山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南汇区奉贤区松江区青浦区崇明县20014412706354957090609640275624578745962002488775107036745260676036622061524805200356158118799079366482648867906602512203年比01年增%27.314.945.411.96.361.120.714.111.4本区近三年农民纯收入与城镇职工收入比较表(表三单位:元/人)年份收入2001年2002年2003年农民收入441248875615城镇职工收入163061850020285两者之比1:3.691:3.781:3.61二、我区农村劳动力富余情况。(一)我区农村劳动力概况:1、本区农村劳动力分业使用情况。至2003年末,本区总人口4527062人,农业人口共312704人,农村劳动力使用共218923人,其中农业劳动力86228人,工业、建筑业劳动力97968人,运输、商业9890人,外出劳动力24837人(详见下表四)。本区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分业使用情况表(表四单位:人)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3年比2001年增减%2003年各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农业941059115186228-8.339.4工业77789840478731012.239.9建筑业9607101881065810.94.9运输业4392443045152.82商业5165546453754.12.5外出工252572164924837-1.611.3合计2163152169292189231.21002、本区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情况。本区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中,第一产业从01年的第一位,到03年已下降至第二位;第二产业从01年的第二位,到03年已上升到第一位;第三产业最低,始终处于第三位,而且比例比较小,近三年平均只占15%左右(详见下表五)。本区近三年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情况表(表五单位:人)年份一产所占比重%二产所占比重%三产所占比重%20019410543.58739640.43481416.1200291151429423543.43154314.620038622839.49796844.73472715.93、本区务农劳动力年龄和文化结构。据统计,我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结构中:初中文化以下5占了93%左右、高中文化以上占6左右%;另据我们对本区某镇抽样调查中看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中:18岁-40岁占13.5%、41-50岁占21.7%、51岁-60岁占64.8%。由此可见,由于农村一部分年龄较轻、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农民已经出外务工经商,留剩下来的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技术缺乏等现象,客观上阻碍了我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明显富余的现象。(二)我区农村劳动力富余情况:1、按一年二茬每亩耕地用工测算富余劳动力。根据我区成本调查点调查资料,按传统的常规种植,种植业年用工每亩平均为20工(天)其中:夏熟为8工,秋熟为12工。按我区03年耕地面积423315亩、从事农业劳动力86228人计算,每劳平均可种4.9亩,则全年每个劳动力工作日为98天(4.9*20)。再按一年法定工作日250天计算,全年还空闲152天,然后按年用工每亩20天计算,则每个劳动力一年内还可种7.6亩,共计每个劳动力全年可种12.5亩(4.9+7.6)。最后按我区03年耕地423315亩计算,则农田耕作共需要劳动力33865人,而03年我区农业实际使用劳动力86228人,减去农田耕作需要劳动力33865人,则可富余劳动力为52363人。2、按一年两茬每亩耕地收益测算富余劳动力。03年我区种植业夏、秋熟两茬每亩纯收益为201元,按03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2240元(人)计算,每人要种植11.14亩耕地,才能达到这个收益水平。再按我区03年耕地423315亩计算,则需要使用劳动力380006人,而03年我区农业实际使用劳动力86228人,减去种植耕地需要劳动力38000人,则可富余劳动力48228人。从上述两种方法测算可以看出:我区农村劳动力都要富余5万人左右(其中18-40岁占还占13.5%),超过了农田耕作所需3万多人的一倍多。两个多人去耕作一个人的农活,好比一个人的饭两个多人来吃,当然吃不饱;而一个人的收入,被两个多人去分,收入当然低了。(三)我区劳动力富余与转移困难的原因。综上所述,我区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富余比较多。那么造成我区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原因何在?经我们调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闭塞陈旧,部分农民“宁守自家几亩地,不愿外出寻活水”,出外打工的主动性不够;而部分农民在择业上又好高骛远,对职业和收入要求过高,使这些富余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2、土地资源逐渐减少。我区土地面积从01年的46万亩,减少到03年的42万亩,加上农用土地缺乏规模的流转机制和土地集约的推动力,加上土地权属分散,制约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分流转移。3、转移空间比较狭窄。我区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和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空间比较狭窄,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74、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受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束缚,农民在社会福利、就业、医疗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着很大差别,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5、农民素质有待提高。据我区务农农民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调查来看,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技术缺乏这一共性,难以适应现代用工需求,客观上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对策和建议。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关键,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切实消除农民增收的根本障碍、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切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切实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近年来不但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一定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国家农业部“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针,根据我区的实际8情况,抓住“三个集中”的实施,“万人就业项目”和“4050工程”的落实,积极做好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切实增加我区农民的收入,(外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举措是向东部发达地区劳务输出,而作为上海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鼓励向市外、甚至国外劳务输出的同时,应主要着眼于本地区内部的转移)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途径。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化转移。据统计:03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615元,劳均纯收入8593元中,工资性收入也占了80%左右,其他如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加起来只有20%左右。而从03年我区农村经济收益分配产值比重看:乡镇、村级企业收益也占了很大比重(详见下表六)。本区2003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产值比重情况表(表六)收益比重乡镇企业收益86%村办企业收益5%农民家庭经营收益9%乡镇企业收益村办企业收益农民家庭经营收益9因此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就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就要继续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办众多工业企业,创造尽可能多就业机会,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作用。(1)要抓住金山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金山大化工、金山工业区以及金山国际沙排赛的作用与辐射效应,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起点高、能量大、产业链长的重量级项目,创办更多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实体型企业,在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2)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好错位发展的文章,适当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包括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容量。(3)在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对内大力培育本地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处理好内外协
本文标题:拓展农民就业渠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0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