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治理分析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治理分析作者:吴国栋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杨景海完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建议——基于盈余质量的视角-会计之友2010,(14)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是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文章从盈余质量视角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动因及后果,并从公司治理、会计准则、证券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改善公司内部治理和完善我国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持续盈利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2.学位论文徐颖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研究2008本文以内部交易为契合点,对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论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在阐述相关的理论基础后,从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定义入手,对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其次,结合内部资本市场的特点,从动因和便利条件两个方面对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进行探讨。文章认为缓解外部融资约束、避税和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合谋获取私利是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因;而从内部资本市场依附的组织结构特点及会计准则等角度分析,金字塔型控股结构下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缺陷、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均为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而后,论文具体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和影响。指出常用于调节盈余的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方式主要包括:利用内部借贷、利用内部产品或服务往来、利用内部资产转让或股权转让等六种方式。同时,文章分别从信息传递观和机会主义观辩证地分析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利弊,从理论上指出: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必须对该行为进行控制。再次,论文在量化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和盈余管理度的基础上,对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消极影响。而由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会降低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因此,文章分别从公司内部治理、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层面提出相应的规范对策,以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优势。最后,对本文所得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3.学位论文赵霞内部资本市场若干问题研究——公司治理角度2008针对企业融资及资源配置的研究,目前重点是外部资本市场。实际上,对于企业联合体而言,内部资本的利用和配置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是一种存在于企业联合体(H型企业及M型企业)中的资本配置系统,内部资本在企业各部门或母子公司之间流动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为企业集团的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事实,但在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是否有效、内部资本市场是否增加企业价值等焦点问题上各方研究者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支持有效论的研究者认为:与单个企业和外部资本市场相比,内部资本市场兼具市场和企业机制的双重特性,有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会产生过度投资的倾向、“社会主义倾向”等现象,使得配置既有资源的效率更差,不利于外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价值的提高。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要么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要么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无效。在实践中,不乏内部资本市场成功运作的典范,更多的是运作失败的例子。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影响其有效性发挥的因素众多。公司治理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的研究焦点在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对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原因—特别是从公司治理角度的研究不足。内部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离不开良好的治理环境,而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异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公司治理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休戚相关,内部资本市场扭曲的资源配置会反映在外部资本市场上,最终反作用于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理顺内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为公司内部治理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而言,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时,无论是缓解融资压力的功能还是信息及监督优势都必须依赖行之有效的信息及内控等系统。而有效的信息及内控等系统都是以良好的治理环境为基础的。所以说,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是建立在公司治理良好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公司治理环境良好,内部资本市场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信息及激励优势才能得到发挥;现实中内部资本市场运作不良的案例,究其原因也往往能从企业的治理问题找到答案。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控制权问题对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具有重要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控股股东在内部在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代理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必须以控制权得到有效监督为前提。如果控制权未能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将会对内部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内部资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将会扭曲。当母公司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掠夺子公司的利益大于企业集团协同效应分享的收益时,如果惩罚成本较低,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扭曲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使其沦为利益输送的途径。一旦企业控股股东具有强烈的利益输送动机,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行政特色以及缺乏外部监督,很可能会导致无效的资本配置、甚至资本配置的扭曲。中国企业集团目前主要是以资本为纽带形成的H型结构为主。企业集团内部复杂的产权结构和多样化的协作方式使得利益输送更加隐蔽和深化。中国企业集团目前主要是以资本为纽带形成的H型结构为主。企业集团内部复杂的产权结构和多样化的协作方式使得利益输送更加隐蔽和深化。与单一企业相比,内部资本市场放松了融资的事前约束,在资本使用过程中内部监督。如果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由于企业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企业外部将无法监督,很难发现内部资本市场利益输送的行为。一旦外部发现了,就已经造成严重的后果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连锁关系会放大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可能会演变为整个集团的灾难。本文以中国企业集团中的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中国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主要原因,探讨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对子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写作。规范分析主要是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为研究出发点,提出研究假设。实证分析主要通过查找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出研究样本,利用统计软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再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以印证。比较与归纳方法则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有效的结合起来。具体的写作框架如下:第一章,通过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分析,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即: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对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相关因素。首先介绍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特点,其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因素,并对中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第三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第二章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鉴于企业集团内部关系复杂,相关内部资料难以取得,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由于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运作,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业绩下降现象。第四章,通过对德隆系的分析,进一步印证:由于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容易沦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对集团内被动参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子公司企业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对外部资本市场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以结论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分析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之处在于:(1)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内部资本市场问题,提出内部资本市场的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出现问题。(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文中提出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选取了德隆进行案例分析,对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我国企业集团结构复杂,内部资本市场庞大,但信息披露有限,没有现成的统计数据或统计方法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进行估算,因此目前主要采用的间接方法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进行衡量。这是本文的不足和遗憾之处。4.会议论文王明虎内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与集团企业资源配置2006本文主要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国有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低效率的原因.本文认为,集团企业的优势在于内部资源分配的低信息成本和高效率.为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集团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内部资本市场要有有效的机制,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而从现阶段企业集团的情况看,公司治理结构、激励制度、经理人市场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影响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关键因素,只有集团企业有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良好的激励制度、成熟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完整.而在我国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中,由于内部人控制、低效率的激励制度、不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有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因而降低了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投资效率.只有对上述因素进行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内部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引入内部资本市场,分析集团企业效率产生的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分析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信息传递效率及其对企业集团投资效率的影响,从而丰富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5.学位论文张瑶公司治理、地方金融业市场化与上市公司资金占有的实证研究2006文章以中国各地区金融业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为背景,以97-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别从利益输送角度和内、外部融资选择角度来研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文章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好的公司治理是否能够约束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2、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否受到地区融资环境的影响;3、政府是否更倾向于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并关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和公司内部治理对政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1、公司治理指数和“资金占用”是负相关关系。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可能是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表现,而好的公司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控股股东占用行为。2、地区金融业市场化指数和“资金占用”是负相关关系,意味着当一个企业外部融资比较便利时,控股股东及其下属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数额会下降,说明控股股东及其下属企业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也可能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一种表现。在中国这种特殊背景下,上市公司相较其他企业有明显的外部融资优势(无论是从证券市场还是从银行),非常可能成为整个集团的资金来源,当集团内其他企业外部融资比较困难时,控股股东及其下属企业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文章的结果恰恰支持了这一分析。3、“政府直接控制”虚拟变量与“资金占用”是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政府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占用了上市公司更多资金,支持了政府“偷盗之手”假说。4、好的公司治理以及较高的地区金融业市场化进程有助于降低政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意味着政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同样受到“利益输送”和“内、外部融资选择”的影响。除了以上主要发现外,文章还发现:“资金占用”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股权人侵占债权人利益提供了一些证据。过去的文献很少从企业内、外部融资选择的角度讨论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文章的结果意味着要解决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不仅需要从加强公司治理入手,还需加强地区治理环境(例如企业融资便利)建设。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
本文标题: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治理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3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