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由次贷风波分析中国信贷市场的潜在危机
由次贷风波分析中国信贷市场的潜在危机06金融工程徐庞珏2006113129翟晓萌2006113118负责第一部分前期资料收集和编写柳婷2006113135杜扬洋2006113143负责第二部分前期资料收集和编写张子晨2006113127赵健含2006114078负责前期资料筛选整理归纳和提纲编写张晓骊2006113131焦佳瑜2006113124负责第三部分编写和终期整理归纳报告提纲第一部分:关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1.背景: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2.酝酿:房地产暴涨使美国吹起一个一个泡泡。3.扩散:资产证券化——美国式危机的逻辑轨迹,一个也躲不了。4.转移:全球股市陪伴美国震荡。5.影响:次贷风暴之鉴,金融监管警惕泡沫。第二部分:关注中国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美国次贷危机利率上升背景房地产泡沫中国次级房贷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的漏洞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国信贷风险加大借贷,将资金流入股市中国的其他信贷风险举例信用卡(新危机点)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改革举例规避信贷风险的措施管理机制的改革从中得到的启示和建议金融创新第三部分:分析中国信贷潜在危机1.房地产泡沫2.信用评级、金融监管3.还在启蒙阶段的资产证券化4.政府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5.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由次贷风波分析中国信贷市场的潜在危机第一部分:关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背景:要了解全球次贷危机的始末,先要了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这是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住房贷款,这种贷款的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两到三个百分点。但是这些贷款人的偿付保障并不是建立在自身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之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大多是前几年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贷出,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在住房市场降温后,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使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不少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因此陷入严重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由此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次贷危机。酝酿:在美国,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者或金融信用不高的人群。按美国房屋贷款原来的严格审查程序,他们是不太可能获得购房贷款的。但低收入者的住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只要降低贷款的门槛,购房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从事房屋信贷的机构,开始了降低贷款门槛的行动,不仅将贷款人的收入标准调低,甚至没有资产抵押也可得到贷款买房,进而形成了比以往信用标准低的购房贷款,“次贷”也因此得名。放贷机构可不是慈善家,他们不是提供“经济适用房”。获贷人“零首付”轻而易举地跨进了买房的门槛,过去没能力买房的人群一下就有了买房的条件,当然,与优质贷款人的固定利率、较低的贷款利息等相比,你肯定要付出更高的利息,贷款的利率也要“随行就市”浮动。对放贷机构来说,它可以从中获得比带给优质贷款人固定利率、较低贷款利息更高的收益。可谓“两头乐的好事”。然而,这一“设计”构建在了一个贷款人信用低的基础平台上,一旦贷款人无力如期付息还本,放贷机构烂账砸锅无疑,风险甚大。上世纪末期,美国经济的景气,似乎淹没了这一风险。进入21世纪后,次贷风行美国。尤其是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连续25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并从2003年6月26日到2004年6月30日期间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切如同为消费市场打了“激素”。利率低到了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攀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美联储储蓄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巨大的诱惑驱使着次贷在美国的欣欣向荣。有数据显示,次贷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3-2006年,这几年恰恰是利率最低的一段时期。放贷机构坐收超常利润,贷款人赢得房产“升值”,50万美元买了一套房子,2年后价格升到60万美元,贷款人将房子做为抵押再贷出钱,也就会买几处房子,坐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渔利,一切感觉良好。到2006年末,次贷已经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破灭:假如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可以一直上升,假如利率持续维持超低的水平,次贷危机也许就不会发生。然而,这只是格林斯潘“吹出来的连环泡泡”。利率不会永远处于降息周期,经济周期更意味着不会总是无限增长。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2005年到2006年,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2006年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那套60万的房子又回到了50万,然后迅速跌到40万,抵押品贬值了,还是那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减少了,而储蓄利率上升了,贷款利率也相应上升,次贷是浮动利率,于是要还的钱增加了。本来贷款人就是低收入者,这时候,他会怎么办,还不了贷款,只好不要房子了。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子,可收回的房子不仅卖不掉,而且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不要说什么盈利,就连资金都转不起来了。从2007年2、3月开始,美国一些次级抵押贷款企业开始暴露出问题,首先就是新世纪金融公司因频临破产被纽约证交所停牌。扩散:如果只是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企业出了问题,并不一定导致一场牵动金融全局的次贷危机,因为次贷本身的规模是可以确定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美国次贷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约在1.1万亿到1.2万亿美元,而其中的坏账,据高盛的测算是4000亿美元。2006年,美国的GDP为15万亿美元,一个可以确知的危险并没有那么可怕。次贷之所以酿成危机,是因为次贷早已经通过美国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放大成为次级债券,弥漫到了整个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领域。美国的抵押贷款企业,显然知道次贷高回报的背后是高风险,他们不仅需要防范风险,更需要找到不断扩展自身资金的新来源,以“抓住机遇”支撑更大规模的放贷,来获取更多的市场收益。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恰好为他们创造了机缘:将一个个单体的次级贷款整合“打包”,制作成各种名字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于是,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面对这样的“稳定而高回报的产品”,自然眼睛发亮,产生慷慨解囊的冲动,抵押贷款企业于是有了新的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次贷。这些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获得了AAA的高等级标号,以光鲜亮丽的外表出现在债券市场上。它们确实有着格外的诱惑力——高额回报率。在“打包”时,次级贷款的债券被分为三档:优先产品、中间产品和股权产品。优先档是其中质量比较好的,利率低。股权档的利率最高,高到50%-100%甚至可以到两倍的回报率。重利之下必有愿者,正是如此之高的回报,吸引了投资者,比如对冲基金。投行贝尔斯登就买了这些次级债的股权产品。目前,美国这些次级债券基本分散在五类金融机构手中,包括银行(31%)、资产管理公司(22%)、对冲基金(10%)、保险公司(19%)和养老基金(18%)。危机:次级债进入债券交易市场后一度“不俗的表现”使投资者淡忘了它的风险。但是,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贷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掉进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那些购买了房地产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自去年3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截至2008年1月底,花旗、汇丰、UBS、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已对900亿美元以上次贷相关资产损失进行了撇账处理。这个名单里还有法国的兴业银行、巴黎银行,英国的北岩,瑞士的瑞银,其后大概还有买了不少债券的德国银行。总的来说,现在的损失就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创新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次贷这样一种创新使美国不够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居民买到了房子,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当风险冒出来,就脱不开“连带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买了美国次级债的国家,就要被迫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埋单”。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警告的,投资者已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生的事情中认识到,这些证券可能是“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人住上了房子,还不起钱就跑了;美国的债券却卖到了全世界,这些银行、基金等无处可跑。2007年7月,几家著名的国际评级公司下调了美国的1000多只按揭贷款抵押债权的评级,导致市场出现恐慌,而监管当局也没有提前预警次贷风险。美国市场不断有抵押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以及金融企业涉足抵押贷款业务败绩累累的消息公布。转移:很多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股市剧烈动荡。美国对冲基金的总规模约2万亿美元,控制的资金高达8万亿美元,足以影响约20万亿美元的美国股市。许多对冲基金有相近似的证券组合和交易条件,实质上在相互交易。次贷危机出现之后,特别是去年8月3日,贝尔斯登宣布暂停赎回3只按揭贷款对冲基金,立即造成股市恐慌,引发骨牌效应。8月16日,由于投资者恐慌情绪,道指一度暴跌343点。从2007年8月3日到16日,这种恐慌持续了近两个星期,然后恢复了平静,这与美联储的救助行为有关。17日,美联储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以帮助恢复金融市场稳定。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纽约股市当天大幅反弹,道指上涨超过230点。由于发达国家央行纷纷介入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得到鼓舞,纽约股市大涨小回一路攀升,并在10月9日创出历史新高。但随着花旗、美林等华尔街巨头相继公布亏损的财务报告,加之房地产持续不景气,美国消费开支受到影响,从10月下旬开始纽约股市再次下探,金融类股票领跌。2008年1月到2月,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放缓,衰退几率上升,在股市上,大多数国家和美国股市都是荣辱与共的,不可能存在美国股市低迷,其他国家股市一枝独秀。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跌声一片,即使是美联储注资2000亿美元,美国股市依然只出现了一天的反弹,随后又一次下跌。可见人们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忧虑和明显的信心不足。影响: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这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对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贬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借鉴: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有力者”,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国际观察家在分析此次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乃是此次金融动荡的三大原因。1.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结束后,网络泡沫破灭、“911事件”等因素,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指责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总
本文标题:由次贷风波分析中国信贷市场的潜在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7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