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教师:杨春科2015.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我也是名小公民教学序号1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使学生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3、知道小学生要当好国家的小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具准备板书设计1我也是名小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一激情引趣二小组交流三出示小博士四我们参与五、展示总结情境导入观察导入: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的环境调查资料。我们怎么办?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我们是不是公民?2我国的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找生回答。学生读小博士的话: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同学们年纪虽小,但也都是我国的公民。《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与自由,其中与同学最密切相关的是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当好国家的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写一写。展示作业课堂评价: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1、个人评定,小组交流。2、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的作品。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我的国籍是中国教学序号2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国籍?2知道作为中国国籍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3中国国籍有什么规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从而加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教具准备板书设计2我的国籍是中国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区别一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唯一标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看一看(导入新课)二新授二、辨一辨在座的各位,你们是公民吗?(引出站题)第一站我们是公民『授课』……………………活动一……………………何为公民?公民的含义和中国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语出宪法)(由学生看书回答,并集体朗读)……………………活动二……………………公民与人民是一样的吗?(学生说说,老师概括)阅读教材P57的“知识链接”部分,以及P56的“社会观察”栏目,说一说:什么是国籍?公民是如何取得国籍的?(学生思考后作答,得出)国籍的含义以及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根据。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原始国籍:以出生的方式取得继有国籍: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公民国籍的丧失:自愿丧失:自动放弃申请解除非自愿丧失:得外失内法律剥夺想一想:根据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那你们知道哪些人是我国公民吗?(引出)中国公民的范围——我国社会的全体成员1、播放一组图片,配京剧《我是中国人》(感受祖国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师:好,我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人物?3、生答:军人、运动员、宇航员、建筑工人,三轮车夫、环卫工人、服务员、国家领导人等4、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也与各行各业的人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使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与图中人物相比虽然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也还没有像他们中的某些人一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角色,那就是中国公民。什么是公民?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公民意识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第二框:我是中国公民。三、连一连(六、结束语师:公民与人民只有一字之差,是否是相同的概念呢?如果不同,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让我们看一组图片。1、展示图3-25、图3—26(公民与人民辨析)(1)图中人物是否都是中国公民,为什么?生:图中人物都是中国公民。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就是说,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只要具备中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师:大家说对不对?(板书:具有中国国籍)(2)图中人物都是中国人民吗?为什么?生:图中人物不都是我国人民。右图那些被审判的人不属于我国人民。因为他们的言行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的不良言行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是敌人不是人民。师: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可见,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本国国籍,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指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的大多数。在我国现阶段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从范围看:公民范围大还是人民的范围大?2、展示图3—27、3—28(未成名公民与成年公民享有权利有区别)(1)图中人物是不是我国公民?是,因为公民不受年龄限制。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都是我国公民,为什么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呢?生:因为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年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公民这一称号虽并不代表某种荣誉,却比任何荣誉称号更具价值,一旦丧失了公民的称号,就意味着失去我国法律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我是未成年人教学序号3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教学目标1什么年龄是成年人?什么是未成年人?2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我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导入二口述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四学生交流回答五师引导学习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板书课题自己看书,思考: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各享有什么权利?未成年权益法有哪些?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年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兵来将挡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学生发言)师: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随时随地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侵害,当我们遇到这些侵害时,只有正确应对,才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共同交流:如果你遇到了上述侵害时,会如何应对?学生交流略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侵害行为,都是一些相对轻微的民事侵害,可以采用这些办法来保护自己:1、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2、协商。3、调解。4、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教师补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平时就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对。环节二:紧急预案如果我们遇到了非常严重和危急的侵害行为时,又该怎样保护自己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生媛媛的遭遇。改编的中学生案例:初二女生媛媛傍晚回家路上,突遇一持刀歹徒要抢劫她的手机,为保住手机,她拼命反抗。在反抗过程中,歹徒将其连捅两刀。媛媛最终因失血过多死亡。(五)课后作业共同交流:如果是你,遇到歹徒正在对你行凶,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正当防卫”时,教师补充进行补充:教师补充讲解:关于正当防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第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第三、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利用课余时间编一本《自我保护手册》,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4认识公民的权利教学序号4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教学目标-1知道公民的权利是什么?公民享有哪方面的权利。2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教学难点:树立公民意识,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教具准备板书设计4认识公民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宪法还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导入二口述学习目标三自读课文四检查自读情况五请你来参与辩一辩六总结都11点了,大家都休息了,童童仍然在放鞭炮,童童这样做对不对?爸爸批评了他,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对,影响别人休息)(损害了别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行使权利时,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引出课题认识公民的权利思考: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还规定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宪法还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有人说:“我国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请就这一观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先小组讨论,再选出代表进行辩论。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5宪法保障我权利教学序号5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2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教具准备板书设计5宪法保障我权利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导入: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毛泽东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
本文标题: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7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