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身供求关系是主要矛盾———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春节以来,国内豆粕价格一直跟随CBOT豆价波动。春节期间CBOT大豆主要合约反弹了14美分,春节过后,2月底3月初国内华东地区豆粕现货市场随即较节前大涨200—250元/吨,达到2600—2650元/吨。3月份,国内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上下振荡,月底滑落到2500元/吨左右,但这期间CBOT大豆价格在20美分区间内振荡。4月10日,CBOT5月大豆较月初下跌了约50美分,国内豆粕货价格即下滑100元/吨到2400元/吨(由于种种原因,现货商没有做主动调整)。4月13日在CBOT大豆继续下跌的情况下,国内豆粕现货压力大量积聚,价格快速下滑到2280元/吨,至4月18日更是下跌到了本次行情的最低点2180元/吨。随后从5月初到5月21日,CBOT7月大豆大幅反弹上涨50美分,豆粕现货也展开反弹走势。到5月中旬,价格反弹到2380—2400元/吨,但成交始终不甚理想,2400元/吨这个价格持续了近10天没能被突破。但在随后的6月份,在CBOT大豆始终振荡上行的过程中,华东地区豆粕,包括国内其他地区豆粕却走出了下跌行情。在目前CBOT大豆上涨了100美分的情况下,国内豆粕现货却下跌了160元/吨之多,目前华东地区豆粕已经跌到了2240—2260元/吨。为什么6月份以后国内豆粕现货未能跟随CBOT大豆同步上涨,却走出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行情呢?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大幅大于需求。且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的情况下,各个油厂为了自己的利益,或选择低价抢占市场或选择提高给经销商的销售返利以提高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所以在目前的豆粕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会反映出豆粕成本对其的支撑作用。原因如下:1.首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说成本对价格有绝对的支撑作用,那各行各业、各油厂都没有必要去在采购等环节中去降低成本,反过来,成本越高越好,因为价格可以卖得更高。这与市场规律相违背。2.各家的豆粕成本不一,没有统一标准。长三角等地区的油厂虽然都使用进口大豆加工豆粕,但大家的大豆成本不可能是完全一样(暂且不考虑豆油的销售价格是否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豆粕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要是说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有支撑作用的话,各家油厂的成本都不一样,究竟以哪一家的为准呢?在某家油厂认为其销售价已低于成本价,开始亏损的时候,其他的油厂的成本低,继续降价销售豆粕,使进入亏损状态的油厂限产或停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供求的重新平衡。其实在目前各方市场格局尚未形成稳定状态之前,油厂即使进入亏损状态也未必就会限产或停产。因为油厂自己最清楚,如果因为暂时的亏损或没有利润就选择过分的限产或停产,失去的会是自己原先的市场份额,即将来有可能的利润。3.豆粕价格跌破成本意味着油厂亏损。许多朋友认为价格跌到油厂的成本价,就不应该往下跌了,因为油厂亏损了。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会有企业在亏损,榨油行业也不例外,有谁规定榨油企业是不可以亏损的呢?普通行业都会发生亏损,何况榨油行业这样与国内外相关期货、外汇市场有着高度相关联的高风险行业?况且在目前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如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及珠三角地区,豆粕市场的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所以豆粕价格跌破豆粕成本很正常,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三、豆粕价格与豆油关系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投资者在讲,粕跌油涨、油跌粕涨。这话本身并没有错,非常有道理,但这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在成本不变且成本对豆粕价格有支撑的情况上。如果我们认为如以上第二大点所讲,豆粕成本对豆粕价格没有支撑,粕跌油涨、油跌粕涨也就失去了基础。另外,油跌,短时间内并没有改变粕的供求关系。如果说油跌使油厂发生了亏损而限产或停产,也还是首先通过改变粕的供给来支撑粕价的,这在时间上有滞后性,与笔者的观点没有矛盾。四、豆粕价格与量价关系在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从4月18日的2180元/吨相对低点反弹到5月中旬的2380—2400元/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价格没能站稳2400元/吨反而下跌。这一波2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以2300元/吨为界,分为2180—2300元/吨阶段与2300—2400元/吨阶段。根据对现货市场价格的观察可以得出,前一阶段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18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对2300元/吨到24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再分为如下两个阶段:以2350元/吨为界,分为2300—2350元/吨阶段与2350—2400元/吨阶段。通过同样的观察可以发现,前一阶段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30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也就是说随着价格的上涨,成交量在逐步减少。因为在养殖需求还没在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更多的豆粕成了饲料厂及养殖用户的原料库存,他们通过一个安全库存来衡量自己的库存量,备足了就退市观望。这就是现货豆粕的量价关系。最后,笔者提醒大家(也是笔者始终坚持认为的),分析任何产品的价格,我们都要首先考虑其自身的供求关系,然后才是其他的相关性因素。养殖户与饲料用户在做采购决策时,应该抓住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把供求关系研究透,并且在采购活动中应该通过一套整体的采购方案并适时调整。市场变化如此之迅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豆粕市场的量价博弈(摘自陈特光)众所周知,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总是受到供需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豆粕也不例外,否则,抛开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销售或采购操作,必将付出代价。分析影响豆粕价格的供需这两个因素,我认为最终决定豆粕价格的,需求将起决定性作用。需求量的统计方法在强弱市场中也不一样:在行情看涨时,我们可以将饲料企业库存调为1到1个半月的用量,甚至是2个月;而在行情看跌时,我们只能用10~15d的用量来统计。1分析工具:量价双三角形(TVP:Twin-trian-gleforVolumeandPrice)假设条件:榨油企业的生产量均匀。笔者认为:用豆粕的量价来判断现货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之所以把“量”放在“价”之前,是因为先有“量”上的变化,才会引起“价”变。在行情上涨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后期,用户大多采购较为谨慎,市场上的成交量逐步萎缩,而榨油厂的生产照旧,所以榨油厂的豆粕库存逐步增加。到行情顶端,市场上的成交量萎缩到极限,而榨油企业的库存量达到最高限。现在大型榨油企业都是大资金运作,大量的库存对他们的资金压力非常大,加上豆粕因季节不一样,库存时间长短也不一。所以他们就要出货,从而出现了市场上的价格顶部(或阶段性顶部)。随着价格的逐步回落,饲料厂及养殖用户由于价格高位时采购量少,库存已所剩无几,所以又会出现谨慎购买,这时榨油厂商的库存还是大,所以价格进一步下滑。到了一定时候,饲料厂及养殖用户预计价格不会再进一步下跌,开始放量采购准备库存。市场上的成交非常大,而榨油厂商的库存也迅速减少到了极限,从而形成市场上价格的底部(或阶段性底部)。用图1来表示,也许会更明白。以上量价关系是属于比较理论性的,实际市场当中,在价格底部,榨油厂商也许不会放量销售,而且会采取限量销售等各种政策;反之,在价格顶部榨油厂商想放量销售,但饲料厂及养殖用户不会大量采购。所以,成交量最大区域不会出现在价格的绝对低位,而是离底部不远处,如1/3处比较普遍。另外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该双三角形的相对位置会发生一定距离的移位现象。如目前的市场情况,如图2所示。目前市场价格相对于前期高价位已有所下降,但是市场成交量依然很小,而各榨油厂商的豆粕(包括榨油厂商所库存大豆折算的等量豆粕)库存量压力仍旧很大。2回顾历史:2004年3月份,豆粕价格到达3700~3750元/t高位后滑落的国内成因分析如果说豆粕的供给能决定价格走势的话,2004年3月中旬,豆粕出厂报价3700~3750元/t,就不应该是最高价,而是象当初大部分榨油厂商根据豆粕成本所进行的预测,应该冲到4000元/t的大关!但实际上,全国的油厂,在3700~3750元/t这个价格成交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而价格就开始一路下滑。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养殖户与饲料厂用户的需求在成本大幅提高后没有跟上。其最高能到3800元/t就不错了,而价格到顶后,滑落的速度将会很快。只有一个理由:饲料厂的采购量已减少,他们在谨慎操作或观望。从当时对饲料厂的调查来看,在报3700~3750元/t的出厂价时,饲料厂所用的豆粕成本普遍在3350~3450元/t,且饲料生产与销售量已有所萎缩。所以,如果让饲料厂拿3600元/t以上的豆粕来进行生产,他们大部分会选择暂时停产或大幅度缩减产量,以等待饲料涨价。而饲料产品的价格走势大不同于原料豆粕,大幅度调价或上涨所需要的时间,是榨油企业所不能够等待的,上调的难度很大。所以,在豆粕价格过3700元/t以后,需求在客观上不支持豆粕继续上涨。3展望未来:市场需求与榨油企业的库存将决定价格走向目前的情况是:榨油厂商的库存量都不小,饲料厂的需求不旺,但畜禽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生猪的价格比较好。这种情况之下,目前的价格走势确实很难判断,但本人认为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第一,目前榨油企业的库存量仍比较大,并且一大部分豆粕的库存时间都已在2~3个月以上。目前正进入梅雨季节,对豆粕的继续库存是一大挑战,若保管不当,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他们的出货意愿强烈。第二,底部的市场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饲料厂及养殖用户在保证保守使用或生产的基础上,采购非常谨慎,没有达到疯狂采购的地步。第三,前不久,部分榨油厂商召开会议,达成价格同盟。在以上第一、第二点没有明显转好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达成价格同盟,改变市场行情走向的可能性比较小。关键是这些同盟厂商目前的成交量很小,他们的库存并没有有效降低。不久将会有厂商在库存的压力之下,开始慢慢降价销售,以降低自己沉重的库存压力。况且,纵观国内其他行业,包括彩电、空调等行业都进行过价格同盟,但最终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目前的豆粕价格同盟,如果没有其他利好因素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第四,只有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养殖户积极补栏,从而带动饲料厂的恢复性生产,进而推动需求,才能使市场行情走好。这一系列都需要时间来达到一定的量,从而可以达到换价格空间。真正的价格起动取决于饲养业的需求量在底部开始放大,并有持续的可能,以及后期的情况。但无论怎么放,今后饲养业也是保持去年的水平略有1%~2%的增幅,因此不要有超过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0%以上的幻想。这是由国家目前总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而不是由人们良好的愿望决定的。从农历春节之后,养殖用户的畜产品价格一路走低,畜禽存栏量也在逐步减少。禽类的存栏量更是在禽流感的不利影响之下大幅度主动被动地减量。进入4月中旬,华东地区的畜禽养殖用户处境到了最坏的时候:1000g蛋品亏损在0.35-0.40元左右,商品猪亏损情况为80-130元/头。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广大养殖用户在将现有的商品猪出栏(或提前出栏)的同时开始分批补栏。理由如下:一、这段时间畜禽类产品的价格降到了低点,同样苗鸡、苗猪的价格也降到了相对低点,现在补栏成本较低,苗猪的价格仅为3.6元/斤左右;二、饲料原料(鱼粉除外),特别是豆粕现货的价格降到了相对低点,同时饲料价格也在低位徘徊,现在的养殖成本也较低;三、从养殖周期来看,现在补栏开始养殖,到商品猪出栏还有五六个月时间,离蛋鸡开始产蛋也还有一定的时间,在该批畜禽产品上市时,相信畜禽产品将会是一个不错的价格,所以将会给养殖用户带来一个非常可观的养殖利润。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亏本出栏的商品猪基本上都是2005年10月之后,5.5元/斤的苗猪价格补栏的。笔者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观点,养殖用户应该遵循这样的周期去做,在畜禽产品价格到了低点甚至亏损时,开始大胆地补栏,在畜禽产品的价格到了相对高点时,一定要谨慎,减慢补栏,不然等畜禽产品上市时将会被“套住”养殖利润。另外随着天气的转暖,如果所有的养殖用户看到畜禽产品价格开始回暖而进入报复性的补栏时,饲料原料的价格也将上涨,在那个时候饲养成本将会
本文标题:豆粕现货市场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8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