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小说写作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按照传统的观念,人物、情节和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一)故事与情节“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故事是什么呢?“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小说面面观》)“情节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小说面面观》)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故事是一个表层的东西,它的内部是情节;故事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综合后的表述,而情节是具体的,经验的东西。1、构思故事、编撰情节体验;想象与虚构故事可以来自现实的社会实践,也可以来自超现实的想象。情节是动的,情节必须在行动中,情节在行动之间必须有联系。情节是有长度的,这个长度因时间而决定。2、叙述;结构一是叙述的角度,也有人称之为“视点”或“视角”,它的意思是作品中叙述者与被叙述的事情之间的关系。与叙述视角相关的,就是叙述的人称,即叙述者在叙述对象面前的称谓。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通常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也有人认为有第二人称。亨利·詹姆斯提出间接叙述法,就是不由作者直接陈述,而由作品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眼中来观看,并且与“全知”的叙述角度交错。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子夜》二是叙述节奏。小说家要处理好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等时叙事快速叙事……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当,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宝玉只问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了。慢速叙事变速叙事小说的结构、模式传统的“情节结构”--结构的多重变化情节结构:这种模式的小说创作,以某个人物或事件为中心,线性展开,以一个个情节推进人物的命运或事件的发展,它注重于外在氛围的营造和外在事件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结构(意识流结构)、意象结构(诗化小说)、无结构(小说散文化)、迷宫式结构等等人物的刻划:真实(原型、性格);典型真实(活)据清代人的笔记记载,《红楼梦》流传开后,杭州有某贾人女,酷嗜《红楼梦》,致成疗疾,父母以是书贻祸,取投诸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烧杀我宝玉?”遂死。而另一书生,苏州金某,喜读《红楼梦》,设林黛玉柱,日夕祭之。读至绝粒焚稿数回,则呜咽失声。“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创造出来。如果这些人物再增多一个因素,我们画的弧线即趋于圆形。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史上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从单纯、单一到丰满、复杂的发展历程。典型(这一个)“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代小说中人物地位、作用的变化:人物--人(这一个--这一种)人的抽象、符号化人物形象塑造不再成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反映主题审美价值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篇幅长短微型小说(数百至几千字)短篇小说(几千至三万字)中篇小说(三万至十万字)长篇小说(十万字以上)微型小说选材特别精粹。常常只写一个场面里的一件事,或者只写不同场面的由一个物品或细节绾连的一件事。它讲究运用一个高质量的写人细节作为核心情节来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某一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在叙述上,它讲究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个完整而有变化的故事,常常在情节的尾部制造意外结局,使整篇作品的立意在短暂的阅读中别读者顿悟和体味。短篇小说其结构灵巧,叙事简洁,选材多取生活的“横断面”,生活事件虽然也是较为单纯的一、两件,但事件叙述的时空形态比微型小说要复杂和丰满。在人物刻画中,它要求集中艺术笔墨塑造一个性格侧面相对系统、完整的人物个性,人物刻画多以富有感染力的侧面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波澜。其有限的信息承载量使短篇小说多需要依靠情节的转折来强化叙事效果。中篇小说它可以描写有一定历史长度的纵断面生活,可以多角度描写某一个典型形象的性格系统,也可以全方位地叙述某一个小说人物的命运。它有长篇小说的“全景式”和“大容量”的特点。相对于长篇小说来说,它又能精练、单纯地概括复杂的纵断面生活,它可以像长篇小说那样从容、细致地展示描写和叙述,也可以像短篇小说那样进行机智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透出作品趣味盎然的可读性和引人深思的生活底蕴。长篇小说成功的长篇小说不仅可以塑造一个、而且可以塑造多个典型人物形象。它的情节诡异多变、曲折逶迤。它的环境描写有特定的区域景物,也有特定的由复杂的人际关系构成的社会环境。它常常以对社会生活做全面、深刻的反映而被称为“史诗”。它可以让小说作品同时拥有多条叙事线索,表现风云变幻的时代风貌,并有条件让小说人物(许多时候是多个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其个性的多种侧面。长篇小说在记录时代的风俗民情,反映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习惯和情感思维的不同特点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文学作品只有七种情节英国作家约翰逊博士曾提出猜想:小说仅有几种情节“鲜有变数”.现在一项重要研究得出结论,自有故事以来一共就只有7种情节。布克所说的七种情节模式:※从赤贫到富有类讲述一个普通人找寻更为优秀的、内在第二个自我的故事。范例包括《灰姑娘》、《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和好莱坞电影如《淘金记》、《窍究淑女》。※探险类经过漫长艰辛的旅程寻求一个遥远的目标。范例包括《奥底塞》和《夺宝奇兵》等。※奇遇类遭遇事故一一坠入陷阱、遭受撞击或沉船后,男女主人公被迫离开其熟悉的环境,置身于一个令人惶恐不安的奇异世界。范例包括《阿丽丝漫游奇境记》、《鲁宾逊漂流记》和《时间机器》等。※喜剧类不仅仅是一个广义的名词,而是按其自身规律发展的一种形式明确的情节。范例包括简·奥斯汀的小说《汤姆·琼斯》、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等。※悲剧类这是一种典型情节,沿着五个步骤发展后达到高潮,迎来毁灭和死亡。一般是主人公沉迷于权力或欲望之中,最终导致其毁灭。范例包括《麦克白》、《洛丽塔》和《李尔王》等。※重生类有人被黑暗势力控制或是中了魔咒,生不如死。一次奇迹般的拯救行动后,被害人得到解脱,重见天日。范例包括《睡美人》、《圣诞颂歌》等。※打败怪物类男性或女性主人公遭遇了怪物,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打败怪物获得了财宝,或是赢得了爱情,范例包括《大卫与巨人歌利亚》和《大白鲨》等。小说写作的基本要求(一)塑造人物(人物的功能性与形象塑造)塑造小说人物最简单或者最初步的方式大概就是给小说人物命名。人物的七个“行动范围”:反面角色、捐献者(施主)、助手、公主(被寻找的人)和她的父亲、送信人、英雄、假英雄。《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经典之作,人物性格与情节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所以很难归为情节小说或者人物小说。优秀小说的人物性格的丰满度和独特性往往是非常鲜明的,阿Q、黛玉、安娜·卡列尼娜、猪八戒之所以成为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正是因为他们的人物特征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二)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黑格尔认为,情节应“表现为动作、反动作和矛盾的解决的一种本身完整的运动”。福斯特曾对“故事”与“情节”作了这样的比较:“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情节是把在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这并不是说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一切的情节都是在必然和偶然、期待和发现的反复运行中,在多个交叉点上产生的。生活在因果性面前重新组合。在小说写作过程中,如果构筑复杂的情节,其原因往往不但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三国演义》关羽的形象就被赋予独特的情感逻辑。(三)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如果情节或者说事件的发展与小说人物的心灵没有发生密切的联系,这种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可以说是失败的,比如才子佳人小说或旧武侠小说,多是用外在的、偶然的因素推动事件的发展,情节的推进并不是以展示人的心灵活动的丰富性为前提。许多时候,小说的情节因果性的构架并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步发生情节的存在,对人物性格特征而言,具有促使其强化递增和深化拓展的功能。在小说创作行进的过程中,如何让人物和情节相得益彰,是小说创作顺利进行的一个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各有长处,在不同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各有千秋。在喜剧性的小说中特征鲜明的扁平人物更受欢迎,而在历史小说中,人们总是希望能看到历史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性。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历险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老舍的《二马》,其主人公都是出色的扁平人物。(四)设置环境小说的环境,从广义来说,既可以包括小说的时代背景,也可以是小说各个人物所组成的人情网络等等人文背景。韦勒克·沃伦认为:“背景即环境,尤其是家庭背景,可以看作是对人物的转喻性的或隐喻性的表现。一个男人的住所是他本人的延伸,描写了这个住所也就是描写了他。”“背景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意志的表现。如果是一个自然背景,这背景就可能成为意志的投射”恩格斯认为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作用在于“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人物行动”。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是一个“促使”与被“促使”的关系。人物的个性不管如何特殊,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中才能找到它的根源。为什么林冲以前特别逆来顺受,后来却变得那样特别地义无返顾呢?小说创作,即使是写作意识流小说,即使是只有人物片断情绪的先锋小说,仍然包含着人物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仍然需要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作为一个需要关注的一对矛盾体。所谓圆形人物,往往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在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交往过程中,展示出主人公不同侧面的性格面貌。所以,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设置是否有利于多侧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作技巧。小说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打乱叙述顺序,而将各个要素按照某种相似特征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译解,从中寻找支配具体话语的恒定关系。如唐代传奇《柳毅传》。故事从表层来看,讲的是一位落第文人解救困厄中的龙女,并最终与龙女结婚成仙之事。如果把故事中有意义的事件按照性质的相似进行重组,可得到下列四个集合:第一组包括柳毅落第、龙女牧羊、洞庭君哀恸、钱塘君被囚禁、柳毅在拒婚后离开洞庭时的遗憾、两度亡妻等事件,共同性质是“不幸”;第二组是钱塘君大胜、龙女得还、柳毅得重赐、成仙得道,可归为“幸运”;第三组
本文标题:小说的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8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