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长度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m100010101010001000Km--------m-------dm-------cm-------mm-------um------nm2.换算:换算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3.使用刻度尺前要弄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4.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5.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纸张厚度,测钢丝直径(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球的直径,圆锥高度(3)替代法:测地图上铁路长(4)滚轮法:曲线长度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转过的圈数【演兵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演兵2】下列几个测量值中准确程度最高的是()A.126.4mB.16.5dmC.13mmD.28.02cm【演兵3】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16.38cm,从这个数据看,它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1分米B.1厘米C.1毫米D.1微米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1.运动按运动尺度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2.二、参照物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取:任意性;特殊性(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隐含性3.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①选取参照物②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4.相对静止的条件: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三、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2.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的公式:v=s/t推导公式:s=vtt=s/v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1km/h=(5/18)m/s5.图像四、能量【课1】正在驶离站台的列车,车厢里的乘客相对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乘客在车厢里看到站台上送行的亲友远离他而去,这时他是以作参照物的.【课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一栋栋楼房在上升,这是以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以高楼为参照物,则直升飞机向运动.【课3】今年“五·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车后退去,由此可知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们乘坐的车B.房屋C.路面D.路旁的电线杆【课4】甲.乙.丙三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km/h,乙在1min内走了63m,丙行进的速度是1m/s,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A.vvv乙甲丙B.vvv乙甲丙C.vvv乙甲丙D.vvv乙丙甲【课5】火车和汽车分别以90km/h和30m/s的速度运动.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分子原子核外电子(负电)原子核(正电)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C.它们速度一样大D.不能确定【课6】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我们是以什么方式来判断谁跑的快呢?【课7】小张做测自己的步行速度的实验,他从10点23min8s开始计时,当他走完30m,时钟正好指着10点23min32s.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他的步行速度为()A.1m/sB.1.25m/sC.1.5m/sD.1.75m/s【课8】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甲的速度是2m/s,乙的速度是3m/s.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1B.2:3C.3:2D.1:6【课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0.6m处B.甲在乙前1.2m处C.乙在甲前0.6m处D.乙在甲前1.2m处【课10】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计时开始时,即0t时,甲的速度是m/s,乙的速度是m/s.(2)当3s时,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3)甲.乙两物体是不是都做匀速运动?(4)在3s的时间内,哪个物体运动的路程长些?(5)图中甲.乙两图线是相交的,相交的那一点是不是表示两物体相遇?乙甲t(s)v(m/s)252015105543210DCBA012345510152025v(m/s)t(s)甲乙【课11】小张和小李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张都比小李提前10m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但改用下列两种方式再进行比赛.(1)仍在同一起跑线,小李提前先跑出10m小张再起跑,结果是()(2)让小张的起跑线后移10m,小李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再同时起跑,结果是()A.两人同时到达终点B.小张先到达C.小李先到达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课12】汽车在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两地.如果要求汽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则除了要知道A.B之间的距离外,还应知道()A.汽车在A地的速度B.汽车到达B地的速度C.A.B两地中的速度D.A.B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性质、介质温度有关;V固V夜V气(一般情况);15℃时,声音在空气中V=340m/s二、乐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的听声能力: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地震等发生伴随)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能量大,沿直线传播)2.响度(音量):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大小、跟声源的距离有关3.音色(音品):跟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三、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晚0.1s对着高墙说话,要听到回声至少要离开17m四、噪声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30-40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果的声强为70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90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1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噪声的控制着眼于消声、隔声、吸声三个环节;噪声控制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演兵1】下列各选项中声不能够在其中传播的是()A.酒精B.岩土C.月球上空D.空气【演兵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时有时不需介质B.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C.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D.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大声喊叫才能使同伴听见声音【演兵3】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演兵4】一架超音速飞机在水平方向上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l0s,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6210m处.求:(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演兵5】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演兵6】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演兵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演兵8】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演兵9】凡是弦乐器在试音时,都要通过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声音,这样做主要是调节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演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B.响度也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C.有时音乐的声音也是噪音D.一个人的声音音调是不会改变的【演兵11】码头上轮船的汽笛传得很远是由于()A.汽笛声频率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发声的振幅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演兵12】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演兵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SS2S1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演兵14】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波形图,指出图中哪一个音调较高,哪一个响度较大,并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激光准直”;射击时“三点一线”;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4.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空气中的光速近似为c=3*108m/s,水中光速:(3/4)c,玻璃中的光速:(2/3)c二、光的反射1.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两角(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光路可逆3.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镜面反射漫反射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点(原因)反射面不同平整光滑粗糙不平(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现象)人的感觉不同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各个方向都能看清实例黑板反光;灯下看书反光;平静的水面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一般非光滑物体4.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作用:改变光路;成像(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左右相反;像、物等大;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三、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光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路可逆2.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从岸上看水里的物体,物体变浅了;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物体变高了;都是虚像3.现象:海市蜃楼,“弯折”的筷子四、凸透镜成像1.透镜分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
本文标题: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9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