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8放水涵高压涵工程预应力管具有节约材料、降低造价、使用年限长、不污染水质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提高预应力管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制管、运输、安装宜由同一个管道专业队伍承担施工。该专业队伍对管道投产运行后一定期限内(按承包合同确定)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企业必顺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QA)及质量控制(QC)体系,切实做到:严格工艺,精心操作,逐根检验,确保质量。放水涵土方施工,其边坡稳定、措施,以保证管线施工降排水、防止基土扰动等方面,应掌握土质的特性并采取相应全过程的安全和工程质量。预应力管道工程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等,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5.8.1装卸、运输及堆放5.8.1.1预应力管的装卸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卸机具起吊能力的选用应留有一定的裕度,吊具的工作位置必须符合稳定条件,使用前应检查机具的完好情况,严禁超负荷或在不稳定工况下进行管子的装卸起吊。(2)在沟槽附近进行管子的装卸起吊,要将起吊机具停设在不影响沟槽边坡稳定的适当位置上。(3)起吊机具在工作状态时的接地压力大于操作地段的地面承载能力时,应采取扩大承压面积或局部提高地面承载能力的措施,以保证起吊机具安全操作,防止出现过大沉陷或不均匀沉陷。(4)预应力管在装卸过程应始终保持轻装轻放的原则,装卸起吊要平稳,不得碰撞管子,特别要注意承、插口部位及保护层使其不受损坏。严禁溜放或用推土机、叉车等直接碰撞和推拉管子。(5)管子起吊可采用两个着力点的兜身吊或专用起吊工具(如蟹钳、铁扁担等),严禁采用串心吊或将起吊索具的坚硬部件(如卡环等)直接与管体接触而压损管子。(6)管子起吊时,管中不得有人,管下不准有人逗留。5.8.1.2预应力管的装车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子在装车运输时应有防止震动、碰撞、滑移的措施,可设置弧型支座(弧型支座曲率应与管子外圆曲率相适应)、铺垫草袋(内装砂土)及在枕木上加设木楔等办法予以稳固,并与车厢绑扎稳牢。承、插口部位应垫起,不得直接压抵在车厢板上。(2)运输过程对插口等易损部位应采取防止损坏的措施,必要时应予妥善包扎。(3)管子运输时,在其上面或里面禁止装运其他物品。5.8.1.3预应力管的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子堆放场地应经平整,当土质松软时应予适当夯实。(2)管子堆场应防止雨季积水,水能自流排出。(3)管子应按型号、规格分类堆放。每堆第一层管的下面应垫放两根枕木,并设有防止管子滚动滑移的措施。枕木间距应大于1/2管长,并使承口垫起离开地面。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2.2.5的规定。层间应设软质的支承物(如垫木),且层间支承物应设在同一垂直面上。(4)管子直接运至管线沿线摆放时,其摆放位置应不妨碍沟槽土方施工及管线的施工通道,并避免管子的多次转运。5.8.2管子和密封圈5.8.2.1到达现场的预应力管必须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及管子质量合格的标志。凡标志不清、技术条件不明、技术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者不得使用。5.8.2.2管子在安装前要逐根进行外观检查:管体内外表面及端面有无裂缝;承口和插口的工作面部位有无不应有的蜂窝、气泡、浮浆积层和脱皮现象;承口倒棱处有无混凝土环裂或伤痕;承口外导坡、插口止胶台内侧工作面有无灰渣浮浆;在插口端安装线内保护层的厚度,有无超过止胶台的高度;保护层有无碰伤、脱落、裂缝或局部外露环向钢筋;管子端面纵向钢筋切口处凹坑的填补料有无脱落。必要时对管子几何尺寸进行抽查。对检查合格的管子予以编号待用。5.8.2.3管道接口用的橡胶密封圈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性能应符合附录二的要求。密封圈不应有气孔、裂缝、重皮、平面扭曲、肉眼可见的杂质及有碍使用和影响密封效果的缺陷。5.8.2.4橡胶密封圈的断面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断面为圆型的橡胶密封圈材料时,圈的环内径与预应力管插口外径之比(即环径系数)一般为0.8~0.9。安装后的胶圈压缩率,滚动胶圈为35%~45%,滑动胶圈为30%~40%。5.8.2.5预应力管道当采用其他材质或非圆形断面的密封圈时,应选用经有关部门技术鉴定可以批量生产的合格产品。5.8.3沟槽开挖和管基施工5.8.3.1沟槽开挖的边坡,应根据土质、地下水位、降排水方法、开挖深度、施工机械,以及雨季施工对边坡的影响程度、管线施工期的长短等具体情况,按《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的有关规定确定,或参照工程所在地区类似土方工程的边坡留设经验选定。当沟槽开挖较深时,宜采用折线形或台阶形的边坡。5.8.3.2雨季或有地下水情况下的沟槽施工,不允许积水,应有降、排水措施,可采用明沟集水井排水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明沟排水的排水坡降应不致冲刷沟底土壤,遇有流砂的土层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全部降、排水设施应保持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直至回填土超过地下水位的高度且不低于管线轴线高度时,才可停止和拆除降排水设施。雨季施工在沟槽顶部两侧应设挡水小堤或截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流入沟槽。5.8.3.3当设计有数根管道平行设置时,沟槽土方宜同槽开挖。机械挖土或雨季开挖沟槽,应在沟底标高以上留150~200mm的保护土层;待施工管基时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挖出的堆土应离槽顶边缘有适当距离,以保证边坡稳定;堆土面应向外倾斜,以防止地表水流入沟槽。5.8.3.4沟槽不允许挖至沟底设计标高以下,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5.8.3.5沟槽基土中遇有淤泥等软弱夹层异常埋物时,应会同设计部门确定处理方案。施工过程要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和记录。寒冷地区冬期施工要有防止地基冻胀的措施。5.8.3.6混凝土管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清除沟底浮土,做好垫层,并按管线位置和管底标高浇筑混凝土底板。大直径预应力管的混凝土底板应留设沉降缝,其位置及数量应与管子的接头位置和数量相一致,以使管子接头能保持柔性接头的特点。(2)管子安装完成,待管线轴线、标高检验及接头水压合格并经阶段性验收后,方可浇筑包角混凝土。(3)在浇筑包角混凝土前,应清理底板上的浮土杂物,并冲水清洗。包角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包角浇筑应注意与管子底部接触处的密实性。包角混凝土也应留设沉降缝,其位置、数量与底板处留设的沉降缝相一致,沉降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8.4管道安装5.8.4.1管道安装前应清除管基表面的浮土和各种杂物,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下管铺设。5.8.4.2管子下沟前,应进行外观标志和编号的复查。对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必须经查清修补合格后方准下入沟槽内。5.8.4.3严禁将管子向沟底自由滚放。5.8.4.4采用绞磨、卷扬机和扒杆下管前,应检查地锚是否稳固可靠。5.8.4.5采用吊车下管时,吊车的使用除应符合第2.2.3条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吊车下管时沟槽边坡的稳定。5.8.4.6采用沟底龙门吊车安装管道时,应注意龙门吊车轨道的稳定和防止其出现过大的沉陷。管子运输车道的位置要便于管道安装作业,并不得损坏管基。5.8.4.7下管时,管子吊入沟槽作业面的下方不得有人。5.8.4.8不论采用何种机具下管的管子位置,应使其大体就位,避免在沟槽内多次搬运位移。5.8.4.9管子安装前必须逐根清理承口、插口的工作面以及密封圈上面粘连的泥砂等杂物。5.8.4.10在待装管的插口套上密封胶圈后,应使胶圈在插口各部位上粗细均匀并整理顺直,不得有扭曲、翻转现象。接头为滚动胶圈时,可放置在距插口端面10mm左右,并使其与止胶台等距离。为防止胶圈翻滚脱落,宜用小木楔临时塞住。5.8.4.11管道安装时,待装管应缓慢而平稳地移动,待移动至距已装管的承口100~200mm时,宜用方木支在两管之间,防止因碰撞而损坏承插口。5.8.4.12对口时,应使插口端面与承口端面保持平行,并使两个端面的圆周间隙大致相等,以期安装就位准确。待装管的插口应缓慢地推入已装管的承口中,同时取去橡胶圈上防止脱落的临时小木楔。5.8.4.13每节管子的安装都必须按所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点,仔细校测管道轴线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施工记录。5.8.4.14每节管子安装完成后,应立即用专用量具从管壁内侧的对口间隙处(小径管在管壁外侧)检查密封胶圈是否进入工作面(检测点不少于4点),相邻承插口之间的对口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点不少于3点)。确认检验合格并将管子垫稳后,才能将吊具缓慢松开。管子安装完毕松开拉具时,应注意密封胶圈的回弹值。若回弹值反常,对口间隙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分析原因,并予以处理。5.8.4.15每班安装前,对已安装好的前一节管应进行复查。如发现其位移,应重新校正复位并检验合格后,再继续进行安装。5.8.4.16管道沿线的土壤或地下水对混凝土或密封胶圈有腐蚀作用时,应按设计说明及有关规定进行防腐处理。5.8.4.17负温下进行管道安装时,密封胶圈必须采取防止受冻变硬的措施。5.8.5管道水压试验预应力管道安装后的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分段长度不宜超过1km。(2)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前,应编制水压试验方案,对堵头的位置、防止水压时的管线位移、水源及水压试验后的余水排除、水压试验装置的设置、试压顺序等均应有全面的考虑和安排。(3)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的压力值:设计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6kgf/cm2)时,应取工作压力的1.5倍;当设计工作压力大于0.6MPa(6kgf/cm2)时,应取工作压力加0.3MPa(3kgf/cm2)。(4)管道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前,必须将试压段管道两侧至管顶的土方回填分层夯实,必要时回填至管顶以上500mm。管线的镇墩与锚固结构等均应完成后才能进行水压试验,以防止管线位移或变形。为观察水压试验时管道接口的密封情况,在承插口接头的局部范围处可先不回填,待水压检验合格后再行回填。(5)水压试验时应先对管道充水和排气(在管线高点处设排气阀)。充满水后的浸泡时间:管径≤1000mm时为48h;管径>1000mm时为72h。(6)水压试验的顺序为:先升压至设计工作压力后,检验试验段有无渗漏处;2h后再升压至水压试验的压力值,恒压10min,检查试验段如无渗漏现象,则水压试验为合格。为保持水压值,允许向管道内补水。如再次检查接口及管道附件未发生破坏及漏水现象,则可进行管道渗水量试验。5.8.6回填土5.8.6.1管道及其附件安装完成,经水压试验合格,并经验收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土。不允许将已完成的管道长期外露不回填,更不允许将其跨越雨期或冬期。5.8.6.2回填土前应消除沟槽内杂物,并排除积水,不得在积水情况下回填。5.8.6.3管道两侧至管顶的回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夯实,严禁单侧回填或用推土机从一侧向沟内推填,以免引起管道轴线位移和接口变形。5.8.6.4管顶500mm以内的回填土与两侧回填土的要求相同,并不得使用重锤或大型机械夯实。回填土至管顶800~1000mm后,才允许土方机械在管顶上部跨越作业(大型机械的压重应经设计对管体承载能力复核)。5.8.6.5厂区外非交通要道及允许下沉的地段,管顶500mm以上的回填土可以不经夯实或简易夯填,但应留有适当余高(不少于500mm),以作为自然沉实之用。
本文标题:放水涵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2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