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毕业论文《浅析幼儿园游戏的价值及实施措施》
浅析幼儿园游戏的价值及实施措施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能更充分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游戏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和感知生活的乐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创造符合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幼儿园生活,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生活,获取知识。充分认识、提升游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关键词:幼儿园游戏;价值;实施措施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游戏与教育相结合为重要教育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也是教育专家认可的,经过实践检验也证明是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不仅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而且也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各种能力上的发展。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并且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然而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验的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幼儿认知活动具有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形象性的特点,使幼儿不可能主要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无意性的特点,则使幼儿不可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某一项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和变化性的学习任务;因而,那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是很不适宜幼儿园教育的。然而游戏的重要性,却往往被成人所忽视。相当大的部分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缺乏高度的认识,他们错误的认为游戏是幼儿无意识的消磨时间的玩耍,并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为据,限制甚至反对幼儿游戏。有些家长常以孩子在幼儿园识了几个字,会唱几首歌,能解几道题等知识内容作为衡量教师教得好坏,孩子学得如何的标准,把教师组织幼儿游戏视为“哄孩子玩,不务正业”;有些家长认为游戏不过是兴趣性活动,可有可无。其实,游戏不仅使幼儿情绪愉快,而且是他们的一种严肃的活动。成人也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游戏,充分利用这种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一、游戏的定义儿童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在我国游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二、游戏的特征1、游戏的愉悦性游戏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游戏中常常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或减少,这种不可预计的偶然性,让儿童体验着意想不到的最大的乐趣。自发的行为往往是趋乐的,机体的需要状态随时促使其为满足需要而运动,以求舒适、安全、快感,符合快乐的原则,儿童在游戏中因为满足需要而获得快乐;他们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游戏中儿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担心游戏以外的任何奖惩,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儿童是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游戏中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处于身体的最佳、最自然、最轻松的状态,带给儿童快乐的享受。当游戏创造的快乐成为一种必需,对游戏的需要也就变得急切。2、游戏的主动性游戏是非强制性的,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及同伴等。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的内部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儿童的现实世界是属于成人的,他们由于不成熟而出现的稚拙而滑稽可笑的行为,只存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世界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在游戏中将现实难以实现的愿望,降低到实际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主宰儿童自己的世界,而不受别人的支配。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3、游戏的虚构性游戏不是平常的、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每个儿童在玩游戏时,都清楚地知道只是玩玩、是假装的,游戏只是一种愿望和要求的满足,是一种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游戏中不注重结果,它与物质生活无关,游戏不带功利的性质和生产的性质。儿童在游戏中利用模仿、想象来创造性地整合和表现周围生活。儿童可以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暂时抛弃。这种虚构的,不真实的情境,给游戏带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正是这种神秘而充满幻想的、虚构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儿童,使儿童在萦绕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中,神神秘秘、非同寻常地去玩耍。4、游戏的有序性儿童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游戏有时显得乱七八糟、非常忙乱,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儿童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的,不管是行为方面的规则还是游戏本身的规则,一旦规则被违背或破坏,都会影响游戏的有序开展。此外,游戏的发生地点和时间也有别于平常生活,一旦游戏发生,儿童就生活在游戏的世界里,而当游戏一旦结束,他们会立即回到现实,等到下次游戏开始时,他们可以将上次的游戏重复进行。5、游戏的自发性从游戏的动机来分析,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既不为内驱力所控制,也不为顺从社会要求的外在动机所控制。这几乎毫无异议地被公认为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的表现,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游戏了。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6、游戏的体验性从游戏的氛围分析,作为自发、自主的活动主体,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即游戏性体验。一个游戏玩下来,有的幼儿会玩的很开心,有的幼儿会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大多数女孩子爱玩音乐区,在这个区域中会自我陶醉,能歌善舞,自我表现;而男孩子却很少进入该区,一般都玩结构区,百玩不厌。这种游戏性体验是游戏不可缺的心理成分和构成要素,也是判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的重要标志之一。7、游戏的社会性和团结性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作用于物,而且与人交往,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技能。游戏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游戏的主题内容和行动规则上。幼儿常见的游戏主题是“娃娃家”、“商场”和“小兔乖乖”等等。在这些游戏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游戏的角色和规则,一定是幼儿所能够了解和想象得到的,而幼儿所能了解和想象到的,又必须是他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或以直接、间接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游戏中,幼儿从遵守游戏规则到学会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幼儿在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和玩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幼儿的游戏多半是集体性的,幼儿不会长时间地自己游戏,他们更喜欢几个人一起玩,合作玩,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协商、互助、分享等技能,以求得游戏可以进行下去。在团体活动中,游戏才能满足幼儿想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以及和同伴亲密交往的需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游戏的几个基本特征,是从整体上就游戏的一般情况而言的,每一个具体的游戏并非一定都具有以上所有特征,在每一个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倾向。从以上游戏的基本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游戏是游戏者能动地创造、驾驭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再来分析游戏的本质。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探索性行为是由“这个东西是什么?”引起的,受外部刺激的控制,由外部刺激引发而来。游戏还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性行为。虽然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活动,但这种规则是内在的,是为幼儿所自愿的、自由的、愉悦的。在游戏中,问及幼儿“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幼儿的回答都是“好玩”、“高兴”、“有意思”。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的,幼儿进行的游戏活动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不受外在事物的控制和约束。因此,不难看出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和快乐。三、游戏对幼儿园教育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1.游戏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的基本手段例一:我们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如果只是教师说教式地让幼儿认识水果,孩子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感到单调乏味,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方法,做买卖水果的游戏,让幼儿边买卖水果边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并能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所有的幼儿就会情绪活跃、兴趣倍增,都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活动室便会出现另外一种场面,课后孩子记忆牢固。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又动脑,既玩得高兴,又复习巩固了概念,发展和锻炼了幼儿立刻做出判断的思维能力,可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学习。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演爸爸开车去上班,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爷爷给小宝宝讲故事,奶奶扫院子,也可以扮演老师讲课等中多角色。让孩子从中学习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应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角色扮演中幼儿不仅在游戏中获得欢乐,还在游戏中学到知识。2、游戏可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在剪纸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幼儿握笔、用剪刀的技能;在玩球的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排球、接球的技能;在区域游戏娃娃家的活动中,幼儿帮布娃娃穿衣服,可以锻炼扣纽扣、拉拉链的技能等等。3、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运动将保证幼儿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幼儿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活动的协调性上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实现。教师可以组织如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攀登、投掷、单脚跳、走走跑跑交替运动等,促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并使动作趋于协调。剪纸、泥工、折纸、绘画、编织、演奏、搭积木、插片、打弹子、翻绳等游戏则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及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当教师提供了这些游戏内容,幼儿便可根具自己的运动能力去选择游戏的内容,并在游戏中发展运动的能力。这样两者相辅相成,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4、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5、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通过游戏及玩具材料,可直接和间接地获得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关各种事物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判断力、创造力的发展。例如:角色游戏可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技能;积木游戏可培养幼儿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等等,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想办法才能使游戏继续进行。因此,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智力的提高使幼儿有能力自己完成游戏。6、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幼儿既是游戏的主体也是情绪的主题,幼儿的情绪变化受游戏活动的制约。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的变换动作、姿势,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限制,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但当幼儿的需求受阻时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也保证了幼儿的心理健康。7、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能使幼儿适应集体,遵从游戏的规则,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体验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和情感,使幼儿逐渐学会理解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掌握社会的
本文标题:毕业论文《浅析幼儿园游戏的价值及实施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2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