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书会学习主题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二、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区别?三、企业文化发展史。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广义:企业文化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二、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区别:举例:八月十五洪水事件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对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的东西的信念,是个体选择和评估人、事、物以及进行行动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内心对什么是重要的东西的尺度。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三、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总结: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为什么引发这样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而对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界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学者的研究汇合成了一股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1981年~1984年,接连出现了5本企业文化方面的专著,它们是《未来的企业》、《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西方企业文化》等,它们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美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分工与优势——“皮鞭加饥饿”时间:十八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在该阶段,资本主义进入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也从手工作坊从机器生产过度;由于相当多的工人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生产,劳动分工与协作得到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企业的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写出《国富论》这一巨著。但是当时基本上还是处于机器设备稀缺、人力(尤其是低廉劳动力)过剩的时代,增加赢利的途径还是靠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就是皮鞭加饥饿。因此,此时资本家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斗争非常激烈。第二阶段:“胡萝卜加大棒”时间:二十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劳动力紧张;同时由于资本家与工人的长期对抗性矛盾,企业的劳动效率低下,这个时期在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较有影响的是企业家福特和管理学家泰罗。福特的贡献是成功的在企业中实施“效率工资”与“流水线”作业方法,从而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并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使得企业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龙头,而且一度超过通用公司成为龙头老大。管理学家泰罗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工作和劳动时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管理方法,其基本精神是:只要通过精确地研究工人的操作动作,按照最经济合理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工种,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达到标准定额者奖励,达不到者或罚款或淘汰,如此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管理办法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增量效益的产生上,但是由于该理论还是将工人纯粹看作是机械,没有考虑到工人的感受与反应,在实践中激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难以继续。第三阶段:“人际关系理论阶段’企业文化特点——“金钱加感情”时间: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断发展,直到现在仍然在指导着企业的管理工作。当泰罗的“科学控制理论”难以继续奏效时,人们认识到工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态度对企业的高效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工人的心理进行了研究,从而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后改称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理论否定了工人是“经济人”的传统观点,指出人的社会性,是“社会人”,工人是处于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成员,他们除了追求金钱收入以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敬等感觉,并且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行为科学主张用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来激励人们提高生产效率.在此之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加丰富了行为科学的研究。第四阶段:“全面质量控制阶段”——“质量与控制”全面质量控制这一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但是戴明的这一理论最先在美国几乎不为人知,但是其观念与精髓却在日本得到了发扬和光大。在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工业界普遍设立了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并早在1951年就设立了戴明奖(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从而使得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经济从废墟中迅速崛起过程中,戴明的理论作用不可低估;他的方法依赖于顾客导向,消除制造和服务方面的控制,重视团队协作和增加对工人的尊重来实现.很显然,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它融合了“科学管理”与“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的优点,较好地将企业中人的因素与制度因素结合起来;当它与日本的团队文化、忠诚合作精神以及终身雇佣制、员工持股等制度因素结合起来以后,就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惊人效果。综观日本战后崛起的过程,尽管还有教育、人口素质等因素的作用,但是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制度安排所起的作用的确不可低估。第五阶段:“满足个性需求阶段”——“突破与创新”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DELL公司提出并很好的加以贯彻以后,这种新思想迅速传播;尤其在世纪末的互联网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中,这一概念得到了空前的推崇,在企业界引起巨大反响。这种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是迅速便捷的迎合和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企业一旦发现产品滞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用促销手段,而忽略了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中寻找突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将能否满足个性需求当作首要前提,“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及消费需求,促使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将个性化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背景下,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企业文化应运而生。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背景:日本所谓公司(会社)在明治维新中诞生,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明治维新中日本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中央新政府废除了幕藩制(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进而废除其下整个日本的武士阶级。维新以前,武士们是拿俸禄为生的。因为当时武士众多,政府一改革武士就没了工作,怕他们造反,政府一部分让他们当了官,另一部分就一次性分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做生意谋生去了。这些做生意的武士,就是日本会社的开始,也把武士的很多思想习惯带入了日本会社文化中。武士道精神为日本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从字义上理解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佛教——给与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恬静的服从;神道——教导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的教诲,具体表现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之道,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为严格的教诲,卑劣的举动和狡诈的行为是武士最忌讳、最不屑一顾的;勇是敢作敢当、坚韧不拔的精神;仁是恻隐之心,爱、宽容、同情、怜悯是人的精神中最高尚的东西;礼是接人待物要殷勤而郑重;诚是信实和诚实,高于礼之上;名誉则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的明确自觉;忠义是对上的服从和忠诚。丰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上下一致,制成服务;开发创造,产业报国;追求质朴,超越时代;鱼情友爱,亲如一家。松下电器的核心价值观:遵奉为“十精神”,即工业报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发展精神、友好合作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神、奋发向上精神、礼貌谦让精神、自觉守纪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五千年的封建文化都对工业与商业采取压制与贬抑状态,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几乎是空白;1985年~1986年,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作品。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有了自主经营权之后,企业文化才真正地作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中国出现,并且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标题:企业文化的来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3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