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荷塘月色》朱自清优秀课件PPT
品味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学习过程:1、朗读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的构思3、鉴赏优美的语言运用朱自清(1898—1948)作者简介初中学过:《背影》《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5年。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1928-1932年留学英国。归来后继续在西南联大教书。1948年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来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荷塘月色朗读,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并留意描写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线索时代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茫然,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作者朱自清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到火海的革命中去的那种苦闷彷徨心情的反映。在文中可以读到作者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家小径求宁静不宁静得宁静出宁静小径《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心里不宁静排遣超脱排遣不尽超脱不了欲游荷塘(第1段)欣赏荷塘月色(第2~6段)思古怀乡(第7~10段)线索及结构月下的荷塘叶花形态色泽香气水情韵形态压缩法荷塘上是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中间是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替换法方方正正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连着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出现着些白花,有已经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本体喻体完整句子相似点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圆形,舒展,形态相似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月光下的叶子和花笼着轻纱的梦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朦胧,恬静,柔美光与影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悠扬,温馨,和谐树色一团烟雾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迷茫,朦胧灯光渴睡人的眼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昏暗,没有精神1.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重叠词的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2.“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好像是有意为之,“开”则是客观的描述;“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只是客观的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3.“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4.“浮”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5.“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词的使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本体喻体原句相似点荷叶白花(荷花)清香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渺茫的歌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以及旋转的动感,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的明珠在色泽上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在数量上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都断断续续、隐约可闻通感缕缕清香渺茫的歌声嗅觉听觉光与影的旋律梵婀玲奏着的名曲视觉听觉通感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通感①这女孩长得好甜视觉味觉③红杏枝头春意闹视觉听觉②那政客名声很臭听觉嗅觉④暗香浮动月黄昏嗅觉视觉同是写灯“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我的空中楼阁》“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低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荷塘月色月下的荷塘荷塘的月色荷塘的月色月光如水正面描写薄雾似纱花叶若梦灌木黑影斑驳侧面描写杨柳倩影如画光影似曲隔树斜照满月淡云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抑郁孤寂愁闷、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语言特点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本文标题:《荷塘月色》朱自清优秀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3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