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朱元璋其人其事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他和秦始皇一样,给后世留下了严重的“相貌疑云”。不管他长得丑与帅,他的聪慧、胆识和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毋庸置疑的。演过朱元璋的演员很多,有帅气的,也有一般人,这也是迎合了历史遗留的问题,随世人说去吧,他自逍遥。胡军版陈宝国版高强版李立群版彩蛋不会少哦!张铁林版严屹宽版最后奉送朱元璋大军帖真迹,这绝对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在古代那么艰苦地,又忙碌的条件下,还能写一手看得过去的字,值得我们给他点个赞!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文本导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朱元璋丑版画像学习目标1.能说出明朝建立的四要素;能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能简述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影响。2.能简述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重难点: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难点: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任务一:•阅读66页文字及相关史事,完成:•叙述明朝建立的背景、建立者、时间、都城;•分析朱元璋势力壮大的原因。1.元末农民起义原因及过程。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一、明朝的建立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时间:建立者:朝代:都城:一、明朝的建立2.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老年像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明朝应天(南京)明朝疆域图知识串联1.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答: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2.假设你是朱元璋,来自社会底层,又历经磨难,你打算如何治国家?(这江山好似刚刚到手的滚烫的地瓜)朱元璋肯定也是搔断了很多头发。任务二:•阅读教材67-68页文字,思考:•朱元璋为什么强化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有何利弊?以史为鉴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lǐ)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从此,相权被彻底剥夺,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胡惟庸胡惟庸2.强化皇权的目的及措施:为了巩固统治措施:1.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2.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强化皇权的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3.官制改革——政治方面在地方,①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分封诸王的目的)。“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中央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跪3.官制改革——政治方面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胡惟庸我是最后一个丞相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3.官制改革——军事方面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相关史事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在地方,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的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权力分散;在中央,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他的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问题思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答: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材料研读锦衣卫印二、朱元璋强化皇权锦衣腰牌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目的),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锦衣卫特务机构职能:监视臣民。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东厂腰牌东厂木印课外阅读钱宰玩牌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收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得知。皇帝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我无孔不入,无所不在!5.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任务三:•阅读教材68—69页文字,填表: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表现内容体裁影响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①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②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四书五经2.答题格式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图为考场和看榜图)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3.“八股取士”的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明朝科考图甲:我严格按着《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假如甲乙丙是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三个谁会高中状元?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束缚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答案:甲很可能高中状元,乙要是写得过分,有可能锒铛入狱;任务四:•读教材69页文字,完成:•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经济发展的原因。四、经济的发展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1.农业的发展表现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玉米甘薯马铃薯西红柿辣椒花生向日葵四、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丝织品山茶禽鸟图景德镇青花瓷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明缂丝仇英水阁鸣琴图局部明缂丝宜春帖子嵗朝图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微商故里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课后活动答: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在一段时间内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起到了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弊: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名全国政务最后都集中在皇帝身上,遇到了重大问题无处商量;军国大事由皇帝有人来裁决,决策难免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不利于国家和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答:负面影响:对教育,许多读书人只知埋头苦读经书以此进入仕途,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玄关,不利于培养真正对国家有用的建设型人才,人们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四书集注》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基础巩固AD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2、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A.唐诗B.宋词C.四大名著D.四书五经3、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A、苏州B、景德镇C、长安D、北京CB5.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6.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8.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A.秦朝和明朝B.汉朝和明朝C.秦朝和清朝D.唐朝和清朝AACD
本文标题:第14课明朝的统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5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