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毕业实习(1)工科中专业学校生产实习的综合实际锻炼阶段。按排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后,毕业前。(2)泛指职业技术学校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2“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3“一体化”教学理念“一体化”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其含义包括: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4半工半读制度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即部分时间接受教育和学习,部分时间从事生产劳动,体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5操作(operate0)根据一定目的和方法进行的可控制并可重复的活动过程。由连续的肌肉动作组成,称体力操作;由一连串的表象和概念组成的,称智力操作。生产操作既包括体力操作,也包括智力操作。生产操作按是否直接实现工艺目的,可分为基本操作与辅助操作;按进行方式的性质,则可分为手工操作、机械操作和机手并动操作。机械操作虽然由机器或机器体系完成,但仍需要人力(体力和智力)加以操纵和控制。操作由若干连续动作组合,若干操作组合则可构成某一工步乃至某一道工序。操作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环节,如能使机械、机手并动和手工操作配合协调且顺序合理,可减少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提高工效。6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之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排除不利于其形成创业冲动的精神枷锁,并进一步促使学生由被动地选择职业向主动地创造工作岗位转变的教育过程。7当事人中心理论(clientcertered?theory)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从20世纪41年代初开始用心理精神疗法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咨询,50年代初提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强调主持者要关心当事人的内在世界,只有当当事人的意识与外部工作环境趋向协调而作出个人的调整时,才能作出适当的职业决策。职业问题是由于自我和在工作世界中的经历只不一致而产生的。主持者应采用非指导性方法,帮助当事人增强意识,协调其自我和在工作世界中的一致性。对当事人宜采用感情的表露、具体化、开放性问题和概括等方式;心理测验用来启发当事人的自我概念。主持者不能用信息来影响当事人的感情、价值、需要和态度,而是要鼓励当事人自己去实践,如自己去获得职业信息。8德育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9顶岗位实习通常指学生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实习。10定向实习为已经确定毕业后去向的学生所作的实习安排。旨在使代培生和实行与分配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顶岗,缩短学校培训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其内容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安排在生产实习后期进行。11动作有机体的手、足或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各种位移活动的过程.可以是意识支配的,也可以不受意识支配.一般以其在人类某一活动领域所显示的功能命名.12动作分析对某项操作的动作成分所进行的分析。13动作技能ACTIONSKILL)人们按一定程序或技术要求使用器械的体力活动方式.分为综合技能与子技能.14动作研究旨在探求最佳方法而对操作过程的所有动作的观察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胶片分析和PTS分析。以“工作因素法”和“方法—时间测量法”两个体系为主。15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theory)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金兹伯格(E.Ginzberg)和萨帕(D。E。Super)。他们从20世纪和40年代初就提出了发展性职业咨询和指导的概念和原则,并进行长期的实验研究,并于50年代逐渐形成理论体系。中心论点是: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职业选择也不是个人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人们童年时期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资力、教育等因素的变化,择业心理与会发生变化。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可分为几个连续的不同阶段,每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任务。职业指导有效,个人就能在每一阶段达到职业成熟;如果前一阶段职业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成熟,导致最后在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金兹伯格把人的职业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3个时期。萨帕则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16分段实习技工学校的分阶段生产实习。要求和内容根据操作技能、技巧的形式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安排。一般分三个阶段(1)掌握局部动作的基本功训练阶段(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综合操作阶段。(3)动作协调、完善的独立操作阶段。17工序生产过程中人---机工作的性质可分又相衔接的组成部分.其划分是以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组成生产过程的褚因素的变化为依据.在纯机械化的过程中,主要以物理性操作变化为划分依据.18工艺(INDUSTRIALART)1.将设计的原理应用于产品的制造与计量的方法2.用手工所从事的技艺或手艺3.有的国家如美国中学里开设的木工等科目.19工艺规程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的各种技术的统称,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工厂组织生产等的依据.分为四部分1.工艺过程卡片,2.工艺卡片3.工序卡片4.工艺守则.20工艺教育(industrialartseducation)在普通教育中设置相关科目以传授操作技术经验的教育。现代工艺教育则以使学生了解工业,认识和培养自身的职业兴趣和才能,训练基本的工作技能,养成合群、勤劳、服务等品性为目的。是接受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基础,主要在中学阶段进行。21工艺流程工业生产中,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生,通过生产设备或管道,形成连续加工的工序系列集合.对象处于流动状态是它的特点,22工艺原则指按工艺类别设置生产单位,以便集中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同工种工人,对产品进行相同工艺加工.优点是有利于专业化管理,促使工人交流,缺点是加工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23工种(typeofworkinproduction)列入人们经常生产活动、并按不同生产性质和操作技术划分的工作类别。划分有粗细,起程度取决于各产业部门的性质、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分工的需要。一般按工艺阶段和工序性质划分。24工作分析亦称“方法工程”。指分析影响(制约)现行工作的各种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或设计新的工作方法。25国家能力标准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26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亦称“工读课程计划”。学校和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对学生施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方式。接受合作教育的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双方制定。学校教师担任教学计划的协调人,企事业单位派一名管理人员配合教师工作。27核心课程核心课程这是一种以生产问题、社会问题、生活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把重心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的设计上,强调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关程度。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把多门学科知识及其技能围绕解决问题交织综合起来28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29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组织由学生担任主角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课程30技能(SKILL)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例连续31技能培训(skilltraining)根据某种职业需要,以提高受训人员技能水平为目标的训练。32技术(technic)为实现生产过程和非生产性质需求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其使命是全部或部分地代替人的生产职能,减轻人的劳动和提高生产率。亦指某个行业或艺术领域里所采用的技能和方法。33技术服务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利用其技术力量为社会提供的加工、检测、维修、设计、咨询等服务工作。体现教学与生产或服务结合,发挥多种功能,通过与社会的联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亦可通过有偿服务增加一些经济收入。34技术基础课亦称“展业基础课”,“基础技术课”。职业技术学校中专业和技术基础理论学科的通称。是既与普通文化课又与专业课相联系的学科群。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应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基本原理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如力学、政治经济学等;另一类是概括归纳作业流程、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技术知识及资料的技术基础理论学科,如金属工艺学、制图学等。旨在为开设后续专业课和增强毕业后适应性提供较宽的理论基础。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在工科类专业占课程总学时的30%左右;在非工科类专业占30-50%。在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的技工学校中称公共技术课,占理论课总学时40%左右。35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劝诫、管束等。36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37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具体说包括教师教育多元化、任职资格明确化、教育教学艺术化、专业活动自由化、劳动报酬合理化五个方面的涵义38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资格分类、教师职业资格条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以及罚则等39教学教学是围绕教学目的,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40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基本样式41教学实习工、农科中等专业学校生产实习之前,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通常从低年级开始,在校内实习工厂或农场内进行。使学生获得生产的感性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生产操作技能,并接受劳动纪律、安全防护、文明生产等教育。重点在于基本功训练,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生产任务。不宜过早、过多地把学生安排在某一工种的固定操作位置上劳动,以免导致不能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42教育是一切有目的培养人活动的总称。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性的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总是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成为本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43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期望、规格及其质量等标准,通常指的是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44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制度也称作教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组织系统、各种教育机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45结束指导生产实习课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某一课日或课题结束时,教师验收学生作业,结合实例进行讲评,促使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要领的体验。46就业是指生产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组合,使有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从事某种生产或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进入生产过程。换言之,就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与“职业”的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实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效益和生产率。47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48科技整合课程(interdisciplinaryprogram)亦称“科技统合课程”。根据相关行业间横向衔接而编制的传授其所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组合。如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专业,在制图、计算、电脑操作等知识、技能方面的横向联系十分紧密,可将这些教学内容汇编成机电与自动控制统合课程。
本文标题: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6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