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导学案1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3课《五四运动》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及教材插图《五四运动》绘画、“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图片,感悟五四运动精神;通过对口号的认识,分析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原因。培养从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2、记住五四运动第二阶段运动中心、运动主力的变化及斗争胜利结果的表现。(重点)3、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探讨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外交的失败2.爆发:1919年5月4日,_________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_____________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3.口号:“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4.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________。5.结果:________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背景:(1)________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2)________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历史导学案2国运动。2.概况:(1)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3)6月5日,________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4)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3.结果:(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2)中国代表没有在“________”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2.影响:在这次运动中,中国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____________,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的开端。【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59—60页“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文部分,并观看教学视频:五四运动。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问题2.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1页“五四运动的扩大”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1—62页“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历史导学案3下列问题。问题: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精讲点拨总结归纳】导火线:五时间:四口号:运前期:动运动主力、地点:后期意义:【检测提升巩固新知】1、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的起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出的口号()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中共二大D.南昌起义3、98年(今年2017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历史导学案4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民大革命D.南昌起义5、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6、“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由厅预审,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一二•九运动D.新文化运动7、98年(今年2017年)前中国青年学生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发出的生命呐喊和铮铮誓言。下列历史事件与此有关的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课后思】
本文标题:《五四运动》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7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