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歌鉴赏之——诗歌特点及鉴赏原则概说一、考查方向•高考考查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二、诗歌特点•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里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就需要诗人精心选择词语和意象,大多数诗歌总是力求情感的含而不露,把情感借助意象及意境委婉地表达出来。•三、诗歌鉴赏基本方向•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组合展开联想和想像,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品味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四、诗歌鉴赏原则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题干一品:品味意象一把握:把握诗歌情感四看一品一把握诗歌鉴赏之——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一、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意象的含义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即“意象”。诗歌之所以使我们感动,就在于诗歌的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情感世界,就在于我们进入一个个诗人用心灵为我们构建的精神家园。---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意象作用:鉴赏诗歌的入场券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情感;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所包含的旨趣、情调、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地鉴赏诗词作品。意象简介•玉石——高洁脱俗美好品质•捣衣砧——思妇、思乡•关山——怀乡思人•南浦——送别之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梧桐——寂寞凄凉•禾黍——故国之悲(黍离之悲)•桑梓——思念家乡•竹林——隐逸之风•丁香——愁思恋情•梅——傲骨•兰——孤高高洁•菊——隐逸•鸿雁——思乡之情•哀鸿——流离之悲•鹧鸪——荒凉之景•杜鹃——凄恻之声(思归)•沙鸥——漂泊之感•青鸟——传递幸福(爱情)•猿猴——愁苦凄厉忆秦娥(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柔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二、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意境指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描写意境特点的词语•常用词语:华美壮丽、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慷慨激昂、雄浑苍茫、凄迷幽远、悲凉凄清、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明快【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意象)?试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4.简要分析诗人在某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5.解释某联或某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思维流程】•回答这类题,要体会意境:•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切忌翻译),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③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再谈谈交融了什么意境,并用形容词概括出来。•④指出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1分)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1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高考链接:濛濛细雨•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句着重写视觉,呼应了首联的“清”(2分)下句着重写听觉,呼应了首联的“静”(2分)
本文标题:诗歌意境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8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