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科学核心素养--黄海旺
科学核心素养浅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黄海旺.封面页.•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众多国家把强调“国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视为国民教育发展的基础。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研究,都是学力模型研究的适例。近年来,国际社会已出现了学力模型研究的若干典型案例,从这些典型案例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究竟在哪里。•一是五大支柱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也需要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学会求知(learringtoknow),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learringtodo),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learningtobe),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learningtochange),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二是关键能力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种关键能力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三是八大素养说。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那么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或“学科能力”需要有如下三个视点的交集:一是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二是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三是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二、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有“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三、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学生通过接受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6方面。•四、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学习的成果,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学课程中习得和巩固,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的持久能力和品格,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成果,而学生这些素养的形成,是靠每一节课的有效学习来实现的。•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生命观念与阐释、理性思考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合作、生物学传播与实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科学知识目标•(一)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二)学段目标•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一)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想法。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5.理解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二)学段目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迁移应用、反思评价这9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一)总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5.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学段目标•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一)总目标•1.能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感谢观看和聆听ThanksForAppreciation
本文标题:科学核心素养--黄海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9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