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关于网络法治的相关条例》
1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德育的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青少年学生依法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能力比较弱,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一些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突出等特点。总之,学校的法制教育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政治教师,让学生成为一位知法、守法、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公民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第一、身为政治老师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政治教师必须明白:要成为政治课堂法制教育渗透的传播者,自己必须具备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较强的法制观念,掌握较多的法律、法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政治课堂法制教育渗透的任务。因此,政治老师平时首先要自觉进行法律知识学习,要熟悉了解法律知识,尤其是与教材2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其次,要加大教研力度,加强师与师之间,课与课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互相启发,扩大自身的法律层面。只有自己先懂法,才能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点制定出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工作计划,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渗透法律知识给学生。第二、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提高青少年参加法制教育的兴趣,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思想,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治理,以德育人,把法与德讲到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我在教学中力求形式新颖,运用“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进行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活动,组织参与学校制定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同时开展“模拟法庭”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分清“真、善、美”,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积极挖掘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法制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结合时政,加深学生对法制知识的理解。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时政热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紧跟时政的步伐,时刻关心国内外时政热点,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课本知识来分析时事。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就可以引3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这一事件,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科任老师的指导下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热点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中的“依法纳税”时,创设情景引入一些企业和一些明星的偷漏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偷漏税行为是可耻的,要受到法律处罚。在这个地方向学生普及税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懂得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教育学生以后成为企业经营者或明星时要主动、自觉依法纳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联系实际,让“法”融入学生心中。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渗透,如能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将所见所闻,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结合相关的法律进行有机的渗透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许多学生喜欢在校外食杂店、摊贩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而大部分学生却对“三无”食品了解甚少,这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针对这一现状,课堂上我就联系身边这些实例,有机地进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条款的渗透教育。通过学习,后来学生在食杂店购买食品时再发现食4品已过期等情况,学生就懂得要求店主给予退款;店主蛮横不肯退款,学生也会利用所了解的《消费者权益法》打电话投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如在讲到《违法行为》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电动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电动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可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属违法行为,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第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扩阔学生学法的空间。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鼓励或组织学生积极收看、收听涉法影视、广播节目。如电影、电视剧、法制专题节目、光盘、网络视频等,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立体型、多感官的具体法律情景中学法、悟情、导行,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开拓更广阔的空间。第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政治老师要尽可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在上“我国的宗教政策”前,我提出有关要求,提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分组搜索、寻找与教材相关法律内容、文章、图片、实物等,然后让学生精挑细选把它们展示在班里,如此对学生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活动,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珍惜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之中,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辩论,成为自觉接受法制教育的小主人。第六.要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讲究法制教学渗透的艺术和技巧。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的相关知识,才能找到法制教育的契机。法制教育的渗透不能由教师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要创设情景教学,选择时机渗透,因材因时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把思想政治课上成法律课,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法律条文,简单地宣读机械式的口号;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讲究法制教学渗透的艺术和技巧,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律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思想政治课堂可以用于渗透法制教育6的内容也很多很多。政治教师应该努力用心去挖掘,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渗透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渗透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真正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效果,确保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标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关于网络法治的相关条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0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