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季饮食养生天人相应,顺乎自然三分治,七分养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共同受阴阳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也体现在饮食营养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上第一章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四季的划分•方法:天文学平均气温气候统计中国传统四季的划分•天文学——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太阳公转一周360°为一年,90°为一季。春季:黄经0°(春分)夏季:黄经90°(夏至)秋季:黄经180°(秋分)冬季:黄经270°(冬至)注:比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分别迟了一个半月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纬度变化过程]自转与公转关系①②③④地轴赤道0º南极圈66º34´S北极圈南回归线23º26´S北回归线23º26´N66º34´N晨昏线图1-2地表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时间直射点位移冬至~下年夏至从南纬23度26分到北纬23度26分夏至冬至到北纬23度26分从南纬23度26分移动路线: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月23日前后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0°(赤道)23°26´N0°(赤道)23°26´S昼夜平分昼短夜长昼夜平分昼长夜短四季的划分•平均气温(农业划分法)——各地不同,以候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标准。春季:候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的时期夏季: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秋季:候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的时期冬季:候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北京春季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四季的划分•气候统计法——适用于温带地区,以历年平均气候统计作为标准,全年平均1月为最冷月。春季:3月、4月、5月夏季:6月、7月、8月秋季:9月、10月、11月冬季:12月、1月、2月四季的划分•中国传统划分法(二十四节气划分法)——以“四立”为标志春季:立春,2月4、5日,黄经315度夏季:立夏,5月6日左右,黄经45度秋季:立秋,8月7日左右,黄经135度冬季:立冬,11月8日左右,黄经225度五季学说•五季:指将一年四季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外,还一个划分出长夏为第五季。•两种说法:1、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每季后18天为长夏2、夏末秋初,名为长夏,“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夏秋交接之季五行学说•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1、五行的生克和制化。•2、五行的乘侮。五行归类表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体筋膜血脉肌肉皮毛骨髓五窍眼舌口鼻耳五华爪面唇毛发五情怒喜思悲恐五谷麻麦稷稻豆五菜韭薤葵葱藿五果李杏枣桃栗五畜鸡羊牛犬猪春季药膳实际应用一、季节特点“生”阳气升发,万物萌芽自然万象出现以上活跃的征象春天气温上升、日照递增,就是阳气的“生”,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二、人体生理特点:1、肝气通于春,肝气主令,肝主疏泄与升发2、新陈代谢旺盛,特别对于儿童来说,春天是身体长高的主要时节;3、肝在人体之中,通过主持气机的疏泄而影响情绪,调节血液,开窍于目。三、季节致病特点:1、外感病2、过敏性疾病3、脾胃病及情志诱发病春天属木、肝属木、木土相克,脾属土,即肝旺可伤及脾气,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随着阳气上升,有很多人会因此出现一些火热上扰的征象,人容易怒。春季药膳实际应用四、药膳应用特点:1、注意防止外感性疾病的发生2、注意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3、注意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4、注意养肝平肝,健脾除湿五、春季养生的饮食原则•重在养阳•中医认为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季的饮食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另—方面,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滋补肾阳的食物,葱、蒜、韭、香椿芽等都是养阳的佳品。•饮食宜清淡•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易使人外感风寒。春季的饮食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少吃而厚味、滋腻之品,肥肉等高脂食物,因为油腻,吃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多食绿色蔬果•多食用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以助益肝气的升发同时还可以清解虚火。如菠菜、芹菜、莴笋、黄瓜、枸杞叶、荠菜、豆苗等。•冬季缺乏新鲜蔬菜,因此人体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补益人体脾胃之气•如:鸭血、牛肉、黄鳝、猪肚、鲫鱼、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黑米、燕麦、黍米等。•多食甜、辛少食酸•蔬菜中的冬葵、南瓜、胡萝卜、菜花、莴笋、白菜、木瓜、香蕉、生梨、甘蔗等皆为甘味。•辛味食物: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生姜、芥菜、香菜。•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加旺,而伤害脾胃之气。春季药膳实际应用六、适宜的药物原料:1、预防外感:防风、黄芪等2、预防过敏性疾病:菊花(玫瑰花)3、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山药、大枣4、养肝平肝:枸杞、何首乌、桑葚子、佛手5、除湿健脾:薏苡仁、茵陈、溪黄草春季药膳实际应用七、适宜选用的药膳:1、淮扁茯苓炖瘦肉2、固表粥、桑菊薄竹饮4、茵陈溪黄草炖猪腱5、砂仁白术猪肚汤、芫荽豆腐鱼头汤、上汤枸杞叶等甘麦大枣粥(《金匮要略》)•材料:•甘草(磨粉)4克•小麦粉(粗)60克•低筋面粉30克•大枣10枚•清水650克•白糖少许制法:•1.大枣加入500克清水中,武火煮沸,然后改用中火煮5分钟;•2.放入甘草、小麦粉充分拌匀,改用中火煮5分钟;•3.低筋面粉用清水150克调成糊,加入煮3分钟即可。喜欢甜食的人,可以放入白糖调味。功效:•养心安神,和中,柔肝缓急;也补脾益气。•对“更年期”脏燥证——情绪不稳、容易悸动、失眠、常悲伤欲哭、自律神经失调症的人有特效或小儿的夜惊症、癫痫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小麦(《本草经集注》)•【异名】淮小麦。•【性味归经】甘,微寒。入心、脾、肾经。•【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通淋,止泻。【应用】•1.脏躁,心神不宁:•2.老人五淋,身热腹满:•3.肠胃不固慢性泄泻: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本品有补脾益气的功效。•2.用于咳嗽气喘。本品能润肺,所以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3.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本品有良好的解毒功效。•4.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本品有缓急止痛的功效。•5.本品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作用。小结:•方中甘草甘缓和中,养心以缓急迫为主;辅以小麦微寒以养心宁神;大枣补脾益气,缓肝急并治心虚。三味材料配伍,具有甘缓滋补,柔肝缓急,宁心安神之效。淮扁茯苓炖瘦肉1、原料:淮山药20克,扁豆50克,茯苓20克,瘦肉500克,生姜1片,蜜枣10克。2、制法:1)将淮山药、扁豆、茯苓洗净浸泡60分钟,蜜枣洗净拍扁、去核。2)瘦肉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3、功效与现代研究:健脾益气利湿。4、注意事项:本品健脾益气利湿,阴虚、湿热体质者慎用。棉茵陈溪黄草炖猪腱•原料:棉茵陈100克,溪黄草20克,猪腱500克,大枣(去核)15克,生姜2片。•制作:•1)棉茵陈、溪黄草洗净浸泡20分钟,大枣洗净。•2)猪腱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利湿。•注意事项:本品清热利湿,药性偏寒,阳虚者慎用。春季药膳实际应用八、药膳应用禁忌:1、避免过于辛散阳气,如尽量少吃狗肉、羊肉、海鲜等2、避免过于油腻、辛辣,伤及脾胃,如过食糯米。3、过敏体质的人要注意,慎食鱼、虾、蟹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夏季药膳实际应用一、季节特点“长”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日长夜短,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自然界的阳气在夏季从藏蓄的状态发散出来。在阳气作用下,自然万物呈现出一派繁茂的景象。另一方面,阳盛则阴弱,阳气盛大在夏至达到极点之后,阴气开始生长,气候特点可以表现为湿热交争,天气炎热的同时,雨水增多。这种气候,促进了植物灌浆、成果的生化活动。二、人体生理特点:1、心气通于夏人体心气功能在夏季表现最充分,面色红润。另一方面,夏季人体心气最易于受伤,即炎热的暑邪最易伤心。临床上,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脏病患者,在高温的天气下病情往往会加重甚至出现死亡,所以要护心。2、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汗出增多的征象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相应旺盛,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3、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主持,夏季人的精神自然变得非常饱满,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三、季节致病特点:1、汗多伤阴,营养素消耗增加2、盛夏暑邪耗气,气不足而为病3、脾胃病高发,长夏兼有湿邪,会伤害脾胃,人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4、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夏季药膳实际应用四、药膳应用特点:1、注意清利暑湿之邪2、注意益气养阴3、注意健脾养胃,防止暑湿困脾五、夏季养生的饮食原则•1.减苦增辛•辛主发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于夏季阳气的升发。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与夏季阳气发散的状态相吻合。如芫荽、薄荷。•2.要补充水和无机盐•3.忌大寒大热•“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亦同法”。不应食用太多温热性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辣椒、荔枝、桂圆等。•同样也不可过多寒凉。夏季虽然体表阳热之气偏盛,但体内的阳气并不亢盛,大量食入冷饮、瓜果等有损人体的阳气,这背“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贪凉饮冷,易伤脾阳,导致脾胃虚寒的泄泻。•4.健脾利湿•长夏多雨,湿气较重,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我们总感觉没胃口。贪凉更是让肠胃出现腹泻等问题。夏季药膳实际应用六、适宜的食物原料:1、健脾养胃、补气生津的食物:莲藕、胡萝卜、苹果、牛奶、豆浆、山药、小米等。2、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绿豆、赤小豆、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西瓜、冬瓜、黄瓜、莲子、丝瓜等。3、富钾食物,香蕉、菠菜、草莓、桃子、马铃薯、大葱、芹菜、毛豆、香菇等。夏季药膳实际应用七、适宜的药物原料:1、清利暑邪:绿豆、荷叶、金银花、莲子。2、清利湿邪:赤小豆、车前草、土茯苓、冬瓜仁、薏苡仁。3、益气敛阴:西洋参4、辛凉解表:薄荷、桑叶、菊花、葛根。夏季药膳实际应用八、适宜选用的药膳:1、车前草赤小豆煲猪肚2、雪耳炖木瓜3、苦瓜黄豆煲排骨4、绿豆薏米粥5、土茯苓蝎子煲水律蛇、绿豆炖乳鸽、木棉花土茯苓煲猪腱、冬瓜莲蓬薏米煲猪肉、赤小豆薏苡仁粥、冬瓜粥等赤小豆绿豆老鸽汤•材料:•薏米15g•赤小豆50g•绿豆50g•老鸽1只•姜3片•盐少许•做法:•1.将老鸽劏洗干净。斩件飞水备用,再将除下的材料洗净。•2.将洗净的薏米、赤小豆与绿豆放入瓦煲内,加清水12碗,大火煲滚加入斩件老鸽、姜,慢火煲约一个半小时,加少许
本文标题:四季饮食养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2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