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陈情表学案(教师版)
1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年级:高二第7课学科:语文编写:李媛审核:翁学婉【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学习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2.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3.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祚(zuò)薄(bó)盘桓(huán)猥(wěi)以微贱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2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二、整体感知课文: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2.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向谁陈情?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3)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三、分析课文(一)1.齐读第一段。2.解释下列词(加线)、句(指出特殊句式并翻译)。臣以险衅:因为而刘夙婴疾病:并且,表递进九岁不行:不能走路(柔弱)至于成立:到了;成人自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做状语,在外,在内夙遭闵凶:形容词做名词,不幸的事慈父见背:省略句。见:助词,父亲弃我而死去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总摄作用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34.重点赏析语段(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角度分析效果):(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结束语: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课前准备:一、背诵第一段,并口头翻译。二、熟读后三段,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翻译。★课堂活动:1.第一段复习巩固。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2.文中出现了哪些成语?(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4(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句。(第二段)1.词的特殊用法。(1)古今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臣以供养无主无主:无人来做;没有主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报答皇上;向上报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报告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2)词类活用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皇上闻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2.指出句式特征并翻译句子。(1)急于星火状语后置(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3)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4)则告诉不许被动句(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句二.分析课文第二段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深蒙国恩诏书切峻刘病日笃处境狼狈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进退两难5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三.学习第三、四段内容。1.解释词语臣之辛苦辛苦:辛酸苦楚;身心劳苦。祖母臣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名,诚心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形-名,老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动,远离2.指出下列句式特征并翻译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判断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3.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根据第三段内容,解答下列问题(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6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伏惟、且、但)(区区不能废远)(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4.具体研习第4段(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抱养”——忠孝两顺)(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四、讨论并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五.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表现: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六.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随堂练习71解释下列多义词(1)除①《京都赋》:“登自东除。”台阶②“诛乱除害。”清除、去掉③“通路除道”。修整。④“除臣洗马”。任命,授职(2)卒①信臣精卒陈利兵步兵。又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②“公子季友(人名)卒。”死亡③“语卒而单子大怒。”完毕,结束④“卒成大业。”终于⑤“军旅卒发。cù,通“猝”。突然,仓猝(3)以①臣以险衅介词,因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是以==以是==因此。③猥以微贱介词,用,凭借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2、翻译下列句子(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应该特别地加以爱护,使之不要受到损坏毁伤,就是孝的开始。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译: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功业,并遵循天道,从而扬名于后世,并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最终目标。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译:所谓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做起,然后便是为君王效力,最终是建立功勋,成就事业。84.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译: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5.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译:孔子说:“一个孝子侍奉他的父母,总是平日家居之时则尽量对父母亲尊敬;侍候饮食生活则想法使双亲高兴快乐;而一旦父母有病,又总是那样的担忧、焦虑;假使父母去世,更是悲伤、惨痛无比的样子;并且在祭奠之时尽心吊唁,丝毫不苟。只有这五个方面都做得十分完备、周到了,才算是真正地显示出对父母的孝道之心。”附:一、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98、出,指出
本文标题:陈情表学案(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3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