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一、(一)第一题答:(1).幼小衔接重知识轻能力。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重视“智”的衔接,忽视德、体、美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早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阻碍幼儿的发展。慧慧妈妈教慧慧进行简单的认字和算数,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顺序,阻碍幼儿发展。(2).幼小衔接形式化。幼儿园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的摆放形式、课时数量、上课时间等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幼儿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3).幼小衔接时间不充足。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上小学的前半年才进行衔接工作,如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教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慧慧妈妈在慧慧将要上小学时才把玩具束之高阁,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使幼儿难以适应。(4).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清。一些家长缺乏与幼儿园、学校的配合意识,忽视了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引导作用。儿童在幼小衔接方面遇到问题时,家长采取不当的沟通方式,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案例中慧慧的妈妈仅仅重视慧慧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二)第二题答:(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的态度、看法、情绪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应注意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①培养主动性。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②培养独立性。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觉自理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的与同伴交往。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课不能喝水、上课不能有小动作等是小学纪律的要求,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③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4).加强幼儿园教师业务能力培养首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心理变化规律,因势利导。其次,幼儿园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初始阶段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做到引导正确、规范。(5).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加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好衔接;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起幼儿入学兴趣。二、答:(一)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学前期是儿童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在生命早期,儿童的大难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如果此时受到外界丰富的刺激,良好的教育就能促进儿童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反,贫乏的环境刺激则使儿童大脑发育变得迟缓、滞后。学前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对儿童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能给儿童提供多领域、多方面的刺激,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大脑的发育。(2).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有利于缩小学业差距,减少辍学、留级等问题的发生。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儿童将来的发展,尤其是认知方面的发展。“佩里学前教育项目”的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巨大的反响,是政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提高了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增加了对其意义及其价值的重视度,并积极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3).学前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社会性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儿童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能力,而学前期是儿童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多项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学前教育类型下,儿童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不同。有的研究还表明,学前教育还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学发展和人格品质的养成。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二)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的发展问题,是学前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学前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是围绕着这一个根本问题而展开的。(2).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教育必须要考虑儿童的发展特征与规律,将儿童发展作为实施的依据和条件之一。当儿童某种生理结构与心理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水平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刺激和教育,就会促进他们相应行为和能力的出现或发展。如果儿童发展尚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即使给予他们某种袭击、实施某种教育,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3).发展适宜是决定学前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多项研究发现,尊重儿童发展特点与规律、适宜于儿童发展的教育,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相反,那些无视或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会阻碍儿童的发展,甚至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的研究还表明,教育是否适宜于儿童的发展状况,还影响着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与发展。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在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中,学前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三、幼儿园教育活动在组织与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前需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在具体地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下问题:1.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2.全面性幼儿园教育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方位的发展。3.整合性幼儿园教育应运用整合的思想,在目标的指导下,整合有益的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发挥最优功效,取得良好的效果。4.灵活性《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四、结合现代教育发展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认识我国针对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做了完整表述,即:“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1.学前教育目标要处理好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任务和功能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有时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2.学前教育目标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是由我国现代教育发展所决定的,对学前儿童而言,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实施同一标准的教育。要根据每个学前儿童的潜能助其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发展。3.学前教育目标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在学前教育领域,儿童主体性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主体性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整体。在教育中应注意发挥主体性的能动作用,有效促进和带动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科学适度原则的理解。1.科学性主要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科学的育儿观、正确的价值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健康成长。2.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育儿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贯彻科学性原则,家长应该具备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科学的育儿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影响孩子,需要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的价值观,摒弃传统世俗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飞观念,树立科学价值观和人才观,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信任和支持孩子,让孩子以各种方式尝试各种事物,充分发挥孩子的个人潜能,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成长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为了满足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都是将外在的要求强加在幼儿身上,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合家庭教育科学性原则。3.适度性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使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家长的要求,又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适度性还表现在家长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运用的教育方法要适度,奖惩并用,奖惩分明,奖惩适度,以培养和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应该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比如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不要让孩子过度学习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总之,要运用好科学适度性原则,家长要适时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是否符合孩子发展的特点。
本文标题:自考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4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