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服务业与服务经济理论主讲:刘艳E-Mail:liuyan302@gmail.com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第二章服务业与服务经济理论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服务经济理论服务业的生产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一、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1.服务业的兴起工业社会早期,服务只是供少数王公贵族、大地主、大资本家享用。20世纪30-40年代以前,服务只包括生活消费服务,以家庭为单位的各种家庭服务则都是由传统家庭主妇来承担。第三次技术革命后,生产性服务从工业中分离出来,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有了迅速提升。大大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2.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一个规律性的趋势: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演进。这种演进趋势是专业分工逐步细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选择理由:市场化:内部提供产生的净成本从市场购买产生的净成本内部化:内部提供产生的净成本从市场购买产生的净成本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相关知识介绍:成本=制造成本+交易成本制造成本也就是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是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交易成本”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分为:1)外生交易成本;2)内生交易成本:如机会主义所带来的监督和执行成本;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获取信息和讨价还价成本等。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A.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发展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又称服务外包(serviceoutsourcing)——企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促进因素:1)企业活动日趋复杂,使得企业与外部供应者进行谈判比对雇员进行监督更为方便、低廉2)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的变革,使得外部化更为有利3)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4)雇员的非工资费用日趋增加,在外购买服务更合算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制约因素:1)技术革新加快,保密要求加大。2)计算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监督雇员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3)交通通讯费用的下降+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内部化成为可能。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一、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B.消费者服务市场化的影响因素家庭可支配收入服务价格家庭妇女的社会工作参与率:市场工作偏好、工资率、市场服务价格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二、服务经济理论(一)服务经济的含义与特征含义:服务经济是指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就是一国从以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生产为主转向以服务产品的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服务经济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V.富克斯(1967)首次提出“服务经济”的概念,认为:如果服务业的就业比重超过50%,该社会就进入了“服务化”社会。美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进入“服务经济”社会,这种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如同由英国开始扩展到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从农业经济的转变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一样,具有“革命”的性质。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R.M.哈特韦尔(1989)指出发达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结构变化:占支配地位的农业经济进入由工业经济占更重要地位的结构变化,这就是“工业革命”。农业的比重进一步衰弱,工业增长速度逐渐放慢甚至稳定不动,而服务业则有大幅度的增长。这就是“服务业革命”“凡已经发生在美国的事情也将发生在其他地方,而发生在发达和发展中经济里服务业的就业趋势最后将导致一场世界规模的服务业革命。”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服务经济的特征:1.服务业产值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趋上升2.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大幅度增加3.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将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结合越加紧密,“服务化”特征明显5.服务经济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知识经济的特点结论: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服务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注意到了经济结构的上述变化,开始对服务经济进行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服务经济理论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且各行业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经济理论重点探讨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并且更多地引入人力资本研究。(二)服务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容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二)服务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A.费希尔(1935)对各国经济发展史深入考察,将产业结构变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结论:生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不断地从农业转向工业,再从工业转向服务业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2、C.克拉克(1940)搜集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提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的结构变化理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一个国家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则不断增长。——“配第—克拉克定理”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3.库兹涅茨(1971)、钱纳里(1975)、富拉斯蒂埃等通过分析更大样本的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进一步验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值和就业)呈上升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工业的劳动力也向服务业转移。在服务业内部,劳动力也从一些行业转向另一些行业。即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和产业内转移并存。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分析与解释:1)克拉克:农业生产率提高以及对农产品相对需求的下降,是引起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而工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慢,是工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服务业产品需求的增长快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2)富拉斯蒂埃:技术进步是引起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总量,另一方面改变了生产结构技术进步造成的供给富足使人类产生了新的需要从而改变消费结构;生产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跨部门的转移。(服务业需求旺盛)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三、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1.V.富克斯最早提出服务业生产率滞后问题,面对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增长的现象,他认为其原因有三: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服务的市场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滞后(主要原因)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2.鲍莫尔——两部门增长模型假定:一个经济拥有制成品部门和服务部门,且两部门增长率不同:(推导详见教材54页)is=(α-1)·rm+△+(rm-rs)·(1+β)is表示服务部门就业比重增长率;rm,rs分别表示制成品部门(m)和服务部门(s)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α(0)和β(0)分别表示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表示影响服务需求的外在因素变化率。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结论:14%+31%+55%弹性效应。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比率增长,吸纳的国民就业份额越来越大,即(α-1)·rm0市场化效应。家庭生活结构变化(如女性就业增加)或商业实践(如“订约承包”)变化引起服务需求的增加,即△0生产率滞后效应。一方面rmrs,生产服务将变得相对昂贵,增加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另一方面,服务价格的相对上升将使服务需求以β比率减少,从而减少就业比重。(rm-rs)·(1+β)0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三、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3.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的分析现代服务业的状况与该理论提出时服务业状况不同;应联系制造业综合评判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顾乃华应考虑到制造业负的外部效应;应考虑到统计方法、政府行为等因素所造成的扭曲。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4.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特点:服务业劳动力过度膨胀,即剩余劳动力不是先从农业转向制造业,然后再转向服务业,而是直接由农业转向服务业。成因:人口因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制造业本身的技术障碍;与城市化紧密相联。结论:服务业的发展应以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不同观点:杨伟民(国家发改委):经济应转向更多依赖服务业的增长模式徐冠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政府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何帆(中国社科院):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商家靠低价竞争拼国外市场袁志刚(复旦大学):直面上海现代服务业“短腿”现象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服务业战略地位(strategicstation)——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关键性的、对全局有重大意义的作用。服务业战略地位的提高是由生产率、消费结构、生产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发展引起的。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2、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单因素分析——收入水平(即人均GNP)P.61多因素分析——人均GDP、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3、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Agriculture,miningandmanufacturingarethebricksofeconomicdevelopment.Themortarthatbindsthemtogetheristheserviceindustry.——RonaldKentShelp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R.K.谢尔普([美]经济学家,载于1984年《服务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华而诚(2001)指出,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于服务业,服务业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地位,攸关中国经济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程大中(2004)认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也正因为这一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李江帆(2004)则提出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服务型生产资料、服务消费品、GDP贡献份额、就业贡献份额、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趋势和资源限制程度等6个方面。江小涓等(2004)指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协调推进,有利于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专题: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推进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现代制造业发展也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不断加强的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刘戒骄:《服务业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管理世界,2002年第6期。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一)服务业构成工业生产中间投入的重要部分工业生产越来越“服务密集”,即工业产品的生产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因素,也就是“生产的软化”作用:1、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其效率的提高能够通过降低交易费用达到降低分工成本的目的,而分工成本的降低可以推动分工深化,进而推动工业增长。2、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格鲁伯和沃克(1989)把生产者服务提供者比作“生产过
本文标题:2服务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6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