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上海电子政务应用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刘健副主任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八日——上海电子政务应用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录二.信息化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识三.工作中的体会和启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识1982年以来,我国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渐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强调要加强政府公共行政体制的服务职能。报告提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注重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设。更加注重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更加注重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加注重规范条块关系、提高行政效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目录二.信息化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识三.工作中的体会和启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扩大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要克服思想障碍和体制束缚,在信息共享和规范业务流程等方面取得突破。上海市长韩正指出:要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核心,使上海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地区和城市之一。信息化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维护公众知情权,打造阳光政府提高办事便捷度,建设效能政府保障公众参与权,促进科学决策推进服务均等化,实现普遍受惠信息化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思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为抓手,以规范公开内容、拓展公开渠道为重点,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政务透明规范,落实市民合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百姓知情权,打造阳光政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04年1月20日,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出台《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确立了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在拓展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依申请公开信息的梳理和发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和评估的工作制度。每年向社会发布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截至2008年末,上海各级政府机关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1万条,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26万件,申请满足或者部分满足率近80%。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全面施行,渠道持续拓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互联网社区信息苑集中查询点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八大类信息公开渠道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全面施行,渠道持续拓展“中国上海”政府部门网站市民信箱市、区档案馆政府机关查询点“114”政务热线各部门服务热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构建“一网办事”、“一号办事”、“一口办事”、“一卡办事”等为民服务新模式为重点,促进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提高办事便捷度,建设效能政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于2002年元旦正式开通。截至2008年末,网站集聚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1677项,其中可在线受理办事项目783项;网上服务项目387项。网站内容整合系统与全网检索系统数据库完全覆盖69家市政府委办局与区县政府网站,可检索数据约77.9万条。一网办事:政府部门门户网站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上办事的服务对象:市民和企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完善思路:统一服务入口:统一“中国上海”服务栏目的入口,建立以公众和企业办事事件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实现行政相对人的一口申请和动态查询,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办理和并联审批,政府监察部门的实时预警和全程监察。促进四个转变: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的梳理从部门职能向办事者需求转变;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从单一审批事项的信息公开向以审批事件为主线的全程信息公开转变;网上审批服务从简单的“信息查询、业务受理”向“一口受理、统一平台、协同办理、双向互动”转变;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察从部门内部监察向外部监察、从事后监察到全程监察转变。2004年初,“付费通”业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平台已与16家金融机构实现联网;自开通以来至2008年末,累计完成交易9611万笔,金额85.9亿元。缴费方式:付费通网站、自助缴付终端和手机支付等。服务项目:支付水、电、煤、通信四类24种公用事业费以及交通罚款、公路养路费等行政事业费,提供机票、电影票、演出票、展览票、彩票的购买服务。移动话费联通话费煤气费电费水费宽带费用一网办事:付费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基本现实: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无法采用一个特服号码承担所有服务热线功能。发展思路:计划采用外包方式,分层、分类构建本市政府服务热线体系。一号办事:政府服务热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级层面将政务服务热线114建设成为政府“电话门户”搭建政务服务热线114平台,建立包含政政府机关职能、便民、办事等信息的知识库,通过购买服务,提供机关号码查询、电话转接、便民问答、办事流程和结果查询等服务。对于一定规模的政府专业性呼叫中心结合职能转变、体制调整逐步分类整合消费者保护(12315)区级层面结合上海90%的服务热线集中在区县的实际,原则上建设统一的综合性服务热线,对外提供“一线式”的语音服务。城市建设(12319)社区便民服务(962200)应急联动(110/119)……1996年,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建成第一家基于“一门式”服务渠道理念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目前,已实现全市街道(乡镇)全覆盖。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成为民政、社保、医保、公安、房屋、司法等政府部门直接面向百姓,集中开展政务管理、事务受理的综合服务载体。实现了“进一扇门、办百家事”,“就近办事、便民利民”的服务目标,累计可办理社会救助、廉租房申请等约200项政府服务事项。一门办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一次转变:从“各部门分散服务”到“一门式”集中受理。第二次转变:从“一门式”集中受理到“一口式”受理,关键是通过对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梳理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受理窗口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劳动局计生委民政局公安局…………民政劳动计生公安民政局劳动局计生委公安局政府服务模式的两次转变一门办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卡办事:社会保障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至2008年末,累计发放社保卡(含学籍卡、敬老服务卡)1426万张,居住证53万张,临时居住证691万张。发放范围:面向本市中小学生,发放学籍卡;面向本市城镇人口,发放社保卡;面向本市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敬老服务卡;面向来沪人口,发放居住证和临时居住证。应用范围:除医疗、就业、养老金、公积金等社会保障领域外,还拓展到残疾人服务、兵役登记、婴幼儿接种免疫、社区卫生服务、选民登记、敬老服务等领域。一卡办事:社会保障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民服务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交换平台公安个人用户计生社保统计税务……政府机构用户企业或团体用户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库户籍人口来沪人员人户分离30210410103714691974256832414161010002000300040005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交通卡累计发卡量(单位:万张)——截至2008年末,全市累计发卡4161万张。加快推动交通卡在无锡、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区域的城际通用。应用已拓展到高速公路缴费、停车、加油、公用事业缴付等14个相关领域。一卡办事:公共交通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各级政府网站、市民信箱等网络平台为载体,在政府规章制定、资质认定、方案确定、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中广泛开展网上调查、网上评议、网上监督,有效促进了市民参政议政,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公众参与权,促进科学决策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上海:市民参政议政链接到20个委办局和19个区县的互动社区中国上海:互动交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04年,“市民信箱”服务系统建成开通;“市民信箱”由市民自愿申请,是中国首个实名注册的电子信箱;至2008年末,累计注册用户361万人。注册用户可接收由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推送的新闻报道、政府信息、“四金”缴付记录、公共事业费(煤、水、电力、电信等)账单、信用卡对帐单、个人诚信记录、交通违章等信息;至2008年末,累计向用户发送各类信息7.77亿条次。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累计开展网上调查活动159次,参加调查的人数超过81.9万人次,成为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民信箱:架起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市民信息素质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着力提高政府普遍服务能力,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使全体市民普遍享受信息化的便利和实惠。增强服务普遍性,实现全民受惠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培训考核活动以面向社区居民的“百万家庭网上行”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宣传普及、体验培训。以面向社会公众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面向国家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考核,以及面向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重点,分类分层地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的考核。提高公众计算机应用技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全市8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向农民提供农业实用技术、供求信息、农民远程教育、灾害信息、村务公开等生产和生活领域涉农实用信息。为满足社区居民网上学习、娱乐等需要,在全市19个区(县)建成1500家具有政务服务、文化服务、便民服务、未成年人服务、培训服务等功能的东方信息苑(其中中心城区300家、农村1200家)。——加强面向公众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方便市民上网完善公共服务场所建设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社会保障卡工程1999“中国上海”门户网站2001中小学“校校通”工程2002百万家庭网上行2003“市民信箱”和“付费通”2004市民(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2005百万家庭学礼仪2006“家校互动”学生成长教育系统2007“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2009市政府实事项目围绕市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每年将一至两个受众面广、事关民生发展、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地确保落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目录二.信息化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识三.工作中的体会和启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出发,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民生发展的能力。坚持普遍服务、全民受益的原则,以缩小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为目标,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都能普遍享受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便捷和实惠。坚持资源集约利用、系统集成共享的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法规保障,着力构建“可用、可亲、可信、可靠”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坚持“以外促内、以下促上”的方式,营造民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外部电子政务应用环境,促进政府部门的业务协同、流程优化以及条块资源的整合共享。工作中的体会和启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欢迎访问:“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
本文标题:上海电子政务应用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2546 .html